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知不觉中,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5个年头了,再过十年我也要退休了。关于退休,不少同事都在议论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不少中年教师抱怨说:“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好不容易要内退享受生活了,现在形势下已经取消了内退,还要有可能再多干五年或十年,到时候都老得掉渣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还有个别教师羡慕说:“还是人家医生好,越老越值钱。”的确,教师和医生都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为什么教师的专业发展会缺乏持续性呢?如何将教师变得像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呢?怎样才能将自己酿成一坛特色的陈年好酒呢?  相似文献   

2.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说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王晓春老师说:“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这种东西是越研究越深,经验越多越好,时间长了甚至会形成‘一招儿鲜’的。年龄不会磨损它的价值,因为那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不容易随着体力的衰弱而减退的。为什么教师老了就不行了呢?因为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他们在工作中很少研究,专业能力停滞不前。”那为何医生必须提高专业能力,而教师却非要去拼体力呢?王老师接着解释说:“奥妙在于医生对病人没有领导关系,而教师对学生有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3.
小林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报社做记者。因为对文学很感兴趣,她的文笔还是挺得报纸主编的器重,对她也很是看好。因此一开始就把她安排与一名老记者一起在外跑社会新闻,希望她能够在第一线得到更多的锻炼,以便日后担任更重要的任务。两个月后,带着小林的老记者就不干了,他向主编提出希望再派另一名记者与他搭档。原因是小林太脆弱了,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的林黛玉。第一个月还行,小林每天早出晚归地跟着他去抢一些突发事件,发了好几个重要稿件,但接着小林便生病了。这一次生病不要紧,后来小林在他面前总是一付病殃殃的,很可怜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正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生病,但秋冬季一到,天气骤变,生病季也就跟着来了。甚至一到夏末秋初,那些平时就爱生病的小家伙的妈妈们就已经开始焦躁不安,一想到孩子生病之后要跑医院、看急诊,在人满为患的儿童医院焦急地等待,停车场被堵得水泄不通,还要给宝宝喂药,整夜无眠地护理……头就大了好几圈。宝宝生病时,全家人的脾气都能跟着长好几个等级,一言不合就会发生争执……可见,宝宝生病是全家头等重要的大事!处理不好,连家庭关系都跟着紧张。  相似文献   

5.
那一年我十三岁,得了急性肝炎住进了医院。我不觉得肝炎有什么可怕,倒是觉得生病挺愉快的,一来不用上学了,二来父母把我喜了我的床头。欢吃的东西都堆在了我的床头。再说了,那些年轻的护士们看起来都比严厉的老师要可亲可近得多。护士里头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姓江的护士,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还很温柔,打针时让我感觉不到疼痛,还时常会和我聊聊天,讲些故事。我没有姐姐,便觉得如果有姐姐的话一定也就长得跟她一样了。有次,她把药片放到我的手中时,我不禁傻傻地说:“你要是我姐姐该多好啊!”她没有觉得唐突,反倒开心地笑道:“我也想要个弟弟哦,那你…  相似文献   

6.
实习纪事     
英艳是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刚被安排到市红十字会医院实习. 当护士是英艳自小立下的心愿,这心愿还是她6岁那年因病住院时立下的.只因为那次住院时有一位长着一双大眼睛的护士阿姨对她特好罢了.如今尽管是在实习,但毕竟是穿起了白大褂戴起了三角帽,所以她工作得很努力,也很开心.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服务业的产生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居民越来越需要高质量和全方位的社区生活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即将到来,这就需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给予更好的照顾。于是,为千百万个家庭服务的社区服务业应运而生。所谓家庭服务业,就是社区服务业中的一大门类,它包括钟点工,家庭护理(护理病人、老人、孕产妇、婴幼儿),家政服务(洗衣、做饭、清扫),看护儿童,陪伴老人等等。家庭服务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再就业岗位,而这正是那些年龄偏高、文化技术水平偏低的下岗女工经过短期培训即能胜任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从我上小学起,爸爸老拿我和他小时候比,他越比越觉得我不如他,越比越觉得我不争气,越比越觉得我不懂事。他不是说:我小时候像你这么大,就帮奶奶干活。等奶奶回来,我地也扫完了,饭也弄好了,连桌子也擦于净。你看看你自己。”要么就是说:“我小时侯学习比你好多了,学习成绩也是班上前10名,甚至第一名。”妈妈更有一套。她老拿我和同事家的孩子比“:你看人家某某的孩子考上了某中学,人家学习那么好,你看看你,只要有人家的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妈妈唠叨个没完,可她却不知道,她的每一句话,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我的自尊与自信。朋友们,你们呢,是否也是在“比”中过日子?谈谈你们的情况和感受。如果能有什么好建议,也请贡献出来吧。话题作者:孤独  相似文献   

9.
老伴学电脑     
张峰 《老年教育》2010,(5):46-46
老伴退休后要买电脑,被我阻止了,理由是:我俩都不会电脑。老伴不服气:“不会可以学嘛。”我反驳她说:“学电脑就那么容易?何况我们都是老年人。”老伴却很坚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似文献   

