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连载小说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文学——消费文学的兴盛。它必须依靠自身的公开影响为自己和报刊去吸引读者,故连载小说与商业性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在内容上追随当下读者,注重消遣性,它自身的空白、中断形式,常常被商业化的目的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绘本独特的图文叙事关系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与读者之间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文和图经由各自不同的叙事方式相互配合形成绘本的时空逻辑顺序,创造出一种连续且恰当的叙事秩序,使读者可以快速进入创作者预设的叙事空间。文字的内涵和图像的表象会形成语图相互映照的互文关系,与读者的审美经验、当下的阅读语境等相契合,从而促使符号意义快速生成。读者在互文关系中,以实际经验和记忆的方式与当下发生互动,最终将绘本承载的文化精神内化为读者的底层认同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的文学观是对文学的新认识,更是对读者的发现。文学教育是以教育为目的,以文学为本质,对文学阅读、接受和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接受美学可以为文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念支撑。从而探讨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认为 ,作家完成的文本还只是一堆印刷符号 ,它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 ,有着不确定性。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 ,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文本描写的空白处 ,把作品结构组织起来 ,从而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 ,这才有可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它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从创作活动到阅读活动的全过程 ,存在于从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流程之中。我们把接受美学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就会发现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 ,是读者 (学生 )与作品(课文 )的对话和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和思维活动,也是文学创作者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把客观现实的东西化为文学语言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作品则是通过自身的语言艺术魅力来吸引读者、打动观众,以思想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三者的美感联系形成文学作品的审美神经,从而产生了移情、共鸣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为阅读的人打开了通往美好世界的大门。阅读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读书形式,区别于其他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是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属于一种自觉的行为活动。人们通过读书使头脑变得充实,使内心变得更有自信,从而远离庸俗和肤浅。知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  相似文献   

7.
王其华 《湖南教育》2006,(12):12-14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  相似文献   

8.
高原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11-112
文本自身的审美价值是由文本的召唤结构所决定的。召唤结构有深层和浅层,我们称之为外形式和内形式,雅俗共赏就是指读者对处于同一文本不同形式层面的体悟和接受,这时的文本不再被认为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一个在阅读活动中生成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被看作是读者与文本间的二元理解。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了“读者视域”,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表达、结构形式等构成了“文本视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相互交融的过程。[1]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是阅读者裹挟着自身的原始经验,即“读者视域”,体会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特质以及结构形式等“文本视域”,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2]但“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非一致性认知,这就形成了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伽  相似文献   

11.
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通俗小说分为南北两派,分别以上海与天津为创作出版中心。南派通俗小说起步较早,在民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形成狂潮。北派通俗小说虽比南派起步晚,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以作品质量胜出南派,至今大多数作品仍在读者中流传。北派通俗小说勃兴原因与清末民初天津报刊业的繁兴与竞争密不可分。大批通俗小说不是由出版机构付梓,而是由各报馆连载后出版单行本,便成为民国时期北派通俗小说创作与出版的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才学小说是清代通俗小说的一个特殊门类,适应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和文化需求,同时也是士人逃避政治迫害和展示才华的一种尝试.康熙后期成书的《女仙外史》是其滥觞,乾隆、嘉庆时期出现的《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草木春秋演义》是其发展,而《镜花缘》则代表了才学小说的最高成就并确立了才学小说作为通俗小说一个类别的小说史地位.不过,通俗小说只有采用通俗的文体讲述通俗的故事,才能获得最佳的通俗效果.而才学小说在小说中大谈知识与学问,多游离于人物描写之外,不但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完整,阻碍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也损害了小说营造的意境,违背了小说以人物塑造为职志的艺术规律,因而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获得读者认可的.故道光以后才学小说式微,仅有《如意君传》《白鱼亭》等为其余响.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明末小说接受史时,学界注意到版本标价、刻工价格、平民收入等问题,但对纸张价格有所忽略,因而不能肯定明末读者群的构成.明末纸张价格的历史性低位,将平民阶层的购买力释放出来,既拉动消费,又刺激生产.明末图书市场同时兼容精装图书和劣质图书,在相互带动中,推动小说图书市场的普遍繁荣.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16.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论述的是建阳刻书对明代讲史小说文体兴盛所起的作用.建阳书坊在典范作品的刊行、作家队伍的建设、新讲史小说的编撰、销售市场的形成与读者群体的培养等方面,都为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阿兰?德波顿是深受欧美广大读者喜爱的英国青年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轻情节重分析,视角独特写法新颖,被誉为“德波顿式”的新型小说艺术。本文以《爱情笔记》为例,从他对爱情哲理的睿智遐想、调侃式细节描写、图表式的理性分析三方面探讨他的独特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类型小说热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的现实背景,而中国职场小说是其“新生代”,它承袭了类型小说的模式化、消费化特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职场小说起源于官场小说,两者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深化的结果,但在世俗化、商业化方面,职场小说比官场小说走得更远,昭示了消费主义强大的时代气场。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浩劫,人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发现思想化启蒙的必要与急迫,于是继承了五四这一传统,这就为当代小说提供了启蒙化语境,于是小说语言打上了启蒙的烙印。具体来说,小说语言被注入了人理性,语态庄重,常采用寓言式语言结构,呈现出读在场的“精英独白”,让读在“审美的沉思”中接受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