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纯声音的艺术为广播剧作了界定。 声音即涵盖了有声世界里的语言、音乐和音响,确切地讲作为纯声音艺术的广播剧而言,则需按听觉艺术的规律--音响语汇来创作剧本、制作节目。简言之,它应该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完全以广播传播媒介来展现听党魁力的一门艺术。 作为音响编辑,就近几年来参与的立体声广播剧的制作,我发现这些剧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为声音空间创造了无限的可塑性,由此使音响设计在听觉艺术中发挥了它的特殊效应。 例如,广播剧《世纪之声》在音响设计上,突出了写意性、抒情性、寓意性、象征性和特写的审美价值。用不…  相似文献   

2.
陈宏坤 《视听界》2014,(2):65-67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以科学真人秀的严谨姿态,开辟了省级卫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本文从形态、内容、风格、态度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最强大脑》的节目内涵。四个人一台戏的节目形态简明直接;才能展示和真实故事的节目内容带给观众多样的感动体验:与国际化接轨的节目风格时尚青春;严谨科学的节目态度勾起了观众对科学的痴迷.  相似文献   

3.
李宏 《中国广播》2012,(5):71-72
1967年欧洲第一部立体声广播特写《鸡》播出之后,这个作品被译成15种语言播出,并获得意大利奖。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节目开创了广播特写的一种新形态:音响与解说互相交织而形成的广播音画。  相似文献   

4.
《澳门世纪行》这本大型文学作品集,共汇集119位作家的137篇作品,以不同的文学形式,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角度,不同的题材内容,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思想主旨来描写澳门风物,讲述澳门故事,抒发澳门情怀,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排遣不去的澳门情结,具有较强的文献性、纪  相似文献   

5.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0):67-68
“从小我们就爱听故事,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这是《故事新天地》节目宣传版的开头。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道出了这个节目产生的原由、丰富的节目资源以及目标受众和讲述形式。2006年5月18日,《故事新天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全新亮相。顾名思义,这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其实,文艺之声的频率本身就定位为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又称为“故事频率”。因此,这档节目的推出无疑是对频率主题概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冯健 《中国广播》2010,(4):79-80
《梦想的旋律》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大气磅礴的音乐以及真实的音响,充分辰现了专题音乐节目的牦最。这部作品用梦想做文章,用音乐和事实来说话,从中奥成功之夜全球华人狂欢的场面到奥运会、残奥会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其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目前,在广播剧的制作中,对语言和音乐的重视自不赘言,而对音响效果的重视远远不够。 美国大片在音响制作上的执著与考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拯救大兵瑞恩》中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的尖啸声,《魔鬼与黑暗》中那头杀人狮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令人震撼的沉重脚步声……启迪我们对广播剧的音响艺术不能等闲视之。 广播剧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修养,还通过动作音响来补充和完善人物形象、通过动作音响洞悉人物的情感世界,运用环境音响  相似文献   

8.
印兴娣 《新闻爱好者》2010,(12):122-123
《幸福魔方》自2010年1月4日正式开播以来,由于选题范围实现了突破且不俗,内容真实,关注正常家庭的主流价值观,主持人的知性、机智又富含哲理的主持风格,追求逻辑真实的制作技巧等特点,使节目一直受到观众的热捧,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广播新闻作品里的“声音”由语言表述和音响素材构成,其中音响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和竞争手段,音响也是录音报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描绘生活的音响图画,可以成为看得见的声音,使人听了如临其境。这种听觉可以通向视觉,用有声语言表现生活感受,解读生活意境。早在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伯牙逢知音”的故事便是生动的一例。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知音”钟子期在旁边听到后就称赞道:“美哉!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琴时想到流水,钟子期又称赞道:“美哉!荡荡乎若江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耳朵听到琴声,经过大脑…  相似文献   

10.
《海誓》这篇作品是宁波电台于2002年制作播出的一档广播综艺专题节目,曾经荣获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奖特别奖,随后又连战连捷.先后赢得中广学会专家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政府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资深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总监助理阚平在谈到《海誓》的时候评论说:“这个以保护海洋为主题,探讨人与海关系的节目听起来感觉像广播散剧,  相似文献   

