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推荐     
正书目一:董卿主编《朗读者》(全三册)【推荐理由】本书为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同名图书,共分三辑。以节目为基础,增加文学含量,提升阅读品质,是本书的编纂追求。《朗读者》选择的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正如著名作家麦家所说:"《朗读者》让你可以感觉到它在向经典致敬,那种庄重性正是时下所需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朗读者》是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其在同类节目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论及《朗读者》对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启示,拓展积累朗读素材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方面。以期从《朗读者》这一主题出发,推而广之,探索引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朗读者》《战狼2》等风靡全国,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探寻其成功秘籍,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无益处。一、以真情感人,营造温情有爱的课堂《朗读者》是央视2017年推出的重点节目,一经播出即迅速走红,社会反响热烈。《朗读者》邀请的嘉宾不求"网红",只求合适;不求热闹,只求声音、情感、灵魂融合。嘉宾虽在各领域具有影响力,却以平凡状态示人,分享自己  相似文献   

4.
《朗读者》是优秀的综艺文化节目,它以雅俗共赏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赢得了众多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它也是教科书级的写作素材,是优质的课外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朗读者》开发成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写作素材,把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本文从作文命题、选材立意、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谈对《朗读者》素材的学习与运用,对小学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中国的文字之美一次次地通过荧屏让众人惊艳感慨。演绎"和诗以歌"的《经典咏流传》,自播出后更是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央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这一次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听盛宴,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创新传播。  相似文献   

6.
李娜 《天津教育》2022,(22):49-50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汉字大赛》等央视经典节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必须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师:之前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作业:假如你要参加《朗读者》节目,朗读的篇目是《短歌行》,现在节目的编导要给你配背景音乐,希望你呈现这首诗歌的节奏曲线图。同学们都已经做了,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业。同学们画的诗歌情感脉络曲线图各有不同,尤其是对开头情感起伏的节奏,差别很大,有的同学画得很高,有的同学画得很低。诗歌起调的情感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正何为经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想最直接的一条,就是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序言一:铁凝这段时间,身边许多朋友都在谈论《朗读者》。他们中有些是文学界的同行,但大多数从事的工作与文学并无直接关联。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甚至罕有交集的身份,然而当谈论《朗读者》、谈论节目里那些经典篇章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流露着相同的情感,那就是温柔与  相似文献   

9.
<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央视最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掀起了文化类节目的新一轮收视高潮。当商品文化充斥着这个浮躁的社会时,央视陆续推出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令人耳目一新。离我们逐渐远去的名篇又一次激荡起了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论语》翻译中的文化利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西方哲学和宗教文化概念代替中国思想;二是从中国经典中寻找《圣经》的痕迹;三是利用翻译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论语》翻译中的文化利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也要反对那种抛弃原文精神实质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快餐化、碎片化等趋势,网络、电子产品和传统阅读展开一场拉锯战。用什么陪伴童年的成长,如何润泽童心?这是我常常静心思考的问题。《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节目的盛行,充分体现经典的价值与阅读的力量,让我们更加相信阅读的习惯与品位一定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深厚与浅薄、沉静与浮躁、博雅与粗俗。一、诵读诗词,擦亮文化的底色每天清晨,迎着一缕阳光走进教室,是我们共享"晨曦诵诗"的时间,畅游于源远流长的古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也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虽然朗读得到了重视,但往往要求不明确,感情不自然,孩子们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或矫情做作、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情感错位;或统一语调,缺乏个性.朗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矫正与引导.所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摈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笔者在研读名师经典课堂实录时发现,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三次朗读教学可谓精彩无限,值得好好品味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草》是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四行诗句讲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古诗教学更需要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熟  相似文献   

14.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为送别诗。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朗读·赏析·比较三个环节。朗读训练是感受语言的有效途径。在范读之前。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指导朗读的要点:诗的节拍,停顿,重音,感情。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四句,一二句语调有轻有重,语速平缓;第三句语调略为高昂,突出“更尽”一词;第四句“无故人”语调渐低缓慢。前二句用清音,后二句用浊音。这时的朗读是一种流动的形象,诗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低调开播,却悄然走红,观众总共加起来有6.7亿。节目走红的背后,是诺亚舟精准的品牌定位:企业(深圳市益润诺亚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亚舟)、品牌(优学派)、行业(教育)、属性(文化)。诺亚舟与时俱进的产品更新和文化教育属性,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谋而合。节目可以获得良好口碑,浅层次看,是互联网时代大众对书写陌生导致的"忘字"现象共鸣,深层次看,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深厚的感情传承,对现  相似文献   

16.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近段时间,"中国狼爸"萧百佑撰写的《所以,北大兄妹》一书热卖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狼爸"的走红拨动了社会神经,传统体罚教育更是引起众人的激辩。美国《世界日报》刊出报道,针对走红的"中国狼爸"提醒华裔侨民:美国对家庭暴力执法严格,凡对未满18岁的孩子动手,将以虐待儿童被判处轻罪,受到少于1500美元罚款和一年以下牢狱;若情况严重者或判三年牢狱。  相似文献   

17.
【问题呈现】案例一:阅读《月光曲》中“兄妹俩的对话”,教者要学生自读感悟,体会语言情感,并借助朗读表达这种情感。通过自读,学生虽知道对话反映了兄妹俩的互相体谅,互相疼爱,但却难以借助朗读真切地表达。于是,教者便从表情的流露、声音的高低、语气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指导。结果,学生朗读似乎达到了要求,但看得出他们并未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朗读表达是“情不由衷”。案例二:阅读《雨中》第3节,为体会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教者出示几句话,要学生找出意思相近的三个词,体会词语运用的奥妙。●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了她的心思,走到…  相似文献   

18.
央视《朗读者》节目以"主题"为主线的特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有着相通之处,《朗读者》作为比较成功的电视媒体资源,给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带来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2018年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它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文化+音乐"的独有安静气质,"和诗以歌"的艺术感召力,使《经典咏流传》在一众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这档大型文化节目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相互交融,让上下五千年的诗词穿越时光长河,缔造了一场文化盛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纷纷走红,让人深思。相比于当下综艺荧屏的光怪陆离,这些节目流程简单,规则单一,然而收视率却一路飘红,节目所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也许才是其获得高收视率的密码。在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日渐弱化的当下,这些节目对呼唤文化传统的回归,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推动力。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美丽的中文不老,是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如何在当下传承这个梦?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似乎成为了"旁观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