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似乎把通俗文学与庸俗文学等同起来。好象办通俗文学刊物就是走旁门斜道,方向不正;写通俗文学被看作生产格调低下之作;通俗文学被列入另册,限制出版,难登大雅之堂。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学偏见,却又是相当普遍的现实。其实,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时代读者约定俗成的文学现象。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就是当时的通俗文学,不能刊入文学的正宗。后来才被纳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被称为古典名著,这  相似文献   

2.
<正> 由《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原《赣江文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通俗文学论坛”征文评奖,于今年7月在赣州揭晓。 此次征文开始于1988年底,旨在围绕通俗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从理论上进行扎实而富有新意的梳理、探讨,倡导通俗文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水平,并沿着健康的方向继续发展。征文共收到全国各地来稿数十篇。主办者评定《论小说“通俗”与通俗小说》(伦海)、《从小说的演变看通俗小说的正宗地位》(万陆)、《新派武侠小说渊源与魅力初探》(罗岗)、《当前侦探小说的误区》(李意清)、《文学的俗性和通俗文学》(顾智敏)、《商埠文化与通俗文学》(周海波)等6篇获“优秀论文奖”;《雅俗共赏:一个文学乌托邦口号》(周启志)、《通俗小说的价值形态三题》(魏家骏)、《我看  相似文献   

3.
“通俗文学”概念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因为其概念语义与实际涵容对象不符;它虽是针对“纯文学”而提出,而事实上要在文学中特别分一些“纯”文学则相当困难。因此,造成了关于“通俗文学”论争的错位——对象确认上的错位和评判价值尺度的错位。中国传统的所谓俗文学实际是指“民间文学”和“市民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而目前的“通俗文学”则缺乏这种可构成范畴界说的条件,实际是专指流行于书摊的言情、凶杀、武打、侦探之类的小说,其读者文化层次较低。在“通俗文学”概念的使用和有关理论的阐发中,存在着与文学现象的脱节和悖谬之处。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情节小说、情绪小说和性格小说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陈蝶衣将《万象》与“鸳鸯蝴蝶派”做区分是通俗文学合法性寻求的必然举措。“通俗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的定义、内容、形式、功能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建立了通俗文学的理论基础。长篇通俗小说、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及女性作者的新文艺小说是《万象》“通俗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万象》对通俗文学“合法性”的寻求反映了沦陷时期通俗文人的文学想象。经由此举,通俗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了一定认同。  相似文献   

5.
今日的学界,关于通俗文学的研究渐成了一门“显学”,但鉴于各方面的条件,目前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几部有代表性的通俗文学史上,大多从宏观上来探索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自身的特点兼涉通俗文学的若干优秀作家与作品,以及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而从理论上来探索通俗文学的并不多见。朱志荣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  相似文献   

6.
谈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是一种与严肃文学或纯文学相对而言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意义上带有一定模糊性的文学品种。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最大长处是比较重视读者的审美心理,可读性较强;至于它的价值和作用,则完全取决于内容。健康的、鼓励积极向上的、有趣而无害的通俗文学作品,自应有它的存在价值和地位,那些宣传黄色淫秽、甚至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和反动倾向的所谓作品,当然必须予以扫荡,只有清除了那些污泥浊水,通俗文学才能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通俗文学古已有之。自《水浒》《三国演义》到“三言两拍”和二、三十年代张恨水的  相似文献   

7.
江湖有多种含义。江湖由地理概念到心理地域,江湖理想主义的演变是随着绿林文化、通俗文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水浒传》的英雄们是以游民为主体的江湖人。它构建了游民江湖理想主义王国--水泊梁山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其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是站在江湖文化的立场上而作的。  相似文献   

