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经历了多元混合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到制度高度保证、组织高度维护、传媒舆论高度控制的主流意识形态异化,再到调整、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践中创新发展等三个主要历史时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历史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报告文学的诸内质中,它的文体特征尤其是真实性是最主要的,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些问题多有争论,但如果对报告的创作史和批评史全面深入的考察,便会发现,虽然报告文学本体理论的体系性建构与创作及创作史研究相比,还相对显得滞后和薄弱,但在报告文学的文体进化中,报告文学已从新闻的依附中走向了成熟和独立,已嬗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理论批评他日臻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中,英语派生出新的分支──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不断发展变化,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生态价值观的嬗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浙江省进入“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新时期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浙江的生态价值观做一个充分的具体的回顾和总结,本文从改革开放到至今,以邓小平南方谈话、新千年及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时间分界点,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态价值观嬗变的基本情况。这对当前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之生态文明建设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建教授的《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一文由于没有完全把握生态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近年来所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进展,从三个方面(社会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生态社会主义模式历史地位的评估是不恰当的.生态社会主义不是生态中心主义,而是人类中心主义;不是反科技的,而是反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不是忽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主张生产资料共同所有.所以,生态社会主义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去分析资本主义,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解决之道在于实行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发展问题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层精英 ,都开始关注并参与讨论这个看似与生活并不十分密切的话题。污染、失衡、贫困等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的追问 ,实践无疑是理论发展的动力 ,同样 ,社会要健康协调地发展也需要理论的导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 ,一个原本人们不太熟悉的名词———“科学发展观”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述 ,它不仅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心 ,也标志着党中央对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全面理解与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本刊特发表的一组文章 ,希望能引起各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编 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政治报告,昭显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共性,认识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问题,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炳松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教育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其历史教育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该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萌芽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较为零散,且不够深入;第二,形成时期:历史教育思想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有待发展;第三,成熟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者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生态危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主张,并深刻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片面发展观是造成世界性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实现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惟一出路,但生态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其理论基础、理想目标、策略主张等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特征的一般性要求,大学自产生迄今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前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导向;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学科为导向;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各国纷纷将外语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相关数据分析表明,英语从20世纪初的冷门学科到世纪末已然跻身为被80%以上的国家纳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匹黑马,剖析其原因主要有国际局势的变幻、世界文化圈制度化动态影响以及语言不再被看作意识形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革命历史题材学创作激烈嬗变,其契因何在?本从社会-化背景,学批评-学思潮,创作主体深层化心理结构--思维机制等方面,对其嬗变发展的复杂契机成因进行了析比照考辨,揭示出革命历史题材学创作嬗发展的表层与深层、偶然和必然因素及其正负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安德烈·高兹是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另辟政治生态学路径,主张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来揭露生态问题的根源,进而指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是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纵观国内的研究现状,只是从宏观层面笼统界定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乌托邦色彩。尽管高兹对社会主义的独特阐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我们仍需结合现实意义从微观层面去剖析其理论局限性,从而全面推进高兹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的嬗变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模式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经过了三次历史性转折,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是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我国当前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最新发展模式.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传统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人们认识和探索的一种新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生了嬗变。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嬗变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社会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绿色运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思维逻辑,以生态危机为视角,对现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所关注的生态危机问题、资本主义异化问题、公平民主问题都非常契合现实状况,它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具有重要的、积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