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敏 《双语学习》2007,(11M):149-149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标准》还指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有着广泛的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发展合作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一直不太理想。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施...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所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此外,英语这门学科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合作学习应用主要局限于语文、数学等学科。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逐步铺开,如何在这门学科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为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如  相似文献   

5.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共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除了强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外,电强调“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清 《考试周刊》2012,(4):94-95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作了新的规定。我认为,这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机遇。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下面,我就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合作精神的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细的分工更强调一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否也是由于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小组合作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因而,学生也就会在这种氛围的伴随下,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纠正英语教学中“轻能力培养,重语法、词汇教学”的错误倾向,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此笔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重实践、重综合能力培养的“3 1 1…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新的英语教育目标。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成为英语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蒋云 《考试周刊》2010,(45):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在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模式参与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起到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学习地位。我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鼓励同桌学习探究,互相帮助;鼓励小组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倡导情境再现探究,互相表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焦急能力。而"说"则是最直接、最普通的交际手段。我们的教学方法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的,以固定的班级为基础,对程度相仿的学生进行集体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更强调集体的组织形式。现在的牛津英语教学仅仅靠教师单纯的说教,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和模仿已过时了,因为它在强调集体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忽视了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余蓉 《广东教育》2008,(1):46-47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为此,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合作学习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误区.笔者就此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参与教学。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把它当作教改的一个举措,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方式。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理所当然被用上了,因为在这一学习参与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听取同伴的想法。在互助中锻炼了能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然而,从实际操作和数学效果来看,课堂小组讨论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常用母语交流;有些小组把讨论变成了闲聊;基础较差的学生讨论时不积极。小组讨论总是由同一个学生来向班级汇报,造成了两极分化。时间浪费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中不断探究,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顺利完成数学任务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备课,教师们也许很熟悉,因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它;也许不太熟悉,因为教育在改革,理念在更新,教育教学行为须跟上,传统的备课思维须改变。比如,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林伟 《考试周刊》2012,(44):96-97
吕叔湘先生曾说:"阅读是很不简单的,学者大有可学,教者大有可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阅读的五级目标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新课改强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1996年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于200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该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提供了大量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