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泥矿物成分主要以粘土质矿物和石英砂为主,有机质主要以—COOH、—OH、—C=O和—OCH:等烯烃类、烷基侧链和杂原子官能团等形式存在,升温过程中有机质在400℃左右分解生成多孔碳.当温度升高至1200℃时,有机质裂解多孔碳相继与煤泥中石英砂、偏高岭石高温分解生成方石英和莫来石高温分解生成的方石英发生反应生产β-Si...  相似文献   

2.
麦秸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夏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试验,对目前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麦秸还田与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性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寻求最佳耕作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各处理麦收后的肥力基础相同.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各期各处理平均值表明:麦秸不还田+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绝对值降低了1.24~2.11 g/kg,相对值降低了90.073‰~153.270‰.为了作物高产,不断培肥地力,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秸秆还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草海沉积物有机质空间分布与来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草海湿地这一典型高原湖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7个表层沉积物和3根代表性湖区沉积物柱芯总有机碳(TOC)含量、有机碳δ(13)C及C/N值,探讨了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和三个重点湖区不同深度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利用有机碳δ(13)C及C/N值,探讨了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和三个重点湖区不同深度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利用有机碳δ(13)C和C/N值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δ(13)C和C/N值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δ(13)C和C/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6.86%(13)C和C/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6.86%34.85%,-28.49%34.85%,-28.49%-18.19%,7.36-18.19%,7.3611.12;表层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藻类生产和沉水植物,沉水植物贡献率为49.7%,藻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为48.8%,而陆源输入只对东部湖区有较小影响;东部湖区上部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藻类,底部受到藻类生长、陆源输入及沉水植物共同影响,湖心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藻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码相机获取的土壤照片,利用photoshop软件提取相片RGB值,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颜色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RGB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线性关系,其中有机质含量与RGB中G值关系最为显著。通过分析林地0~50cm不同深度土壤发现,有机质含量整体出现w(10cm)>w(20cm)>w(30cm)≈w(40cm)>w(50cm)层,而土壤亮度值表层低于底层。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与美国“清洁竞争法案”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欧美碳关税的实施将对我国的贸易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应对:主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坚决抵制单边贸易保护,发展低碳技术、大力降低碳含量,增加碳排放成本、提升碳减排效率,加强碳足迹管理、构建产品碳排放核算体系,锚定“双碳”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常规碳和低碳的成分设计开发出了屈服强度500 MPa级的特厚调质钢板,对比分析了其组织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成分设计时,调质处理后获得回火索氏体,具有高的强韧性匹配,因此更适合高强度、大厚度产品的生产;采用低碳贝氏体的成分设计时,经较低温度回火能获得较高的低温韧性,但力学性能的热稳定性较差,因此更适用于较低强度级别的特厚板或薄规格的高强板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过碳酰胺的性质,国内外生产现状,制备方法及用途.  相似文献   

8.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擘画,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局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达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面临着体制机制建设、发展向度、时间规划以及执行实施等几个方面的任务。新的历史时期,要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为总引领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及人民群众在双碳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借助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是实现农业“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运用替换解释变量法、剔除部分样本、调整样本期以及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和农业碳生产率之间有正向关系,并对其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产销平衡区和高技术创新能力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最大。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存在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跨越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转炉用镁碳砖的应用技术、砌筑方法及镁碳质不定型耐火材料在线维护修补技术的现状,分析了镁碳质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损毁机理;讨论了低碳镁碳砖、环保型快速修补料等镁碳质耐火材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包含各种各样的功能库,其功能库有特定的稳定机制及周转速率,目前已经有许多分离和分析土壤有机质组分的方法.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分组和化学分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活性土壤有机质可通过土壤微生物量、轻组有机质和颗粒有机质来表达.不同分组方法分离出的组分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不同,但所分离出的有机质组分不是组成和结构均一的化合物,而是具有某一特性的一类化合物的混合物.至今为止.所有用于分离有机质组分的方法仍然无法产生同质或功能相似的土壤有机质库,无法体现土壤特定的稳定机制.今后还需通过结合微生物标记、同位素标记等方法,从异质组分中区分出功能组分,这也将是土壤有机质分组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不仅要拥有深刻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拥有宽广的学科教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两者的有机融合。通过从学习者的视角剖析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具体分析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有机融合的,在经验层面证实了上述观点。该课例是青浦经验新行动的产物。青浦经验从本质上说是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指导有效教学的本土经验。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是数学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诉求,也可更好地解读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用酸碱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对不同浓度、不同有机物吸附能力,探讨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选择休屯盆地低山典型茶园,采用5点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对其有机质、pH和速效N、P进行测定,就不同植茶年对土壤有机质、pH值的时空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植茶龄36、53年的茶园土壤有机质较对照组(23.64±4.229g.kg-1)高,植茶龄25年的有机质含量(13.53±8.640g.kg-1)低;速效N、速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60多座煤矿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10。煤炭在开采、加工、运输和应用过程中,会造成水和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地面塌陷、露天矿坑、固体废弃物堆积、矿井报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整治煤矿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国人的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采用洁净煤技术,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化害为利,鼓励技术创新,这些举措将有益于中国煤矿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对有色金属、石油等其它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可以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整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选择方法和相关系数法,对国内代表性品牌卷烟烟丝中有机酸成分及其香韵、香气量和香气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卷烟内在有机酸对卷烟香气特征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卷烟烟丝中丙二酸、苹果酸、草酸对卷烟香韵影响作用较为明显;草酸、苹果酸对卷烟香气量影响作用较为明显.检测的8种有机酸指标对卷烟香气质的影响作用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篇章逻辑与内容义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一篇辞章,首重其“内容”,而其“形式”是次要的。这虽是正确的看法,却隐藏有相当大的后遗症,即只重“内容”,而忽略了对“形式”之重视与研究。本文有鉴于此,便特别锁定辞章中的“篇章逻辑”与“内容义旨”二者,兼顾理论与实际,进行探讨,辨明它们是“内容的形式”与“内容的内容”的关系,以见两者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锌含量不同的7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置的F1、F2,BC1、BC2、RBC1、RBC2世代为材料,研究了7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结果表明,籽粒锌含量及籽粒粒型性状的遗传同时受种子胚效应、胚乳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以母体效应为主,选择短、窄粒且粒重较小的籽粒作为母本有利于选到后代富锌组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烟煤为原料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工艺过程 ,讨论了原煤炭、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性炭收率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煤制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 :粒度 180目 ,筛余量小于3% ,粘结剂用量为原料粉的 30 % ,炭化温度 5 6 0℃ - 6 0 0℃ ,合适活化温度 85 0℃ - 90 0℃。文章还讨论了煤制活性炭去除水污染物的效能及机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制度和工业文明对于环境问题有重大影响,但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一切自然生态问题主要缘于人类错误的思维和行为,它的解决也在于人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要解决全球性自然生态问题,必须具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要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