8.
陈自力 《家教指南》2001,(3):130-136
对陆机《百年歌》与敦煌《百岁篇》、《九想观 》诗内容的分析比较,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利用中国原有的思想材料和文学形式,将其改 造成为诱导俗众皈依佛教的工具,结果导致佛教及其文学作品逐渐走上中国化的道路;继而 指出敦煌《九想观》诗将“百岁篇”、“四相”和“九想观”贯穿连缀起来,本是针对中国 一般俗众特定心理而采取的“方便”之举,旨在引导俗众由乐入苦,进而破除对人生的执着和贪恋,但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世俗情趣和文学意味,使之跨入通俗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人心目中,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泾渭分明,作品的文学性、真实性与可读性仿佛熊掌与鱼一般不可得兼.其实,却并不尽然.一些文学精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莎  相似文献   

10.
王军华 《文教资料》2007,(15):98-100
写实主义之父福楼拜在西方文学甚至世界文学圣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一部《包法利夫人》成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正是由此我们结识了这位享有盛名的经典作家和他的经典著作。本文旨在从通俗文学的角度去探析经典作家作品的通俗成分,以长篇小说《圣安东的诱惑》和历史小说《萨朗波》为体例,结合通俗文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作家的通俗面孔。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总体上属于通俗文学而又对通俗文学有所超越。作品创造性地把传统罗曼司的两人爱情情节发展为三角恋爱情节,形成极强的张力,吸引着一般观众的猎奇心理并给予充分的满足。《飘》的明显缺陷如情节衔接不严谨、叙述视角的不平衡、种族歧视等在高雅文学里是罕见的。作品流露出来的生态意识是作品超越"通俗"的一个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文学史上,蒲松龄是为数极少的既在传统文学的领域中,又在通俗文学的领域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词文赋以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且也给我们留下来璀璨的通俗文学巨著《聊斋俚曲》。  相似文献   

13.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7,(3):65-68
以张恨水《啼笑因缘》为出发点,立足于文本,从文学成就、艺术特征和文学价值等三个维度讨论《啼笑因缘》作为通俗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隔绝了30年以后,从1979年起,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对台湾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已成了一门“显学”,至今已有多部台湾文学史,并有专门的台湾诗歌史,台湾小说史和台湾散文研究著作。但是,也许是研究者的忽略,也许是资料难以搜集,也许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对台湾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文学,或者干脆不作论述,或者只在专著中略作评论,因此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台湾通俗文学的情况,还是若明若暗,并不怎样清楚。方忠的《台湾通俗文学论稿》则对台湾通俗文学作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资料翔实,观点新颖,为台湾文学研究作了一项拓荒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论"《紫罗兰》时尚叙事"的亚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三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紫罗兰》所特有的“时尚叙事“风格和“《紫罗兰》日常阅读“消费特性的审视,提出了《紫罗兰》在传播现代性价值观念上对读者所产生的亚意识形态作用,并以文学与商品、空间建设与生活政治为具体内容,阐述了《紫罗兰》亚意识形态效应的形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的十七年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理念导致同样理念的文学思潮,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将之扭曲,使之虚假理念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解放、人的觉醒、人性的复苏,使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与虚假"理念化"相对立的"世俗化",世俗化成为当代社会最明显、最突出的演变倾向.而最能代表这种世俗化思潮的文学现象便是俗文学.通俗文学思潮是以世俗化这一历史倾向为其时代背景,并深深契入到新时期的社会思潮中的.理解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学功用,而通俗文学独特的愉悦功用使作为"人学"的文学更丰富、更健全.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学的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大众文学”这是当今文坛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 ,然而却是使用得最为含糊不清的概念之一。有人把大众文学称之为工业文学、消费文学、流行文学、商业文学、通俗文学、俗文学 ,不少人甚至把它与民间文学、市民文学、平民文学、群众文学等概念相互等同使用。笔者认为当代大众文学的大众是一个现代意义范畴的概念 ,它与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俗民(folk)概念截然不同 ,它不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平民百姓 ;也与政治学意义上的劳动人民、工农兵不一样 ,它不具备阶级性特征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人”或“占人口大多数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万象》"新旧兼容"的办刊策略、"趣味"与"意义"兼顾的文学姿态,为其赢得了众多作者和读者,更重要的是它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提供了聚合、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主要得力于前后两任编辑陈蝶衣与柯灵。编辑方针的"变"与"不变"反映出《万象》在文学理想和商业利益上的折衷与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