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描写的是父女畸恋的故事,其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另类的人性,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现了那个时代“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性与情感的探究来发现张爱玲想要诠释的爱的真谛与人性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近年来对其逐步展开的研究中,人们多是将这类小说视作古典爱情小说来加以观照。诚然。它所写的也许不过是诗词勾挑、儿女情深,但应该看到,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于明末清初,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情”的张扬是与人性的觉醒、人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才子佳人小说所叙写的“情”也深深地刘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与现代“爱情”话语的所指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承袭了明中叶以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余绪,这些小说对“真情至性”的肯定与揄扬,在男女之情上带有的某种自主倾向,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呼声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但是,作者们虽然感受到时代的新气息,由于缺少更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他们虽不满于礼教,在男女之情上所提出的理想与追求,还是很朦胧模糊、依违两难的。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新旧思想更替时代的普遍特征.是人类通向人性自由历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不可一笔扫倒。  相似文献   

3.
赵春颖 《文教资料》2007,(30):30-34
绅士观念是英国精神文化的精髓。从英国诞生小说之日起,这种观念就被突出地反映在作品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在扩展和变化。本文将从小说《南方与北方》中主人公玛格丽特和桑顿之间关系起伏跌宕的发展,探讨绅士观念在维多利亚中期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人称被批评家视为叙事话语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范畴,第一人称在现代小说中愈来愈频繁地出现。青禾的小说《寻找那个她》,不仅通过第一人称把视域集中到一个人物之上,而且还试图更为深入地打开人物的灵魂纵深。这篇小说之中特殊的人称使用,终于穿透了通常的戏剧冲突而展开意识内部的波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周立波的乡土小说采取寓政治风云于民俗风情的艺术表现方法,充分真实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农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风貌和这一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6.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有意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运用熟悉的艺术样式,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生活。这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作为小说创作,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而作者真实准确地塑造了生活在一个矛盾冲突非常关键的时代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矛盾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拉斯蒂涅进行比较,简明阐述了这两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抉择,从而以点带面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8.
人性觉醒与堕落的典型──论《金瓶梅》之潘金莲贾鹏诞生于明隆庆前后的长篇家庭小说《金瓶梅》,以其特殊的成就震惊世人。独具慧眼的评论家称之为“暴露文学的杰构”,它的“暴露”在于毫不留情地把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最能藏污纳垢的社会细胞解剖给人们,让我们在透析这一...  相似文献   

9.
宋元话本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那个时代女性的抗争、朦胧的民主和解放意识及其爱情悲剧;还折射出那个时代市民阶级复杂的思想趋向和审美特征,为后世白话小说的繁荣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那个来自白洋淀的青年才俊,那个将阅读当做幸福的读书人,那个站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点的探索者,以他独有的智慧与深度思考,给小小说的创作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在小天地中融人宏大叙事.将自己的触角延伸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了小小说篇幅短小的局限,一改过去单一的叙事模式,将对小说艺术的唯美追求与对社会宏大主题的深度思考完美地统一在短小的篇幅之中.  相似文献   

11.
人称被批评家视为叙事话语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范畴,第一人称在现代小说中愈来愈频繁地出现。青禾的小说《寻找那个她》,不仅通过第一人称把视域集中到一个人物之上,而且还试图更为深入地打开人物的灵魂纵深。这篇小说之中特殊的人称使用,终于穿透了通常的戏剧冲突而展开意识内部的波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文本教学要与学生的写作实际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缜密设计,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小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所描写的时代舍拍,才能把握住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情感底蕴。然后,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小说的肖像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特征人物描写;从小说的结尾议论中学习如何让文章结尾富含哲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灵活地、创造性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祥林嫂、柳妈、华老栓、阿Q等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观点,阐述了萧红《呼兰河传》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艺术揭露和批判,挖掘了小说中劳动人民身上存在着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四世同堂》作品中,老舍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那段危亡岁月的同时,也深刻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现实痛苦与内心纠结。如果说爱国情怀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那么知识分子的士人情怀就是小说最重要且伴随始终的“和声”。文章以作品中知识分子的人性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老舍先生对士人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歌颂。  相似文献   

16.
李锋 《现代语文》2005,(11):31-33
在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中,梁晓声所创作的知青小说无疑是独特的:他把"悲壮"与"崇高"带给了我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定时代所闪耀着的"英雄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由于作者的递更,《孽海花》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小说以赛金花为原型塑造了名妓傅彩云的形象,以洪文卿为原型塑造了状元金雯青的形象。透过傅彩云一生的历史,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以傅彩云的形象作为映衬,审视那个时代道德文章典范的状元金雯青,并通过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为主线,串起旧学名流与新学时代两个世界,把民族丈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从道德与文章——实际上是教育——两个角度,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作者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19.
孙犁同志的小说大都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写的,小说反映的社会内容已越几十载,但小说的艺术魅力却至今不衰;那些特定的生活内容已使一代青年读者感到陌生了,但小说反映的那个时代的人的感情,孙犁所倾注在小说中的感情,却仍然激动着万千读者的心。这是因为孙犁同志饱合着自己的心血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灵和感情的真实。这正是他的小说的鲜明特色。他好象忽视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技法——有条不紊讲故事,但的确又是把握了中国小说表层深处的内蕴,继承了中国艺术的  相似文献   

20.
画面中,那个被困在房间里的人,怀里紧紧抱着一把巨大的钥匙,然而,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门锁却一筹莫展。这幅漫画让我想到了人应该如何脱离困境的问题,它讲述了一个道理:只有找准了钥匙,才能打开门锁,只有方法正确,才能摆脱困境。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和外界的了解是很少的。现在,我们连电脑是什么样的都还不知道。由于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我们就像被困在房间里的那个人,急于找到走向未来的出路。我们应该怎样走出自己的困境呢?我觉得,我们应该丢掉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一味地沉溺于苦恼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