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理应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渠道。本文依据"四层学习身份模型"理论实施课程教学,进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实验。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思辨能力测试成绩在各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实验班学生思辨能力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而控制班的提升却不够明显。在英语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思辨能力亦可得到较好提升,且利用"四层学习身份模型"理论设计实施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而注重学习者文本使用者和分析者身份,重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适当拓展学习内容难度是这一优势取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 《黑龙江教育》2007,(1):184-185
本文在对国内外英语专业教学中现行评价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后,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的运用,提出了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模式,尝试在综合英语课堂上运用这一评价方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参照班的对比研究,发现形式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总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成为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相似文献   

3.
将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与写作练习进行链接,从课程文本出发,通过头脑风暴、范文演示分析、同伴互评等步骤,运用实际仿写练习,激发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主动性,基于仿写初稿、定稿对比和反思等手段,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对篇章布局、句子构成、词汇、短语、语法等的掌握,提升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效率,发展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对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学习者的“四层学习身份模型”与思辨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六级模型的契合为英语精读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的非传统教学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将其应用并探讨了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结合教学案例设计了将讨论与反思等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更多的实现学习者“文本分析者”和“文本使用者”身份的课堂活动模式,通过与传统教学的对比,总结了培养思辨能力的英语精读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非常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在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英语课程不仅让专业学生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语言尝试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因此把思辨能力培养与综合英语教学充分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驾驭语言的基本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东北电力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英语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出发点,在强化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及强化语言实用能力的基础上,作者从教法改革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的实践,力求探索更为有效的培养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的思辨能力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吴秀 《江苏教育》2022,(89):46-49
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巧构文本,提升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巧设问题,提升学生质疑、批判能力;整合信息,提升学生推断、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沈蕾 《考试周刊》2010,(48):130-131
英语课程的开放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开放性教学是基于英语课程教学的交际性和人文性基础上而生成的。通过开放课程教学氛围、开放课程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评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认知和学习,鼓励学生自由地学习,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开放性的课程教学就是还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文本内容有机地融合,促进他们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9.
翻译能力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翻译能力,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本文从目前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处于劣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方案措施,希望本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一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外语习得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激活学习思维,让学习者在接近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外语、感受外语,定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语言感知能力.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学习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运用,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情境教学的氛围中提高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他们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11.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在学界达成共识,如何通过基础性课程综合英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值得探究。综合英语具有综合性课程特质,因此基于“产出导向法(POA)”,可采用“读写”融合教学模式,通过精读环节与文本评价、写作反思相融合,促进思辨技能的正向迁移。同时在具体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先教后学的翻转课堂,使各个教学环节针对思辨技能和认知能力的不同维度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基本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轻视文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英美文学与综合英语的有机整合,借助综合英语课时相对较多、开设时间相对较长的优势,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人文素质,增强文学文化素养,提升文学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that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hilosophy in Schools (PIS) program in develop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students’ thinking skills and English competence in Hong Kong. In the study, training and support were provided for two English teachers to enable them to teach PIS to their Secondary 4 ESL students during English lessons. The students were found to be capable of reasoning and arguing about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various stimuli prepared by their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lso, PIS was f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udents’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philosophy in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can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ES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4.
张钊 《海外英语》2012,(3):55-56
语言交际功能和情感功能客观上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语言教学的理念,真正实现在课堂上训练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将从交际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和交际教学法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三个方面论述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包括设立目标与任务、制定与分享标准、引出与收集证据、评估与反馈、反思与调整。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并讨论影响有效性的因素。对课程反馈、反思日记、平时作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辨表达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语言与思辨目标和标准的清晰界定;任务活动驱动课堂的有效互动和思辨对话;自评、互评、师评有效机制的建立以及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12,(6):106-107
Scholars have used the method of thinking aloud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tongue think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spoken English output process.Referr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essay try to do a further study on mother tongue thinking’ function of each oral output process,especially the function of the idea-organizing.It is designed to enable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l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si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thinking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English thinking patter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给民办高校的教育带来机会的同时,也给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信息素养带来了挑战。审辩思维是信息素养提高的前提,也是21世纪人才重要的特征,非常适合通过大学英语来培养。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但是现有教材的审辩思维比较笼统、含糊,教师有必要系统、深入地学习审辩思维并提升相关能力,再对教材进行系统、深入地审辩思维技能或倾向加工,实现大学英语对审辩思维既知其神又知其形的培养和提升,进而促进英语习得、跨文化交际和英语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作者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材料中心的模式,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构大学英语英汉思维比较学习模型,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中学英语新教材呈现一纲多本,多样化的特点。它们从不同程度上折射了课标的课程理念并凸显了教材的情感、文化、策略和思维等方面的优势。而一线教师对教材隐含的思维因素还尚未有过多的关注。文章就以初中英语仁爱版教材为例,探讨初中英语教材的思维优势及在教学中应如何发挥这些思维优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外语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认知主体;教师转变角色,由"主讲"变为"主导";注重开展交互性学习,重视创设语言环境,加大英文输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注重知识重现的原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语言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