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具有提供人立足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实用价值,同时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本体价值,因此它有助于人追求幸福生活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倡导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它这种积极的价值取向为我们探索教育中的幸福力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积极心理学给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诞生标志的积极心理学,在近年来愈来愈多地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在教育、管理、心理治疗等方面体现出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学校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骅  李欣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83-88,120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起的心理学思潮,为学校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所倡导的积极理念为学校教育价值抉择提供了新的解读:教育制度不公平导致学生成功希望的缺失;教育目标的偏离导致学生积极品质的缺失;机械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内心积极体验的缺失;受逼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自主决定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打开办学思路,有针对性的面向师生群体,进行教育实践探索。以幸福教育为导向,构建校园幸福氛围;以生态发展为方式,成全教师幸福生态发展;以幸福学生为目标,成就学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幸福账本"是康乐小学心理教研组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设计的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补充和延续。  相似文献   

7.
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石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幸福既来自主观体验又来自客观实在,既包含快乐又蕴含意义,既是享受的又是发展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维度上的和谐与统一。幸福的教育也在于让受教育个体在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与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与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8.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当下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北京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胆引进和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理念,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电子职业学院几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  相似文献   

9.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层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大学适应阶段的大一新生尤为必要。本文聚焦复旦大学面向大一新生的幸福教育的策略与实践,探讨高校开展幸福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实效。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党和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目前的社会仍然有种种“不和谐”现象和行为,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侧重于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有效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从而在建设思路和手段上,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社会心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但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社会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要运用心理学理论科学地指导大学生心理疏导建设工作,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方法和规律,加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内在优势和积极力量,科学理性认知疫情;增强积极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消解疫情期间人际冲突,引导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于逆境中重组心理韧性,提升青春抗逆力;于疫情中培育自决能力,逆势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等6章内容将重点放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开发重视不足;也缺乏增进幸福感的相应章节;还与高校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存在内容上的重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彻底抛弃传统的病理学取向,广泛吸收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艳 《职教通讯》2017,(29):58-60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结合当前95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在认真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探究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特征,分析当前我国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优化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教育的属性之一,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会计学创新教育与鼓励教学法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分析会计学创新教育中实行鼓励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探讨鼓励教学法的积极心理学意义,最后,本文提出会计学创新教育中实施鼓励教学法的办法,拟改善我国当前会计学教育创新力不足、学生创新思维欠缺的被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内容及研究方法,根据青岛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建构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爱的教育模式,并从建构该模式的必要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方法和途径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哲学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过去一段时间幸福感测量的主流理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主观幸福感的垄断地位,使得当前幸福感的研究由侧重主观体验和感受向追求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存在价值对人存在价值的意义转变.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幸福感研究的上述趋势促进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于长宇 《亚太教育》2021,(9):187-188
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积极心理学的融入可弥补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体可通过积极心理辅导、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积极心理学的师资队伍以及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环,是学生走向高等院校和社会生活的最后阶梯。高中生活的体验极大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