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现现场,深入现场 采写现场目击式新闻,要求记者深入现场和充分利用现场。《“造林”还是“造字”》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善于发现现场,巧妙地利用现场捕捉的有用信息,真实地再现现场情景,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因而,作品给人以动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1,(15):99-100
目击式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纪实性、观察性报道。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目击式新闻因此也被称为视觉新闻、  相似文献   

3.
视觉新闻写作的特点,具有目击现场的形象、画面或镜头以及典型的细节。换句话说,新闻中要再现报道现场的一情一景或人物活动,使读者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写作要做到这一步,记者或通讯员只坐在办公室单凭冥思苦想实现不了。那么,写好视觉新闻的关键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目击新闻就是我们现实生活闪光“浪花”的写照。1990年6月,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现场短新闻”颁奖会上,人们称赞的125篇“现场短新闻”,实际上也就是目击新闻。目击新闻不仅要求短,同时要求是写稿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真实并具有现实意义的事这实。由于目击新闻有这个特点,因此更能引人入胜。如何采写目击新闻?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消息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消息是一种比较灵巧的新闻形式,是记者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要真正写好它,写出现场感,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绝非易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现场短消息。  相似文献   

6.
目前,写作视觉新闻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形象表现新闻事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以强烈的事实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视觉新闻的概念是新华社穆青同志于1983年首先在我国提出来的,对于这类新闻,有的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称之为“直观新闻”、“目击式新闻”或“视觉新闻”等。笔者认为,这类新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目击记,包括通讯、特写、专访等,这类视觉新闻大多篇幅较长;一类是现场短新闻,主要是动态消息。  相似文献   

7.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8.
眼下,各媒体对社会新闻采访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版面上看,“现场”、“直击”等报道特别受到读者青睐。因此,目击式、体验式等隐性采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采访报道形式,隐性采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采访过程中如何无限地接触到新闻事实?报道技巧上如何再现新闻现场?如何折射事实背后的深遂内涵?面对新挑战隐性采访故名思义,在采访中不暴露记者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参与、观察、感受,它突出的特点是目击第一现场,体验客观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采访手段趋于电子化,伴随着网络记者的…  相似文献   

9.
“有现场无新闻”与“有新闻无现场”,可说是当今“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两大弊端。对于前者,关键在提高现场短新闻的“含金量”,而对于后者,除了在“目击”上下功夫,写出行进中的新闻事实外,愚以为,成功地运用好背景材料,当是写活现场新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看过不少冠以“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的作品,除了开头,结尾有那么一点点现场气氛的描述之外,中间大都是大段大段介绍背景和经过:这个单位过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11.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6,(12):44-45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作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作品来。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正在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攀钢日报》作为攀钢职工爱读的报纸,在一版中长期开设了现场短新闻这个栏目,反映职工生产、施工、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新闻,受到了职工读者的欢…  相似文献   

12.
迈开脚步,到现场去! 进入九十年代的报纸,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迅速兴起的现场新闻热。“现场速写”、“现场实录”、“目击新闻”、“视觉新闻”、“新闻速写”、“今晨速写”等新辟栏目比比皆是。中国记协特意举办了有首都21家新闻单位参加的“现场短新闻”大赛,有50篇新闻作品入选。6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大会。据称这一评选活动明年将继续举办,评选范围将扩大到一些专业报纸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是个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一“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采写的新闻。这种报道方式贴近现实生活,真实感强;能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可读性强,从而使新闻作品易于贴近读者。一般来说,现场新闻有以下特征: 一、可感性。现场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典型场面。通常的消息侧重于文字记叙,现场新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有的叫目击新闻,实地记实、视觉新闻、实录性新闻,有的叫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现场报道、现场实录。这里,名称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这就是强调“现场”——新闻的采写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它的体裁孔可以不拘一格,从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结果看,现场短新闻的体裁不只局限于消息,还包括通讯(小故事)和特写,而更多的属于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中的消息,不同于一般的动态消息。它常常先用引导性的文字,引出新闻事实,接着对新闻事件进行概述,绘声绘色、有情有景的详尽描述其重点部分,力求再现现实生活和客观事实.如获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二等奖的消息《大同等地震灾区人民情绪稳定》一稿,开篇便以“大同、阳高等地震重灾区已开始行动起来,抗震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军事记者阎吾,以擅长“情景新闻”而饮誉新闻界。他写的《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和《战后谅山》就是两篇最著名的“情景新闻”。所谓“情景新闻”,就是指那种能够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报道,它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对达到这种境界的新闻特写、新闻速描或曰现场报道、目击式新闻、视觉新闻等作品的赞誉。阎吾同志每逢大战,便有这样的传世作品产生,因此,又常常被人们称誉为“情景记者”。这里刊载的阎吾同志的这两篇作品,我曾阅读过多次。可以说,每次阅读都受到深刻的教益。这教益有作品本身的,也有作品之外的。作品本身,它让我理解、掌握一篇现场情景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作品  相似文献   

16.
现场新闻倡导了一种深入采访的作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受到读者欢迎,而且也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推崇。特别是首都几家大报联合举办了现场短新闻竞争之后,各报相继推出了“现场新闻”、“目击新闻”、“新闻特写”等栏目。应当承认,近几年来,现场新闻犹如一股清爽的风,给新闻界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大量的佳作跃然纸上,日渐使写现场新闻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现在不少的现场新闻都有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7.
现场新闻,犹如一枝带露的新花,在新闻百花园中破土而出、争芳吐艳。可以预料,它将对“旧八股”,“新八股”的文风产生强烈的冲击波,给我国新闻写作带来一场新的变革,为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时下,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新闻同仁对现场新闻的定义、特征、写法等,进行了不同侧面的探讨与研究。拙文仅就现场新闻写作与记者采访作风的关系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区各族新闻工作者对采写现场短新闻越来越重视了。《新疆日报》和其他一些报纸开辟了“现场速写”、“目击新闻”、“现场采访”等专栏,广播、电视也增加了现场口头报道,来自第一线的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富有生气的人和事大大活跃了报纸版面、电视屏幕和广播节目,深受读者、观众、听众的欢迎。一些现场短新闻被评为好稿,这是我区新闻宣传出现的可喜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下半年中国记协发起开展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以来,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新闻媒介,竞相辟出目击新闻、实录新闻、现场特写、视觉新闻等栏目或节目。目前,对现场短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方兴未艾,趋向深化。这里,笔者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见解,愿促进讨论。“现场短新闻”的界说对于现场短新闻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试从语法学和接受理论的角度对现场短新闻的内涵作些简略的分析。“现场短新闻”是个名词性的词组,由五个词素组成。前两个和后两个词素分别组成了“现场”和“新闻”两个合成词,中间的“短”字是个单音  相似文献   

20.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