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梅的意象表现为相思、乡情、国恨、品性、春、爱情、美人、隐者高士等八种主要类型。梅多元化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从"梅花意象"里,世人可以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  相似文献   

2.
3.
4.
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就是拼搏课堂。拼搏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课,特级教师于漪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绝非煽情之辞,更不是美丽的传说。她采用的方法是:先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再有他备课(大量参阅相关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上过课之后做修正性备课)。这样的备课,包含了老师文本解读的穿透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力、学习情境的设计力、重点难点的化解力,学生持续学习的促进力等。备课有底气,上课才能大气,学生才能学得有灵气。  相似文献   

5.
与教学实践,结合相关案例,对"对话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从"设计准备"到"全面实施",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对话式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有:"问"中对话、"读"中对话、"写"中对话、"演"中对话、"辩"中对话等。  相似文献   

6.
书法创作,流派林立,异彩纷呈。但本质上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美。这不仅有其历史渊源,更有现实依据,而且对于未来书法创作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书法原初于契刻,始见于仰韶文化彩陶的刻划符号应为原始书契的萌芽阶段。甲骨文的成熟和龟甲兽骨上卜辞书契的书刻,形成了文字书写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康南海先生说“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1)。“文字是随着智识而产生,亦随之智识而进步。”(2)从文字功能记录事物,抒写情感,记述思想的角度来看,文字的产生,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原始了。  相似文献   

9.
画家们在创作之前大多先收集创作素材,再组织素材进行创作.但部分创作逐渐受到社会功利性质的影响,不再从创作本身的情感出发,反而为了迎合他人审美改变初衷,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加审视,缺乏真谛.本文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倡导在创作中重现自然界之美与生活市井之美,融入个人真挚的创作情感,赋予画面最直入灵魂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临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述了临帖的四种方法(感悟法、解析法、通临法、意临法)以及临帖、读帖和创作三者之间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以线条构筑文字、表达意象、抒发情感的一门抽象艺术,也是一门视觉形式艺术,有其独特的属性和内涵。在书法创作中,丰富的点线是基础、完美的结体是重点、合度的形势是特征、生动的情韵和高雅的意境则是灵魂和核心,所有这些都是书法创作形式美的具体体现,也是书法艺术唯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姜夔以“精神”、“风神”论书和以“气象”、“韵度”论诗,在根本上都是主体神采风貌的体现。诗书可观人之精神性情,创作者的涵养直接决定诗书的意格。作诗须含美刺义理,书写须依点画施设情理,诗书虽形式变化多端而义理法度不可乱。同时,他又主张不被重形式之今法所缚,精思悟人以自成一家。书论中笔法的萧散洒落、“尽字之真态”和诗论中的“天籁自鸣”、“无见乎诗”,均通向了“自然高妙”的审美旨趣。在反对雕刻、“剥落文采”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和平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姜夔是南宋时期名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不同流俗。在诗的本体论方面,他不苟同当时盛行的江西诗论和理学诗论,倡导“诗缘情而绮靡”;在主体论方面,他众外在的技法到内在涵养、天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创作方面,他不仅总结出一套颇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法、技巧、而且特别强调“妙悟”与“兴会”;在风格论方面,他标举“风雅”,但更推崇“自然高妙”。  相似文献   

14.
书法作为一门高级艺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能否掌握书法规律是我们进行书法学习和书法创作之关键,而科学思维又使人们提炼书法规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中国书法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在过去,书法只是作为学问修养的一种表现,如今的书法艺术已经被社会公认为一门纯艺术。从过去的书斋文化走向展厅文化,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书法成为一种"竞技"项目。文章围绕着"展厅书法创作"这一主题,对当今书法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书法教学中,从临摹到创作是一个颇难过渡的阶段和环节,临摹与创作是一对互相依赖,互有渗透的矛盾关系,在临摹过程中应体现创作意识,创作过程中应再现原碑风范。写实性临摹中要抛弃自我,写意性临摹中要寻回自我,张扬自我,通过集字法创作和再度创作,寻找创作灵感,走上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7.
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之间,是蒋士铨戏曲创作的一次高潮。在此期间,他流转于江浙一带的书院,共创作了五部剧作。蒋士铨中年书院时期戏曲创作高潮的形成除却与他早年的坎坷遭际与南归之后的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外,也有一定的客观促因:江浙地区戏曲品评之风的盛行、演出活动的激励以及众多剧作家汇聚所形成的客观文化环境都对蒋氏的戏剧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初论姜夔诗歌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不但是南宋杰出的词人,也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诗歌创作道路,学术界一般均认为,“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转向晚唐陆龟蒙”,认为其诗在艺术上缺乏独创性。笔者则认为,姜诗的创作道路是:初学众作,再学江西黄氏,后脱离江西诗派,兼采众家之长而独创自己诗风。终为南宋中期诗坛独树一帜的著名诗人,应恢复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