10.
手表丢失后     
殷琴 《生活教育》2011,(6):68-69
今天下午刚走进教室,班长司楠就跑来苦着脸告诉我,她心爱的手表没了。问她是什么时候的事,她告诉我:“早上带来的,中午回家,把手表放在书包里了,吃完饭到学校就发现手表没了。”我很奇怪:班长的东西也有人拿?司楠身为五年级班长很称职,是个受同学们欢迎的女孩子。性格活泼开朗,能歌善舞,而且文章写得特别棒。每次改选班长时,她都能继续连任,因为她的得票数最高。既然同学们的拥护率这么高,那谁会拿了她的手表?又为什么要拿呢?  相似文献   

11.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6,(25):31-33
下面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很老很老的老奶奶的故事。为了便于称呼,我叫她老老人。老老人已经风烛残年,但仿佛一棵狂风暴雨后的小草,摇曳着枯黄的叶子,依然顽强地呼吸着生命的空气。老老人在80多岁的时候,就不能出门了,但因为老年人的怀旧癖性,她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写一本回忆录,把自己这漫长一生的爱恨情仇写出来。说干就干,老老人坐在一台破旧的手摇打印机面前,每天写一点,嘀嘀嗒嗒地干起来,打印出来的草稿,就锁进她的小黑匣子里,谁也不让看。虽然她差不多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但是她表现出的执著与认真,却叫人感动。很快,老老人到了99…  相似文献   

12.
junhuiathb@sohu.com问:我的女儿1岁多,从半岁到1岁之间,因患支气管炎打过3次点滴。请问,孩子为什么容易反复生病?在平时注意什么?高维新大夫答:1岁左右的孩子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孩子就能少生病、不生病。首先,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均衡,多饮水,保持大小便  相似文献   

13.
子路 《家长》2013,(1):29-30
王女士说:“女儿小学时很懂事,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嫌我烦。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张先生说:“儿子13岁了,上学期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学期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作业也不好好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真的没招了。”  相似文献   

14.
关爱 一次,周悦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生病了,身体不适,但身体上的痛苦远不及心灵的伤痛。上初中了,第一位语文教师是赵老师,她很和蔼,对我也十分关心,常常帮助我。她年过半百,是一位好老师,虽然老了一点,说话慢了一点,但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我有时很调皮,她总是轻轻的捏一下我的脸,告诉我下次不许这样做了。别人气她的时候,我会有心痛的感觉,我不想让她生气。就这样过了快乐的初一,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初二,换了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5.
关爱一次,周悦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生病了,身体不适,但身体上的痛苦远不及心灵的伤痛。上初中了,第一位语文教师是赵老师,她很和蔼,对我也十分关心,常常帮助我。她年过半百,是一位好老师,虽然老了一点,说话慢了一点,但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我有时很调皮,她总是轻轻的捏一下我的脸,告诉我下次不许这样做了。别人气她的时候,我会有心痛的感觉,我不想让她生气。就这样过了快乐的初一,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初二,换了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6.
圆圆是一个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小女孩.一日入园时,她眉头紧锁着对我说“老师,我害怕!”我想当然地以为她在家看了恐怖的动画片或视频,就安慰她说:“别害怕圆圆,电视里那些怪物都是假的.”我以为这样就能安慰她的情绪,但是这种状况到午睡时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更严重了,圆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我劝她赶快睡觉,没想到她“哇”地哭了起来.看到这种状况,我把她抱到一边,问她为什么睡不着.  相似文献   

17.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人运动,可使身体更加强壮健美,保持旺盛的精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衷老的进程,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一科学道理早在千年以前就已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已经生病卧床的病人,包括手术后的病人,也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尽早加强身体活动,有利于康复,至今人们却不尽了然。有的病人即使做的是一个不大的要求,也要在床上静卧上个把月才觉得保险,连在床上翻个身,也好象刀口就会裂开似的。产妇分娩后,要卧床足月,才能起床活动。他们不懂得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俗话说:“好人老睡成病人,病人老睡成死人。”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有些病情较重的,或刚手术后的病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自古就有"老少相近"之说,即人到老年,某些行为会变得像孩童。如生病怕打针吃药;喜欢和小孩一起玩耍;会因为小事情发怒伤心等等。由于此类行为跟小孩很相似,所以人们常把有此表现的老年人称作"老小孩"。要正确理解"老小孩"现象,首先要知道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衰老引起大脑功能的退化。老年时  相似文献   

19.
儿童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我,他发现来就诊的一些小学生对病情往往并不像家长那样焦急,他们甚至对医院的一切饶有兴趣。有不少孩子仿佛很希望生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这样就可以不去学校,能得到关心,也不会有人强迫他们去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这位儿科专家很了解儿童,我完全相信他的话,也的确见过那样的孩子。然而现在孩子们连生病的“待遇”也常常被剥夺了。我常见到连生病也不敢请假的中学生,因为害怕“落下功课”。有些家长,孩子生了几天病,即使老师没有要求,这些虎妈狼爸也会要他们“把欠下的作业补起来”!蒋士铨在《鸣机夜课图》写母亲逼迫自己苦读,  相似文献   

20.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5,(16):29-31
那年暑假,我和同学到一家医院当志愿者,护理那些躺在病床上的老年病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走进医院,我就闻到消毒剂的气味,看见护士们都在忙着,推着轮椅上坐着的病人,穿过拥挤的过道,送他们去花园晒太阳,去吃饭,去进行各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