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比较视阈下的《雪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国》作为东方经典,对其解读的学者不胜枚举,但多分析其作品在思想和技巧等方面受西方文学影响的表现和立足于日本文学传统的表现。笔者认为,以比较文学更广阔的东西方文学视野,透视作品在人物设置上的中西契合,会发现《雪国》背后的新风景。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在比较文学方面开拓了中西诗学互相阐释的先河,《诗论》是其中西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以谨严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弥补了王国维等人在体系方面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不足,他希冀打通中西,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又用中国古典诗歌和理论印证、阐发西方诗学,使中西方互相融合,用调和折衷的诗学建构体现以中格西、以西释中的研究方法,在双向阐释中寻求跨东西异质文化寻找共同性的努力,对后来的许多致力于中西比较的学者进行了互证互释的开拓式启发。  相似文献   

3.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研究将向纵深发展一一中国比较文学 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989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世界文学交流中的跨国。红娘’一一“媒介学。 简介 ‘ 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一一谈比较文学在外国文 学教学中的运甩 比较文学在沏南 关于中国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的检阅一一谈《现代中西比 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界定“中国学派”危机与前途 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与孟长勇 同志商榷 论比较文学体系中的三栩位 借鉴、深寻,建构一一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理论綦点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  相似文献   

4.
《西游补》在境外不仅流传较广,而且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最主要、最鲜明的学术理路,是移植西方理论来探求小说的文本价值与文化内涵。这种"他者"的眼光和视角,不仅给《西游补》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而且可为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台湾学者率先提出的"阐发研究",是综合运用西方系统的理论模式对中国曾有的和现有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验证、调整和改造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它在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它在整个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由台湾学者率先提出的“阐发研究”,是综合运用西方系统的理论模式对中国曾有的和现有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验证、调整和改造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它在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它在整个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理论体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令海内外的中国学者们困惑不已。因此,如何建构属于中国的理论体系,如何在国际比较文学界发出属于中国学界的声音,始终是所有炎黄学人心中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9.
中西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比较文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门类,正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前辈学者垂范于先,不少新人追随于后,对此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展的势头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我认为在当前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认真探讨予以解决,只有这样,中西比较诗学才可望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此聊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立足本国诗学,破除“西方中心”论中西比较诗学是对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相关联的双方处于对  相似文献   

10.
刘宗超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F0003-F0003,61
近百年来,随着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流的日益深化,比较学的意义日益凸显.中西文学的比较、中西艺术的比较均出现了一些成果.比较文学早已成为显学,相对而言,美术的比较并不理想,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比较对象显得有些宽泛,中西绘画比较的专著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以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和刘以鬯的小说《酒徒》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同一种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在中西作家之间运用的差异,并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分析中西方文本创作及艺术流传借鉴提供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马尼亚学者迪马的《比较文学引论》有着他所自称的内容较新并因之令人感兴趣之处。在当下比较文学全球化热潮中,对于如何规范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迪马的理论与实践不无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教学是比较文学学科的命脉,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比较文学界同仁的共识:比较文学学科史的第一页是由比较文学教学写的;绝大多数比较文学学者都是教师;有影响的比较文学著作也多是比较文学教材。因此,本文对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的模式、功能、地位与前景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对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生存方式、价值与前途命运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与法国学派相比,可比性是美国学派赖以生存的理据。从40至60年代的戈登、艾布拉姆斯、韦勒克和雷马克,到70至80年代的吉布斯和费威廉,以及90年代的彼得,他们以其杰出的理论或实践,展示了近百年来美国人对中西文学之间可比性问题的探究历程。其中,尤其以戈登、吉布斯、费威廉和彼得的《文心雕龙》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究了中西文学的可比性问题,为21世纪以来世界比较文学最终走出欧洲中心主义,实现全球化的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18日—19日,来自江苏各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南京师范大学南山宾馆,参加了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新世纪的瞻望。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正在香港讲学的乐黛云教授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谢天振研究员专程从沪上赶来,代表上海比较文学界对江苏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会上,学者们就中外文学关系、中西诗学与美学研究、译介学、文化人类学、域外汉籍及世…  相似文献   

16.
罗马尼亚学者迪马的《比较文学引论》有着他所自称的“内容较新”并因之令人感兴趣之处。在当下比较文学“全球化”热潮中,对于如何规范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迪马的理论与实践不无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名 发表报刊 发表刊期 作 者试论比较文学的当代性 当代文坛 92年第1期 曾杰引进比较文学方法,改革外国文学教学 外国文学研究 91年第4期 陈鹤鸣困惑与疑难:关于比较文学的一次发言 上海文论 91.6 陈思和第十三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综述 文艺研究 91.6 王宁日本学者评介台湾的比较文学 国外社会科学 92.2 君羊译比较文学中可比性原则的探讨:兼论中西文 社会科学家 92.1 刘波学可比性原则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读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发奖大会8月底在京举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比较文学教程》获得教材二等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正> 被作家舒展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1979年出版了他的煌煌巨著《管锥篇》。《管锥篇》堪称我国比较文学复兴的奠基作,如果说要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它代表了这个方向。《管锥篇》全面、丰富、完整地体现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最广阔、最开放”,最“无法归纳进任何科学或文学研究体系中去”的“边缘学科”的特点。它立足中国《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十部古籍,以世界文学为参照系,打破时空界限,贯通各门学科,将中国文化研究引入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崭新境界。全书781则,引用了800多位外国学者的1000多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3000多人,纵逸自如,阐发读书心得,不仅内容博大,识见精深,且表微举仄,每角拈出新义。《管锥篇》最大的学术贡献是在涵盖古今、横察世界中触类旁通,致力于“诗心”、“文心”的探讨,亦即是,寻找中西作者艺术构思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谢天振为首的十一位学者所著的《中西翻译简史》2009年出版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此书将中西翻译发展史整合在一起,在共时中平行介绍二者,分别记录了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实用文献)翻译阶段中的中西翻译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