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药,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药,是文人笔下的常客。这是因为药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状态,触及最真切的生存体验,而且药自身也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本文结合文学和医学,试从美感、生命和境界三个方面来论述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在造型和表现手法上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及审美观念相一致,强调客观物形从属主观意念,不拘泥事物的外表形体,讲究神韵,讲求意在笔先,"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形"或"形式"是绘画艺术作品不能脱离的组成因素,中国画也不能例外,"形"或"形式"在中国画中的存在,不是被"轻"了,反而是被强调、被升华了。  相似文献   

4.
近代史中有很深厚的美学意蕴。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探索其中蕴含的文辞之美、思想之美、思辨之美和进取之美,甚至还有悲壮之美、乡土之美和人文之美,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和富有启发性,增强教学效果,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殊风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被称为"韵味"。韵味的价值是以"独特性"为准绳的,是建立在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及其生存背景上的。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整个儒家美学传统出发,分析了方苞“雅洁”理论中的美学意蕴,认为它重新诠释并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是对中国美学雅化传统的一定纠偏,同时把诗论、乐论中的“简约”、“空灵”、“含蓄”之类的美学思想整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洁”论。  相似文献   

7.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反复"一直以来是作为一种修辞被接受和认可的,这其实忽略了其在美学层面上所具有的内涵。"反复"不仅具有形式美意义上的美学特质,而且具有悲剧、喜剧、崇高、优美等美学潜因。认真研究"反复"所具有的美学内蕴,并努力在哲学层次上对其进行省思,不仅对充分认识"反复"本身,而且对于美学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娟 《文教资料》2009,(27):82-84
空白的营造,形成了中国画中的"知白守黑"的原则,而其作为中国书画艺术形式的典型特征,是中国画艺术在画面布局方面独到的"心法".  相似文献   

10.
钢琴艺术在我国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化、民族化、本土化之路.在传统文化审美的驱动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行了卓越的艺术探索,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意蕴.因而,本文以钢琴艺术审美视角为切入点,探讨钢琴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创作实践和审美内涵,结合知名作曲家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进行美学意蕴的分析和探索,从而进一步突显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画发展日趋标新立异,派别林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中国绘画当中,使其作品具有简淡玄幽的艺术意味和博大深邃的艺术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精神赋于中国画新活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筹码。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具有相对独特的审美意蕴,宁静、和谐的诗意美与简淡、“土气”的朴拙美是其最突出的美学风格;冷热紧疏的节奏美和隐秘、惊险的奇趣美是其在美学风格上的行文追求.探讨其美学意蕴不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乡村描写,还是对明清小说整体的美学意蕴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论本来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 "道"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可以把它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范畴之列.而厘清儒道两家"道"范畴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对于深入领会、确切把握中国美学之精髓及其它相关范畴,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中,"硬笔线描造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造型的能力,又方便搜集创作素材。硬笔线描造型的工具——硬笔,是指除了软笔以外的硬材质的笔,如铅笔、钢笔、炭笔等。虽然毛笔是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工具,但时代的节奏逐渐在变快,中国画的训练手段也变得多元化,像类似铅笔、炭条、钢笔等各种方便快捷的硬笔造型也开始在教学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5.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在对于美的认识上,有很多相似的审美观点。中国画作为东方文化与思维的产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让壮美的审美理想得以完全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湘南学院学报》2018,(1):65-69
郭象的"独化"思想,将"有"与"无"相谐统一,用"物各自造""独化于玄冥"为物之存在找到了现实的依据,在集成和发展魏晋玄学本体论的同时,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意蕴。在对物"性"的突显上,郭象强调了"自性"的意义及"性分""性极"的分界,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事物"以性自动"的动态生化过程。同时也以"性足"的审视及"顺物"的方式显现出"足性逍遥"的审美观照。此外,郭象还通过描述事物在"玄冥"中的完满状态、构建"无待"与"相因"的关系来表达对"玄冥之境"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画从创作之初便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对客观物象想象力与空间理解力等都与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多年以来,中国画在发挥自身艺术成果优势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与精神风貌指引着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文章以中国画的特质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中国画对学校美术教育所发挥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20.
论述欣赏中国画要侧重掌握形神兼备、笔精墨妙、虚实相生、势质道劲、诗书画印五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