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沉默”的文化涵义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是非言语交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语码。本通过对东西方社会对“沉默”的化涵义差异对比、差异的成因分析.得出结论:东方的化价值取向决定了它比西方更重视这一语码的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2.
沉默语是一种能传达丰富信息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它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认为“语言是银,沉默是金,”相信“静水深流”。而西方人对沉默语的理解则是负面的,认为“我说,故我在”。本文介绍了中西方在文化与教学上对沉默语的不同理解,详细分析了这种差别的文化渊源,强调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密不可分。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言语知识方面,还要有非言语方面的知识。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方面,沉默语是我们成功地学习一种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必须要了解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小说中广泛运用了众多的色彩语码,其中“红”所占比例为17.34%,仅次于“白”和“黑”,是鲁迅十分重视的色彩语码之一。鲁迅对“红”这~色彩语码的隐喻认知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极具个性的精神观念。“红”经由鲁迅的隐喻化认知,其主要隐喻内涵为:中国国民的精神病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始生命。但是,鲁迅对小说中“红”所隐喻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并不认同。从整体来看,鲁迅对“红”的隐喻认知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更为契合,体现了鲁迅独特的隐喻认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拐弯抹角”与“沉默”为例,分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指出这些差异皆因不同的语境文化所致。不同的语境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只是不同而已。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有赖于交际双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一次性对话或交谈中同时使用了两种或更多 的语言变体。校园,是“话码转换”的自然场所。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大致有四种,即“话语转换”本身所具备的言语交际特殊功能,环境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这些原因的揭示,对认识和研究“语码转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相异所致人们思维差异之维入手,本文就东西方人们的思维模式语言符号物质化异性表现进行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思维模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思维模式的相异导致了语言符号逻辑组合的异性和审美意趣的异性。但认知共识奠定了跨文化跨语际人类交际活动的基础,故“和而不同”的翻译原则是跨越由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和跨文化跨语际成功交际中思维认知转换的“一般原则”,它有助于译者在具体的译文活动能从“形而下”的思维过程升华至“形而上”的思维转换过程,再从“形而上”的一般认知回到“形而下”的微观操作。  相似文献   

7.
样本蕴含着结构语码、对立语码、内涵语码、文化语码、功能语码.符号学的语码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系统、精确的文本蕴含语码的解析方法,在文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双语或多语语码转换是十分普遍且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语码转换不仅受社会变项的影响,而且受句法规则的制约。“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语码变化”需在诸多平面和范围内界定,语码转换行为的理据和目的也应找出其社会、文化、心理和语体等方面的实证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考察流贯西方文学中的“弑父”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缺失,揭示了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伦理文化的差异,西方所处的子文化体系与中国所处的父文化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