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国际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制度性话语权多由西方国家所把持,中国并未获取与自身经济实力、国际义务等相匹配的制度性话语权。为此,应从中国缺乏全球气候治理经验、西方国家对中国无理指责的现状出发,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活动、提升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度等方式,提高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建立全球公正平等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行的必然逻辑。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赢之举,既为中国发展创造了机遇,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要改革与完善现有多边机制,构建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和价值理念的新体制,以开放、包容原则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政府、企业和智库的协力配合,积极参与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和制度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发挥全球治理体系在全球变革中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变革,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性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4.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全球教育话语权塑造则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拥有全球教育话语权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通过平台融合、教育能力建设、全球非正式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塑造全球教育话语权取得显著成效,全球教育治理场域渐趋成型,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全球教育议程和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推动了全球教育秩序走向公平与公正。中国的全球教育话语权渐趋彰显,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全球教育话语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与广泛性角色,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跃生 《高校理论战线》2015,(3):144-155,159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世界经济结构密切关联、互为条件。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相应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一定的国际经济条件,包括:稳定、开放的世界经济环境;市场开放、要素自由流动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对外经济关系全方位发展,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与合作;全球经济失衡结构的调整,中美之间建立新的经济平衡;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闭关自守。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表现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一是政治重心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二是经济实力演变。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明显。三是文化发展多样。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文明的多样化进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四是治理体系调整。单边主义治理体系、强国治理体系已被多极化对话、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治理格局所替代。五是中国快速崛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在低碳领域的话语权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有关低碳问题的国际博弈中最大程度上的掌握话语权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在国际法领域,如果一国能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该国就能在国际低碳问题上得到更充分的法律保障。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到国际低碳法律话语权的博弈中,从而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8.
林杰 《教育科学》2023,(1):28-3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大致经历了初步创建、逐渐提升再到有效增强的发展历程。当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西方国际话语霸权的压制、现行国际规则体系的制约以及自身国际话语能力的不足等多重挑战的同时,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趋向成熟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辩证分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形势基础上,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主要包括: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高话语内容质量,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话语传播方式,促进中国话语国际认同;完善话语传播机制,增强中国话语传播合力;培育话语传播人才,壮大中国国际传播队伍。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9,(1):90-94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在环印度洋岛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地位日益增长,而中国国际话语权并未得到与之匹配的提升,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在福柯话语理论的指导下,以整个印度洋岛国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外宣工作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肖甦  时月芹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1):3-11,38
作为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传统教育强国,俄罗斯在全球教育治理舞台上的作用起伏多变、影响力不断扩展.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恢复教育大国形象.依托全球性国际组织增强话语权、强化区域教育治理能力、开展国际教育援助、加强国际教育合作等构成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多样化路径.由意识形态导向转为经济利益驱动、对苏联模式的路径依赖与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并存、以强大的文化自信赢得话语权等是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突出特点.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俄罗斯亦面临缺乏顶层设计与协调管理、内忧外患并存、国家教育品牌吸引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包容并蓄为基石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价值、中国立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地位,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入手,深入分析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内涵意蕴,探索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原则,提出符合当代发展的中国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李星 《宜宾学院学报》2011,(10):31-34,47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加快了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步伐。G20在应对金融危机之时走上前台,并迅速实现机制化,这与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多极化进程的深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密切相关。随着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建设,推动G20机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首要任务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与经济现实相适应,持续不断地服务于经济现代化进程。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和关键时期的转型创新,以及相应的法治约束和理论支撑,是各国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宏观经济治理经历了相对稳定和转型创新相互交替的三个发展阶段,表现出目标多元化、工具多样化和理念系统化的鲜明特征。中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基本经验是,既要尊重经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本国经济的初始条件,创新的同时也要有所继承。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统筹和协调多重冲击下的多目标多政策系统,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宏观经济治理立法,尽快进入下一个相对稳定期,以更好应对“新三期叠加”;另一方面要加快理论创新和理论构建,凝聚共识,增加透明度,减少对政策的误解和政策实施中的摩擦。  相似文献   

15.
教师制度性话语权与个体性话语权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对前者有能动的反作用。但是,教师制度性话语权实际上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虚假权威,异化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我们急需从唤醒教师主体意识、进行自我反思、还学生话语权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师个体性话语权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任传功 《留学生》2010,(2):35-35
时下如何打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尤其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重视的内容。因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以及不断地走向国际,我们需要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共处、包容并蓄等为基本内容的全球治理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大旗,打造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话语权,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间利益分配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在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影响力较弱,参与全球数据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境,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扩大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对传统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的影响,同时在推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新时代下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表征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认可程度,也反映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是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之源,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的必然之举,还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尚未掌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与提升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夯实国内根基、布局发展中国家和着眼发达国家“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