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敏锐的感受和平民化的写作视角,描摹了当代中国社会众多女性的生存本相,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创作是真正以女性视角基于女性立场的女性言说,对于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女性生活的两个重要领域——爱情生活和女性在泛社会意义上的生存做出了根本性问寻,并在理性的反思中流溢出对女性人生的长久关切和深刻探索,为女性解放、人的解放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3.
女性的城市体验是90年代女性学的一个关注焦点。作家们在其作品中着重抒写了由商业社会的物化和男权话语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寻找自我拯救的策略时的迷失。  相似文献   

4.
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敏锐的感受和平民化的写作视角,描摹了当代中国社会众多女性的生存本相,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以一份属于自己的女性话语和体验,谱写了一个决不同于他人的女性寓言,描绘了一批生活于乱世,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形象。本文以张爱玲的几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展现了张爱玲作品所表达的"时代的沉落,人的生存状态"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方方站在生存哲学的高度,演绎了一位当代智性女性的悲剧;透视了作家对现世生存的幽深洞见和本真体验.  相似文献   

7.
关于女性宗教信仰建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的宗教信仰是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体验、女性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女性对神圣价值的追寻这三个方面确立的。女性与宗教信仰之间有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女权主义文艺理论的东渐,一向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世界突现出女性话语的奇峰,李昂作为女性主义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性心理视角展现女性长期为男性话语所忽略、掩盖或扭曲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借助和改造了西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存在主义等的理论,通过大量的幻象和梦境的描绘.使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呈现出多样性,也使作品的主题避免了单一化和直观化,而这也正是笔者认为作品本身吸引人的地方。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李昂的女性世界进行解读,把我认为有意义和有所共鸣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谈一谈。  相似文献   

9.
苏青的散文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以清丽优雅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女性的生存体验,展现了特定时代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其真实性给读者以温暖亲切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描述她们的挣扎、反抗、突围与选择 ,从个体生命的体验中表现出女性群体顽强的精神与生存能力 ,体现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独到理解和对平民价值的认同 ,以及平等对话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凡》用自陈式语言对三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知识女性进行心理透视,坦陈对生活、生存、生命的体验,体现出真正独立女性的非功利性和个体自由原则,以及对独立主体之间的理解和情谊的渴望,并对现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困境作了深刻的理性透视。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女性已介入写作,初步而曲折地展现女性对世界的体验和需求,力图表现女性作为特殊创造者所具有的特质。尽管她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文学话语权,没能摆脱男性菲勒斯主义,解构男性逻各斯,但她们的写作体验及成就对于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勃发具有巨大的昭示与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本层面勾勒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的演变轨迹,我们认为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表现出两个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观照。正是叙述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在过去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展开故事的情节,在心灵矛盾的缠绕纠结中书写生存的疼痛。因而聂华苓小说呈现出凄凉惨淡、细腻婉曲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当下语境,一是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出现在众多作家的笔端,再次获得关注;二是现代城市人为自己及所生活的城市寻找精神和心理依存。在此语境下,苏青在文学史中的价值得以再认识。苏青的价值在于:在那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她较成功地将人生最实际的日常生存转化为文学,以个体的生存经验,保留了一份“民间记录”。苏青的创作视角与其个人体验、海派文学、散文的论语派及其女性视角都有一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尽管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认识众说纷纭,但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女性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中的女性体验。从竹林代表作《女性──人》和芭芭拉·泰勒的名篇《情海恩怨》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女性文学中女性体验历程即女性对“压迫”的抗争经历;中西女性文学中女性体验形态呈两极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吴松山  侯丽 《现代语文》2007,(10):89-90
就曹明霞小说对女性生存处境的揭示,探讨了这种女性命运的现代困境在女性自由解放发展中的不可避免,并由曹明霞的小说为贴入点探讨了女性文学的缺失及男性关怀对于两性沟通,两性和谐的必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逐一解析了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展示了坚守在恬淡静谧的乡土世界中女性的淳朴善良,探究了进城女工在城市中的辛酸遭遇和精神困惑,揭示了昔日辉煌的纺织女工沦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所承受的社会阵痛,意在引起社会对于广大底层女性的更多关注和帮助,思索底层女性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