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由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两课组成,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尊重自由平等;第二,维护公平正义;第三,崇尚法治精神。教好本单元,重点需要落实五个方面。一、立足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本单元主题是法治精神,而本单元教学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则是法治信仰。所谓法治信仰,是指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  相似文献   

2.
<正>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将国家认同列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他指出:"认知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联系,以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集中指向了国家认同素养培育,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国家政治共同体的亲近感与依恋感,在思想上对国家及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素养是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文章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依法治国,从青少年抓起,"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未来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思想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其中,道德修养指向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指向的是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想。以“法治观念”为例,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之于法律的权威与信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对法律性质、地位、作用的正确认知,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以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且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引导青少年走进、认识、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价值追求。八上教材由"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四个单元构成。其中,第二单元由单元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旨在引导初中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对学生提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的要求。为实施八上第二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厘清教材结构,准确把握教材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以"法律"为主题,由第九课、第十课组成,说明了保障、关爱、尊崇三个核心问题。下面就怎样教好本单元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一、立足"法律"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探寻新旧课标在教学目标层面的差异,是广大同仁落实新课标、教好思政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王海霞 《考试周刊》2022,(37):114-119
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并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内化和吸收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需要教师主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尤其是在我国进入法治社会以后,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明辨是非的标准,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初中生来说,培养其法治意识本质上属于对法律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法治的认同,需要通过教学手段让法治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出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的目的,文章主要以初中政治教学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以期可以给相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人们思想深处的共识,法治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法律制度文化、法律精神文化、法律行为文化所达成的共识。党的十八提出"要以法治文化建设奠定法治国家的坚实根基",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强化"依法治国"文化认同意识,法治文化认同对于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由于法治宣传力度薄弱,法治文化认同度不高,为了巩固民族团结,提高法治建设的实效性,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增进民族地区的法治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是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政治意识的精神支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政治认同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重要位置,对初中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握学科特征、明确政治方向、创设教学形式、打造崭新课堂、挖掘乡土资源、培养家国情怀、增进政治认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认识政治认同、强化政治认同、落实政治认同三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课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对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进行充分的渗透,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对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得到加强,从而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为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怎样渗透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家形象与政府行为、社会景象、国民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要求中国应当基于提高政治法治认同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基于缓和国际政治矛盾而加快塑造和谐社会形象,基于多元国际交流、促进国际政治合作而塑造良好国民形象,进而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参与新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包括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和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意在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下面就本单元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一、立足中国主题,培育国家认同素养本单元以中国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行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内容分析“法治社会”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第三框内容。本框承接前两框的教学,讲述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和具体任务,说明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使其坚定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95):143-144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已成为此门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社会性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知,引导学生的正确政治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认识和提高自身的法律防范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难以抑制,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的自我抑制能力增强,增加学生的广泛认知,另外通过对学生有关法律的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里形成法律的观念,每当学生做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时,头脑中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呈现出来,然后放弃违法的想法,但是这些都需要老师采用互动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呈现,因此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广泛应用。但是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容乐观,针对初中政治课堂现状,提出如何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包括第七课"中华一家亲"和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意在增强学生的义务观念,建设和谐中国。下面就本单元的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一、立足和谐梦想主题,培育国家认同素养本单元以和谐和梦想为主题,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国家认同素养。它包括: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武宁 《科幻画报》2022,(2):219-220
当前,国家强调法治社会建设,高度重视公民法律素养。初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法律素养对国家法治建设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此,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优势,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法律意识得以全面提升。以下就将初中政治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目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决定国家向心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认同培育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