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水军"通过"注水"、"发帖"等方式抢占舆论制高点,以此获取商业报酬,甚至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职业。"网络水军"受商业资本的操纵,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目的是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反思"网络水军"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监管,抵制恶性竞争,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公众意见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4):65-72
互联网阅读早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常态。从阅读史的视角看,研究一个时代"谁在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问题可反映社会的深刻变革。网络超链接文本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体验,并由此重塑人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人类社会的传播形态和组织样貌。互联网技术通过传播"赋权"使人人都成为"读写者",在消弭了时间逻辑的多维网络空间里,网络阅读与网络意见表达呈现出再加工、碎片化和浅思考的特征。本文从阅读史的视角去探讨我国网络意见表达的生态演变,并探析在当前社会化媒体构筑的社会图景下,网络意见表达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自由和匿名制,导致了网络的无序化,本应正常表达的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网络暴力"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和声屏媒体,而是更多地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第一信息。人人都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同时也是传播受众,"公民记者""网络推手"和"网络意见领袖"成为影响舆论的潜在力量。包括电台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不断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挤压,甚至出现了传统媒体跟着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走"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区问答(CQA)自2002年出现起,一直是用户获取、生产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引入人际关系帮助信息分享,逐步完成从内容平台到用户社区的演变.本文提出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问答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网络问答社区和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问答服务三种网络社区问答形式,并阐释了网络社区问答的服务模式,最后总结网络社区问答当下的发展困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意见的聚集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其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成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和看法的代名词.其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一类网络热词的传播,折射出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表达意见的隐衷.  相似文献   

7.
王喆 《中国出版》2013,(4):48-50
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用户评论、推荐和网民意见在影响读者是否愿意"消费"报刊信息的决定性因素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报刊在网络影响力上的表现,往往和读者购买、订阅实体报刊的行为有正相关关系。如果善于营造网络影响力、做好网络互动沟通,传统报刊能通过对网络影响力的持续跟踪和研究获取更多的市场战略性洞察。  相似文献   

8.
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特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好 《今传媒》2010,(11):96-97
自20世纪40年代"意见领袖"概念被提出以来,"意见领袖"在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生的网络"意见领袖",更是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今,代表着互联网媒介新时代的微博客迅速兴起、繁荣,不仅为"意见领袖"提供了全新的活动平台,还以其自身的特殊性为微博"意见领袖"带来新的特点。具有这些新特点的微博"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朱春花 《青年记者》2016,(32):70-71
朱春花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给包括图书出版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尤其是此次大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如何实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强调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知进步,"互联网+出版"的深度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分析这种趋势的变化、影响及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衍生于互联网,网络舆论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其产生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本文以"4·1"沪县太伏中学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传播这一角度来研究,并探讨从传播主体、意见领袖、传播媒介、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来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传香 《新闻知识》2012,(1):41-42,38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波澜不惊而是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泳 《新闻记者》2012,(9):8-13
意见领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互联网上的论辩伦理和交往伦理,尤其是在网上可否推行有效的对话。本文在对"意见领袖"的概念、要件以及微博中意见领袖如何确立并发挥影响力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探讨在中国特定的网络环境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草根网民的网络举报行为以及个性、多元的网络意见表达,让习惯于实体社会治理的有关部门和国企近年来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一时难以适应,有的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公信力危机.提升Web2.0时代的政企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和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迫切需求,成为催生"舆情分析师"这一新兴职业群体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3,(4):93-93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下发2013年1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称网络广播电视台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电台电视台,是新形态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网上视听节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  相似文献   

16.
马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16-117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就会通过QQ、微博、SNS社区等互联网平台行进意见的表达以及情绪的宣泄,通过转发和评论功能将事件实行爆炸性的传播,便会在网络上形成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作为网上民意最为明显、集中反映的网络热点舆论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主导着网民的价值判断乃至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近年来,网络舆论负面作用逐渐显现,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影响网民价值判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网络热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入手,找到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因势利导,探讨网络舆论的控制机制,掌握其引导策略,对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网络围观的涵义与特征(一)网络围观的涵义"网络围观是不同目的的网民围绕某一话题,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动社会行为的传播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途径的传播把网络热点事件扩大化为网络群体事件,并对其集中关注,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议,使得局部性议题变为公共议题,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围观通过信息的聚集形成社会关注,并凝聚成"意见气候"。网民们在大量的回帖、跟贴的围观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普及为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后,青年农民微信朋友数量对网络政治信息获取、政治意见和态度以及间接网络政治行动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直接网络政治行动没有产生显著作用。与"媒介替代"解释相比,青年农民的网络社会资本对网络政治参与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意见领袖不可小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人数众多的网民当中,能够在一些舆论事件中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而又得到大多数网民认可附和的网友脱颖而出.他们在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上获得了网民的尊重,每一个帖子都拥有着大量的点击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被称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中立"是近年来美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互联网自由和互联网规制政策的争议焦点.本文从立法价值的角度对美国"网络中立"进行分析,结合大量法案文献和资料,探讨"网络中立"的立法背景、立法尝试、价值内涵、价值争议、价值缺陷和立法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传播学界进一步研究美国"网络中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