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的儒家学说,还是"进入哲学王国桥梁和关隘"的康德哲学,都认为对道德规范的敬畏与遵循,正是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体现。在当今社会由于工具理性的扩张,道德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被消解,为此,从康德哲学和儒家文化中探寻重振道德之权威性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贯穿于法治的实现过程,从法律产生到法治实现的过程,实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交互演进过程。道德法律化是法治的基础,法律道德化是法治的内涵,道德法律化反映了立法过程,法律道德化则反映了守法过程,法治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类对崇高的道德理想的追求过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建设。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三派:国粹派、自然派和高举派。这三派都存在着理论缺陷,在实践中也必然收效甚微。加强道德建设应以维护人的尊严为主要目的,以普遍理性为原则,以合理期望为旨趣来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建设。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5.
民生权利:民生的法治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的法治表达程式是民生权利。民生权利是依托法治推进的民生新政,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要之活动法律思维化的权利具象和形态。民生权利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价值内核,以解决民生需要及其矛盾为主要内容,是统合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科技权利等与民生需要相关联的诸多权利之集合。  相似文献   

6.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7.
滕彪 《学习之友》2011,(11):18-19
我学法律、教法律,也做兼职律师,平时打交道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贯穿于法治的实现过程,从法律产生到法治实现的过程,实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交互演进过程,道德法律化是法治的基础,法律道德化是法治的内涵,道德法律化反映了立法过程,法律道德化则反映了守法过程,法治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类对崇高的道德理想的追求过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是目的”理应成为道德教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完整、独立的生命存在是道德教化的基础,提升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目标;尊重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和相应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引导个体追求更高的存在境界和存在价值,是道德教化的价值路向。  相似文献   

12.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的两种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着自己相对应的社会基础和特点。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时候,必须将这两种行为规范放在同一条件下考虑,用法律来促进道德建设,用道德来加强法律的价值基础,两的契合点就是法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法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对实施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实施“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道德已相伴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代社会的法治化过程中,道德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法治下的道德建设是指向“第三类道德”的,并具有“相适应”性、“相协调”性、“相承接”性以及普遍适用性和职业差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繁华,同样许多生活者的状态越来越复杂,仅仅用文字已经无法记录他们多元素的表情。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有一些七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尚不为人熟知,却以一个实践者的姿态,通过他们手中简陋的摄影器材,正努力真诚地反映着与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事关人类命运的命题,并坚定地传达出对人的尊严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的两种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着自己相对应的社会基础和特点.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时候,必须将这两种行为规范放在同一条件下考虑,用法律来促进道德建设,用道德来加强法律的价值基础,两者的契合点就是法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培育人们的道德尊严,通过生活化、主体化、人性化的德育让人们以一种有尊严的姿态去实践有尊严的道德,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期而至,校园里面多了很多的"学士帽"、"硕士帽",伴随着成长的喜悦,其背后或是四年的挥洒汗水,抑或是七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回首大学生涯,各种感慨跃然心头,但永远挥之不去的是大学之精神在内心留下的镌刻,在象牙塔中纯粹与天然品格的塑造。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是一座围城,外面是社会,里面还是社  相似文献   

19.
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重要代表,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重视人民、关注民生;强调、提醒并希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把富民当作富国的前提,倡导关心、爱护人民,减轻民众负担,虽然说不能跻入上层统治集团去统治、管理人民,直接去表现他的道德情怀,但他能在看到这种社会弊端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着想,及时强烈地大声呼吁,并且能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需融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正逐步完善法治化,全面倡导依法治国。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而且还要在课堂中贯彻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