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十四岁的我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和许多家庭不同的是,我们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上班族"的母亲已步入不惑之年,抑郁、烦躁、唠叨;我呢,在"上学族"里已"抗战八年",  相似文献   

2.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宣扬“十四年抗战史”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新使命。东北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契合“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需要。深刻理解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现实意义,重点解决好“为什么融”的问题;准确定位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切入点,深入发掘东北抗战文化资源的史学价值,推动其向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转变,解决好“融什么”的问题;探索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有效路径,解决好“怎么融”的问题;不断强化“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回答好“谁来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郭沫若于一九四六年五月八日从重庆来到离别了八年半的上海。他在这里又生活和战斗了一年半,直到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离开上海去香港。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郭沫若投身于蓬勃发展的和平民主运动,积极地参加文艺界的一些重要活动,并且继续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的规定,要求同学们“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贵阳有一所著名的中学,她以学业成绩突出,办学严格而享誉当时的大西南后方。她就是贵阳东南郊、地处马鞍山麓的国立第十四中学。当年,她曾是贵阳青年学生最向往,和最羡慕的一所学校。1943年夏,贵州全省高中毕业班学生云集贵阳,统一会考,前十名全是十四中的学生。 十四中的前身是中央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抗战初期由南京迁来贵阳。1938年,中大实校在贵阳水口寺附近,马鞍山之下,南明河之滨,辟荒建校。1941年,更名为国立第十四中学。1946年,抗日胜利,该校迁返南京,现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四中在贵阳历时八载。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学不单单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更应该是民族精神的教育。十四年抗战教学需要在爱国主义的影响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要瞄准人生大目标。课改一转眼已快8年了,"八年抗战"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收复了大片失地,"八年课改"收获也不小,搞得好的学校课堂变生动了,老师变激情了,学生变活跃了,读书变有趣了,师生都从呆板程式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始建于1907年,前身为私立匡村学校,由匡仲谋先生创办。为思前人之遗,甘后士之棠,2017年省锡中对百余年的厚重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校园内建造了省锡中博物馆,并于2017年10月3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以"匡校遗存物展"为主展区,辅以"抗战烽火中的匡园学子展""百年母语教材展""口述历史展""馆藏历史报刊展"等四个专题展区。"匡校遗存物展"主要展示匡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思想精髓等,包括教育哲学、匡校史略、训育标准、课程管理等板块;"抗战烽火中的匡  相似文献   

9.
十四年抗战的新表述至少有三重意义:呈现日本侵华的整体进程,有利于复原抗日战争全貌;凸显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有利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彰显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有利于突出民族抗战贡献。高校党史内容应针对新表述及时跟进。抗日战争十四年的历史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这种历史的深重感不仅仅是因为中华民族备受磨难,更是因为这种磨难环境使中华民族抗争精神沉淀下来,高校党史尤其要注重对抗战中民族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9月15~1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抗战研究中心主办、《历史教学》编辑部、《历史档案》编辑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暨大后方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来自国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学术论文97篇。学者们围绕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与文  相似文献   

11.
略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励精图治鲁振祥半个世纪前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完全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八年抗战,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来说,八年抗战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党领导的八年抗战,可歌可泣,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而这一时期形成的抗战教育,则是我党领导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典范,是中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八年抗战的史实,论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从抗战初期对我党力量持怀疑态度到抗战后期拥护我党的主张并与我党并肩战斗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转变的关键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民主推动抗战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霍金磊,男,1990年出生,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科学与工程系。2014年考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分配到承德县岗子满族乡大西山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16年6月获得全市"两学一做"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12月获得寻找脱贫攻坚青春榜样"青年服务标兵"称号,2017年2月被选为承德市第十四届党代表。2017年9月荣获第十一届"承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8年2月选为河北省第十五届团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川军出川抗战的史实,说明了中共在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及全面抗战即将爆发这一严峻形势下,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开展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促成川军出川抗战,创造了国共联合抗日、共御外侮的有利局面。四川民众与川军在八年抗战中不畏强暴、不惧牺牲的抗日爱国行动,既是川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壮举,又是中共统战工作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抗战以来"是指八年抗战和三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两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二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故以之为界,抗战时期的文学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面对日寇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团结对外,一致抗日,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1日于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建立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戏剧,是中国现代戏剧伴随着抗战烽火形成传统并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探讨了在八年抗战中大后戏剧发展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各阶级发展的标志和突出特点,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潮和低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情系一中     
我于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合肥一中(前身庐州中学)执教。1937年随校迁址永绥组建国立八中。抗战(8年)胜利后又迁回合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史实出发,指出抗战八年,惠侨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为祖国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表现出“国家兴亡,华侨有责”的祟高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