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读书随笔 ,思考后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称六  相似文献   

3.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郏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乔枫 《小学生》2007,(4):42-43
谁都盼望主动参与,却害怕自己被动参与的一个节日是哪个节日呢?哈哈,没错,就是愚人节。单调的学习生活需要欢笑和快乐。嘿嘿,还好有愚人节。在这一天,给家人、同学或者老师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吧!蓝月姐姐给你支招,让你身边的人在你的精心策划中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5.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泰州儒学对传统的"天命"思想进行了改造与创新,特别是对"天人合一"的思想作出新的解释。泰州儒学虽然看到了"天"的力量,但他们更看到了天地间关系的自然本质,因而突出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要求。同时,泰州儒学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大人造命"的精神,这就否定了纯任自然的传统观念,也使传统的"天命"观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9.
汉代尊老养老之风尚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对待老人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诸种措施,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而使尊老养老的风尚更加浓厚。这种尊老养老的风尚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郜林涛 《天中学刊》2003,18(4):55-59
“大历之风尚浮”是大历诗风的基本特点,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大历之风尚浮”有三层含义:境敛而实;气骨顿衰;浅易平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所载与唐代有关者为限,将唐代高僧所弘阐的经律论疏作一统计,从前后两期探讨了唐代佛教义学的风尚及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2.
李肇《唐国史补》中"大历之风尚浮"一语是对中唐大历时期诗文风尚的概说,因下语精简而颇令人费解。在此拟借助《中兴间气集》一书考察当时的诗文风尚,然后将其与大历士风一层相挽和对照,对"尚浮"一说作解。  相似文献   

13.
晚唐李肇有“贞元之风尚荡”的说法。陈寅恪等先生认为中唐时出身于庶族的进士阶层浮薄放荡、不通经术、不守礼法。然而“尚荡”的主体并不单纯是庶族进士而应包括所有贞元时初露头角的举子和初入官场的官员。他们的“荡”实质上是出于对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蔑视,是对君权的合理性的怀疑,也是出于对自身学识、修养、人生目标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李舰 《家长》2013,(1):6-8
“拼”这个字对许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它具有双重含义:既意味着奋斗,也意味着共享。继“拼房”“拼吃”“拼唱”“拼车”“拼游”之后,“拼养”也悄然流行起来。 “拼养”就是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以一种互助方式养育孩子。参与“拼养”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放在一起,轮流照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平等意识,而父母们也能有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
道家思想对魏晋傅粉华服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道法自然"的审美原则和"得意忘言"的体悟方式等方面。傅粉华服对道家思想也有发展,主要体现在精神载体的发展、思想内涵的升华和对于屈原"想象"的现实化和实践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拼辅食、拼太阳、拼宠物、拼玩具、拼出游、拼睡觉、拼读书…… 一起看一看拼养时代的育儿生活,有故事,有分享,更有快乐。  相似文献   

18.
事迹传万代时代造英雄北京联合大学电子自动化学院王玉华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孔繁森一生的言行为山东人和西藏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造就了孔繁森一代人,是十年的建藏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