11.
悬疑推理类综艺节目是颇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为实现节目效果,悬疑推理类综艺节目在人声、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使用上别具特色。如人声运用上注重逻辑性的表达,重视语气词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人声语言风格跳脱等;音乐则根据节目风格侧重,形成了两种样貌。音响使用在巩固人物形象、现场还原、创造时空等多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分析悬疑推理类综艺节目中的声音运用,对该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君 《新闻世界》2011,(7):66-67
《非常静距离》是一档开放式的人物故事访谈栏目。业内有良好口碑,也是众多名人和明星借助电视宣传和交流的首选节目。本文从场景、音响、谈话技巧、现场互动等四个方面分析《非常静距离》的内容特点和独特表现方式,以期给同类节目的策划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慢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凭借制作模式新颖、内涵深厚、风格自然等特点,获得广大观众喜爱,带领观众体验了一场面朝大海的书香之旅。节目形式特别,由“棚内”走向“户外”;选题独到,将视角聚焦于文学之上;立意高远,打破“泛娱乐化”套路;嘉宾真实,产生“反差化”效果;叙事自然,巧妙运用视听语言符号。这些都是节目成功“破圈”的因素,也给其他慢综艺节目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录音通讯《走进九华山的佛教世界》(以下简称《佛教世界》)获得了中国新闻彩虹奖一等奖和中国节目技术质量奖一等奖。《佛教世界》是一组语言类节目,该组节目中运用的音响素材及人物采访都是实地采录的。在采录过程中,我与节目编辑们几经策划,数上九华山,深入采访了中外众僧人,同时采录了众多佛事活动的音响,共录制了近1000分钟的音响素材,可以说是真正地走进了九华山的莲花佛国。在节目的制作中依据对所报道事件的理解,力图使整个节目恰当地展现九华山的神奇与独特,并折射出当代中国的盛世韶华。一、构思力录制《佛教世界》节目与我台以往…  相似文献   

15.
<正>广播文艺节目是文学、音乐、演播、音效、合成制作等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其中,节目制作是广播文艺节目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节目编辑意图最终的综合体现,它对整档节目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就语言、音乐、音响三个方面如何在制作中较好融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注重节目的艺术境界语言、音乐、音响是广播声音的三要素,在文艺稿件中语言部分是指在稿件里起着串联、解说、评价作用的文字,而广播文艺节目的文字演播录制应注重启发诱导。  相似文献   

16.
世界广播发展的前沿,就是用真实生动的“音响”来说话。新闻节目如此,专题节目也如此,少儿节目同样如此。一个广播节目之所以有可听性,可信性,就是因为听众通过音响,听到了真实的信息。因此说,巧妙地使用音响,是制作广播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广播节目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了《记者的农情日记》(以下简称《农情日记》)系列报道。节目采用日记体,以拉家常的讲述方式,与现场动态音响相组合。采制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风格独特的“三农”稿件。农民朋友纷纷反映,《农情日记》用群众语言讲百姓故事,既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又反映“三农”问题。 总结《农情日记》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现场感、贴近性、真实性、可听性、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4,(2):68-68
2003年6期《现代传播》陈芳的《论电视引进节目的“本土化”》,对外来节目的形式、内容的加工和对外来节目样式的消化吸收作了阐述。对引进节目中原片主题准确的阐释、立意精确的表达、形式风格的理解把握等都是要通过进行“中国化”式的语言转换和拆解来完成。这个语言转换与拆解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引进节目的接受、理解和喜爱程度。“本土化”绝不仅仅是局限在节目外在样式的加工上,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对外来节目的思想内容进行“本土化”加工。东西方民族在政治观念、历史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同样在电视节目中也得到了表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引进的大型专题片《千年沧桑》了。这是一部完全由美国人拍摄的关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好的广播节目或是一篇优秀的广播作品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挥之不去,日久弥香。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节目中的语言与音乐、音响的结合都是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的。如中央三套广播节目曾经播出的音乐与语言类节目《感悟情歌》,在每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录音报道,作为一种具有广播特点的宣传形式,已经越来越为广播记者所采用。一篇好的录音报道,常常使听众闻其声而入其境,产生一种特殊的真实感、亲切感。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录音报道呢?这里,固然包括政治内容以及其它技术方面的许多问题,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可能做到文字与音响的完美统一。文字要美。文字是一篇录音报道的骨架,你要采制一篇录音报道,主题是什么?中心是什么?应该说主要是靠文字来表述的。录音报道的文字,不同于一般新闻稿的文字,它不能是平铺直叙的,而应根据所报道的场面,加以生动的形象的描述,把人们从音响中听不到而又想知道的情景再现于听众面前。同时,录音报道的文字不能从头到尾一说到底,而是要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所要报道的内容,也就是说要画龙点睛。例如:我台记者在采制录音报道《北京晨曲》时,为了反映一个和睦的家庭,记者在用简洁的文字作了介绍之后,很快引出这样一段婆、媳在厨房对话的音响实况: (媳:妈,您老人家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婆:嗨,这没啥,我也睡不着了,起来弄点饭。媳:您歇一会儿,我来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