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有得”一词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几乎与“没有”的用法等同无异。他们对这两词的区别不甚了解。例如,有的同学问:“你吃饭了吗?”答曰:“有得吃”。回答者的意思究竟是没有饭吃呢还是没有吃饭呢?回答者说是后面一种意思,但听的人却可理解为前一种意思。又如,问  相似文献   

2.
“虽”和“于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使用,其用法古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学生难于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教学中如何辨析以上两词的用法,现略述其标准如下,供教学参考。“虽”字用法辨析“虽”字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表示“虽然”的意思,一是表示“即使”的意思。如何将这两种用法区分开呢?(一)当“虽”用于让步转折句时,是“虽然”的意思,当用于假设句时是“即使”的意思。让步转折,是指上句承认某事为事实,下句表示不能因  相似文献   

3.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4.
“请”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它有两种不太容易分辨的用法:(1)请求他人做某事,是动词;(2)请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是表敬副词。对这两种用法如何区分和判定,参考书及其他参考资料均无说明,字典上也只是作大致的解释,以致学生在“请”的用法上无据可依。如何判别“请”在句子中具体是哪种用法呢?下面方法可以一试:看“请”字后面的动词是谁发出的动作(或行为)。1.若“请”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该句所陈述的对象(即该句的主语)发出的,则此“请”字为表敬副词,是“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之意。下面分析一例:  相似文献   

5.
现行沪教版高一语文课本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文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三:“诗中有18个‘自’字、19个‘相’字、5个‘见’字,请按照意思或用法分别作归类整理。”可见,“相”、“见”二字的意思和用法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  相似文献   

6.
知识卡片     
《小学生》2006,(4):I0011-I0011
“啊”字是我们最长见也是最熟悉的字, 可是要说起它的用法和读音,很多同学却不一定清楚。“啊”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做叹词,另一种是做助词。“啊”字做叹词时,有四种读音:  相似文献   

7.
下列句子各含一个“吃”字,请根据意思译出“吃”字填入空白处。  相似文献   

8.
代词“你”一般是指单数第二人称,通常都是在称呼对方时用的。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你”字的用法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有不少灵活的用法。试看语言大师老舍《猫》(六年制第八册4课)中的“你”字,就别具匠心,具有特殊的用法。一、表示泛指任何人例句: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这句中的“你”没有固定明确的对象,并非确指特定的一个人,而是泛指任何人,意思是“不管是谁”。  相似文献   

9.
王振刚 《辅导员》2010,(11):30-31
有趣的“者” “者”,很多时候,都喜欢站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请你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带有“者”字的词语。看一看,你能不能全部写正确?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中,有时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表达的是一种意思;两个部分分开,各成一个词时,表达另一种意思,有另外的用法。现将中学英语课本中出现的这类“分合有别、用法各异”的词语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for用法小结     
for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现将其主要用法归纳如下:一、介词。其具体用法有:1.表示目的。意思是“为”。Could you get some chalkfor the please?请你帮我拿些粉笔好吗?  相似文献   

12.
1,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你想去看电影吗? (1)want是动词,表达“想;想要”的意思。通常有两种用法:want sth,想要某物;want to do sth,想要做某事。例如:  相似文献   

13.
for用法小结     
for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现将其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一、介词。其具体用法有: 1.表示目的。意思是“为”。Could you get some chalkfor me,please?请你帮我拿些粉笔好吗?  相似文献   

14.
“烂”这个字彰显着对立统一。它有两种相反的意思,一是“不好”,如那人很烂;一是“有光彩”,如灿烂。其实,许多事情的“光彩”就包含在“不好”中。
  在一些人眼中,马云是一个为公司取名字的高手,因为“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等无一不是绝顶的好名字。有些人也就常常请马云替自己新开办的公司取名字,这时马云往往会笑着说:“你要是不怕挨骂,我可以为你效劳。”随后,他便开始讲述“天猫”这个如今妇孺皆知的名字的来历。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经常要用到yes这个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是”,除了这一基本意思,你还想了解它的其他用法吗?请认真地阅读下面的文章吧。  相似文献   

16.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六则》“思考和练习”在谈到“而”字的顺接和转接用法时,曾这样写道:“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我以为似可商榷。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两个“而”字虽都表示转接,但在句中的作用却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表示假设关系,这是一种特殊用法。“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分別表示两种假设条件,“罔”、“殆”则是在这两种假设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有些成语往往是由两个大致相同的并列短语组成的,因此可从一个短语中的某一个字类推出另一短语中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字。如“循规蹈矩”就是由“循规”和“蹈矩”两个短语构成,其中“循”、“蹈”是“依照、遵守”一类意见的“同类字”,所以由“蹈”就能推出直是“循”.而不是“寻”,否则,“寻”和“蹈”两个字的意思就不一致,整个词语意思令人费解。有些  相似文献   

19.
虚词并非可有可无,如果运用恰当,一字即可传神。譬如“也”字,就是如此。“也”字有副词和助词两种用法,作副词用在句中动词、形容词前边,表情态、频率等;作助词用在词、句末,舒缓语气,补充结构,帮助表达陈述、感叹等语气。请看下例: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也挑得起。该句出自袁鹰的《井冈翠竹》第7自然段,是写井冈毛竹的韧性,是概括描写,是虚写,富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 师:(指读“通晓”)你根据哪个字能快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晓”的意思是知道、明白。 师:“通”这个字作何解释呢?请查字典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