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看。即利用幻灯,让学生观看画面,获得感性认识,进而理解词句。如我教《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学生对“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一句中“犹豫”一词不很理解。对此,我是按以下步骤教学的:1.看灯片,思考:当狼用花言巧语向东郭先生求救时,东郭先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东郭先生又想救狼,又不想教狼。2.我问:他为什么又想救又不想救?学生回答:东郭先生明明知道狼是很坏的,但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就软了。3.我继续问:东郭先生的这种心理能用课文中的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犹豫!最后,我板书了“犹豫”的…  相似文献   

2.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走在赴京赶考的路上。毛驴驮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书。忽然,从后面窜出一只狼,龇牙咧嘴地说:“东郭先生,你还认识我吗?我就是两年前那只被你救过,而又毁在你口袋里的狼——的儿子!”东郭先生大吃一惊,问:“你来干什么呀?”狼恶狠狠地说:“你没想到他还有个儿子吧!今天我要为父报仇——吃了你!哈哈!”东郭先生眼珠一转,装作迷惑不解地说:“为什么要吃我?我救过你父亲,说起来我还是你父亲的救命恩人呢!”小狼问:“你既然救了我父亲,为何又要和老农串通来谋杀我父亲?”东郭先生假装吞吞吐吐地讲:“你父亲真可怜!先是被老农骗进…  相似文献   

3.
《东郭先生和狼》以其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为人们勾画出东郭先生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东郭先生的“仁慈”、“糊涂”,是本课教学重点所在。一、直奔中心,引出“仁慈”、“糊涂”轻声朗读课文,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句?问:从“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这一中心句中,你觉得挑出哪两个  相似文献   

4.
《东郭先生和狼》分段刍议江苏赵增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参考书,在对该册第16课《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建议中,说明该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段(1—3自然段)讲东郭先生可怜被猎人追赶的狼,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第二段(4—6自...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王兰老师在她班上用三堂課的时間,教完了《东郭先生和狼》这篇长达八百余字的寓言(十年制学校小学語文第六册第14課,同四二制小学初小語文第八册第14課),现将教学经过介紹于后。上課了,王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今天我們教第14課:《东郭先生和狼》。”于是,她一边板书課題,一边解释说:“这是一則寓言。古时候有个好心肠的人,叫东郭先生,这課就是讲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所以題目就叫《东郭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的《教学火花集——十二年来创造的教例400例》中收录了一个典型教例: 一次,上《东郭先生和狼》时,学生问:“那狼为什么一定要吃东郭先生,而不去吃驴子呢?驴子比东郭先生还大嘛?”  相似文献   

7.
刚范读完《东郭先生和狼》,甲生对乙生说:“我早就知道狼从袋子里一出来就会吃东郭先生的。”乙:“你怎么知道?”甲:“因为……因为……”听了他俩的对话,我想:甲生从直觉上判断出狼会吃东郭先生,但一时又表达不出直接判断的理由,思维暂时受阻。在此如果加以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的逻辑段绝不会是自然段的随意拼凑,自然段也不会是句子的随意拼凑,它们的连接与组合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因此,在段的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句与句、层与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初步知道一些连句成段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我问学生:这三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一句讲“有船出海”,第二句讲“向码头走去”,第三句讲“码头晨景”。我又进一步问,这不同的内容相互之  相似文献   

9.
一.乐学点1.狼求救的惨相,东郭先生救狼的蠢相;2狼要吃人的凶相,东郭先生惧吃的窘相;3.老农说:“你们的话我一点也不信”的真相;4.拟人和对话的意趣.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六册37课《东郭先生和狼》是一个寓言故事,主要讲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狼反而要吃他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看清其凶恶本性,不能对他们讲仁慈。本课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揭示寓意。 (一)抓点睛词句,巧相对比,把握角色形象深入剖析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语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借班上课.教学《爱迪生》一。初听便为其“以渎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及“点拨”的技巧深深折服一当教师检查到学生朗读课的情况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她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佩服一当读完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4自然段。”  相似文献   

12.
我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在仙台》这一课时,没有很清楚地讲通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这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关。比如,一位教师在讲完第一自然段时,这样问学生:“作者在仙台,除了几个职员关心优待他外,还写了谁关心他呢?”这位教师的本意是为了引出藤野先生。但是,他这一问就肯定了那几位职员也是“关心”“我”的,这是一种理解上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则】飞飞的故事飞飞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聪明活泼、爱动脑筋,有创造意识,经常对老师说“不”。一次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完《东郭先生和狼》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关于《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发现飞飞一只手高举着,一只手捂着嘴巴吃吃地笑。教师没有请他答题,但其他小朋友讲完后,飞飞还是固执地举着手。教师想:他平时就爱说怪话,提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发笑的问题,这次不知会搞些什么花样,不能请他讲。但教师转念一想,这样做不太好,不应该剥夺学生发言…  相似文献   

14.
我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在仙台》这一课时,没有很清楚地讲通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这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关。比如,一位教师在讲完第一自然段后,这样问学生:“作者在仙台,除了几个职员关心优待他外,还写了谁关心他呢?”这位教师的本意是为了引出藤野先生,但是,他这一问就肯定了那几位职员也是关心“我”的。这是一种理解上的偏颇。  相似文献   

15.
(五)标点符号教师对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及用法都应了解。钻研教材时,对其中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該深入探索它所表示的意思,才能加深对课文語意的理解。例如《东郭先生和狼》一課里,狼对东郭先生的三次讲话中共有四个感叹号: ①“先生,救救我吧!……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②“……象你这样,哪是救我,簡直是让猎人来打死我!”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有一位教师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打擂台”的游戏:请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作为“擂台”,如果另一个同学回答出这个问题,就算他打下“擂台”,接下来由他摆“擂台”。现将其中的几个片断摘录如下:片断一:阅读第一小节生:东郭先生是干什么的?生甲:从“先生”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将《中山狼传》中“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一句的“区区”注释为“不仅”。我认为,应注释为“辛苦”习妥。其理由是: 赵简子打猎,“驱车逐之,惊尘蔽夫,足音雷鸣,十步之外,不辨人马。”当找狼至东郭先生跟前时,人马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不谓不苦。而东郭先生本意是要赵简子离开“大道”到歧路上去找狼,以达到他在“大道”上救助狼的目的。所以东郭先生辩道:狼比羊狡猾,你们却辛辛苦苦地沿大道找狼,这不是同守株待兔和缘木求鱼差不多吗?这样解释,似更合乎实际,顺  相似文献   

18.
东郭先生骑着毛驴走到半山腰,草丛中忽地蹿出了一只狼。狼恶狠狠地说“:东郭老头,休走!上次你把我的伙伴害死了,现在,我要报仇!”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 ,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 ,巧于设置问题情境 ,善于驾驭语言技巧 ,将引人入胜的寓言 ,脍炙人口的诗歌 ,言简意赅的歇后语 ,饶有情趣的民谣 ,美好动听的音乐 ,启迪智慧的谜语 ,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 ,新的发现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例如 ,我在讲“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内容时 ,讲了这样一段话 :自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传开以后 ,人们无不对狼…  相似文献   

20.
法国有一本以8岁至12岁孩子为对象的杂志,取名《狼崽子》。在中国一讲狼便容易想到《东郭先生和狼》。法国人反其道而用之,他们语言中的狼崽子大概和我们的“虎虎生威”这个词意思差得不远。我的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