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包含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三层含义。我国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造高等教育中国范式,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创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时代,国际舞台上最响亮的中国声音当属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世人的广泛认同与赞誉,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球治理及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1.习近平频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日益成熟2013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后的习近平首次出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宣布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发展模式以及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情形下,以满足全人类共同发展为己任而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正确判断,为全世界人民发展进步、和谐共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增进国际交流,促进国家间友好合作的纽带,是国际社会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我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开创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所提出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新思想。作为一种关乎全球人类命运的新理念,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意蕴,既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出发点,又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展开。主要表现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实践是客观基础;世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实现全面发展是目标导向;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是内在动力;基于共同问题和共同责任的协作制度和机制是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2):83-86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揭示社会共同体及其与个体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与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为人们正确认识与把握共同体与人的发展提供宽广的理论视角,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演进提供科学指导。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社会共同体在逻辑前提、实现条件、价值旨归等方面具有一脉相承性,同时又是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的发展超越。  相似文献   

7.
8.
9.
以思政课教材为蓝本,在专题式教学的思路指引下,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教学改革的路径,既是促进学生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落地生根的有效手段,又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有益尝试。为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式教学的实效性,一要充分重视在传统教学中积极融入专题式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二要不断提升教学专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要注重相关教学案例积累和教学方法改进,四要克服专题式教学本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纷繁复杂的外交局势在外交理论和治理体系上做出的伟大变革,也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梦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梦的目标所在。作为当下中国核心外交理念,它必将引领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科学构建国际秩序新格局,维护世界的持续和平发展。因此,分析研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内涵,并从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四重维度进行阐释,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全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于党的国际体系观和中华文化的"天下大同"情怀,提出的原创性、时代性概念,体现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贯通性。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政治层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经济层面谋求发展成果共享,在文化层面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在社会层面追求全球普遍安全,在生态层面呵护地球共同家园,以此作为迎接全球性挑战、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世界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它涉及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内在本质、发展动力、发展趋势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为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历史视域与独特的思维框架,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应当从平等相待的秩序观、开放包容的发展观、公平正义的安全观、求同存异的文明观等方面出发,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空间,网络空间治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网络空间发展演变的逻辑必然,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坚持网络空间主权平等,共同提升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能力;回应发展中国家诉求,照顾多利益攸关方的关切;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创新动力,推动互联网安全有效发展;着眼共同受益受惠,倡导国际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提出,符合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符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定位、符合国际安全事务的客观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描述了全人类对整个世界共同治理的美好心愿,既反映了中国作为努力融入国际秩序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勇于承担国际性事务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立足国际社会协同合作、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共建美丽地球的发展前景,超越了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与壁垒森严的传统思想,涵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架构与价值体现,亦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效用与力量所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为生态文明确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价值性目标和根本性目标,明确了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统一、中国方案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有序实践、整合实践和协同实践的具体路径,结合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延展性需求,符合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整合性需求,契合了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风险社会中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核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创造性地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该命题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中国政治理念,又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类哲学的发展运用。该命题蕴含的核心要义是共生思想。从源头梳理共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历史联系,从内容上把握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是正确理解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事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且还包含着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思想渊源的,是对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结构体系的赓续和拓新;是以当代世界历史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关系态势的变化、格局的演进、交往方式的拓新及其面临的发展问题为经济社会依据和基本条件;是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众多不稳定不确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变化为背景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