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死水》是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篇。诗人把1928年出版的诗集定名为《死水》,便是诗人对此诗特别看重的证明。然而,对《死水》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以为,对该诗的理解,要想与诗人原意不悖,须细细体味原诗。  相似文献   

3.
《死水》一诗是闻一多先生最有名的代表作。它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其思想内容之深刻,而且在艺术上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曾在《我心归去》中写到:“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游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写于1925年4月的诗歌《死水》,在中国现代诗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读来仍旧算得上是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它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是诗人在诗中把自己对丑恶势力的憎恶和不满、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反动统治的无比的恨,集中而强烈地表达出来,痛快淋漓,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第二,是诗作缜密的构思、精心的布局而表现出的结构美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令人把玩不已。下面就诗作的结构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通过不那么大红大紫的文本,或许可以更好地透视隐没的凡人生涯,<死水微澜>就是这样的状态.这个文本不太正统;这个文本是少数民族极具风情的歌舞.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地位,恰能反映一种普遍状态.现代的这一段佚史,对激进与保守都貌似疏离,而在滤除浮沫后却直通一种现实的可能,"往哪里走"的种种玄想揣测敌不过天生的应对能力.在传奇故事之外,描绘了天使在人间的"堕落"、理想在世上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静夜》是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中的一首优秀的咏怀之作.作品艺术地揭露了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抒发了诗人决不沉沦于个人小家庭的安乐,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的爱国主义激情.《静夜》写于1925年,那时间一多已颇有名望.他年不到三十,已居于上层知识分子之列,成了蜚声国内的名诗人、名教授,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然而,他没有忘记祖国的飘遥,人民的血泪.他对个人生活小圈子外的社会不能不关切.他看到疮疮满目的祖国的‘各种惨剧’:外强侵略,山河破碎,百姓涂炭,哀鸿遍野……诗人不可能在血腥、呻吟和挣扎中的祖国人民面前闭目塞听,面对这痛苦,黑暗的现实、诗人不能不激起心底的受国激情.一颗关心祖国危难和人民疾苦的赤子之心在激烈地跳动,一团喷发于黑暗的烈火在熊熊燃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写出了这首炽热的爱国诗篇.  相似文献   

9.
【片断】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品读】这三节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构思奇 ,用语妙 ,立意深。一样丑恶的无可救药的东西 ,只有彻底揭露它的丑恶 ,加速它的灭亡 ,才能解恨 ,才能让新的美好的东西产生。这三节诗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来写的。第一节写作者对死水绝望后采取的举措 :扔破铜烂铁 ,…  相似文献   

10.
以独特方式呈露爱国之情、个人述怀的哲学沉思、新格律的圆满试验和诗歌戏剧化理论的实践以及为混乱诗坛创设一条新路,成为了闻一多诗集《死水》经典价值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1.
吴星 《现代语文》2006,(1):52-53
《死水》是闻一多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尤其是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解释,更是尖锐对立,不可调和:有人认为,“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死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死水”是北洋政府的象征,等等。笔认为,这些解释,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都不够全面。如果我们能够结合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的发展历程,综观《死水》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的各个不同阶段,便不难发现,“死水”至少应该有三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两个心理承受能力一样强的人放在两个不同的场合中,一个亲眼看见一起车祸的发生,另一个由第三者告诉他车祸事件,反应却大不相同,前一个吓得几乎晕倒,后一个只是以较为惊讶的口气询问事情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现场”对人刺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两个心理承受能力一样强的人放在两个不同的场合中,一个亲眼看见一起车祸的发生,另一个由第三者告诉他车祸事件,反应却大不相同,前一个吓得几乎晕倒,后一个只是以较为惊讶的口气询问事情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现场”对人刺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既然“现场”感如此强烈,那么语文教学也可以将它迁移其中以强化教学效果。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现场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效果颇佳。笔者在黄冈市浠水工作时,曾执教高一语文课,第一单元中有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诗一首。闻先生是浠水人,于是笔者…  相似文献   

14.
《死水》《再别康桥》是新月诗派主要代表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经典名作。仔细赏读这两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诗派绘画美的丰富意蕴。“死水”激起人们的总是肮脏、腥臭、死气沉沉的联想。闻一多题名“死水”作诗,大约也是基于这种普遍的大众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诗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恶、绝望、沉寂、腐朽等象征义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可是闻一多在诗中却极力地渲染“死水”“华丽”的外表和“活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个躁动不安的灵魂--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水微澜>刻画了蔡大嫂这个乡镇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崇尚奢华,一心想嫁到成都去过有钱太太的生活,她叛逆了父母包办的婚姻,与情人公开谈情说爱,最后又活人妻改嫁给成都土粮户顾天成.她的叛逆行为反映出她身上张扬、不安分的性格,映射了浓郁的巴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死水》和《大堰河》分别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和艾青的代表作。通过对两首诗的感情性质、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审美风格、诗歌体式五个方面比较异同,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和诗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形象与世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是决定一首诗的艺术价值品味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是新诗史上一部较成功的格律诗集,对新诗的格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新诗格律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定的句式,即所谓“建行”,至于押韵方面,虽然也很重要,还是次要一点的。闻先生在诗集《死水》中,就着力于格律句式的建立,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分析《死水》集中的各种格律句式,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  相似文献   

19.
《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劼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  相似文献   

20.
《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劫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话小说《游园会》,是传统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过渡的一个代表人物。“五四”运动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