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师调查数据,根据近似性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海归教师的海外和本土二元学术网络特征,考察海外流动的学术网络构建作用。研究发现,海外流动对海外和本土学术网络产生相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显著优化了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和网络顶端,但显著降低了本土学术网络关系强度。不同类型的海外流动对学术网络构建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海外博士/工作流动对海外学术网络的优化作用和对本土学术网络的削弱作用最大,其次是海外博士留学,最后是海外工作流动。不同回国阶段海归教师的二元学术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回国时间的推移,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优势逐渐下降,本土学术网络劣势有所修复。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归教师的跨国社会资本优势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促进海归教师尽快融入本土学术圈。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双轨制设置长期以来为西方学术界所诟病.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总体上较好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国新一轮学术人才流动开启,打破了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平衡,可能带来恶性的人才争夺.本研究引入大数据简历分析法,从90所"211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33609条教师简历信息中,分析高校与国立科研机构学术科研人员的流动情况与特征:在人才流动总体规模和时间变化方面,高校向中科院流动人数最多,且在1999-2014年间流动较为活跃;高校与中科院的人才流动主要发生在"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中科院主要相当于"211工程"高校的水平,普通高校向社科院流动的人才占重要比例;高校向中科院流动学者人力资本投入更大,具有海外求学经历的人才更多;东部地区流动学者比例较大,其次为西部和中部;学术人才的流动促进了其个人学术成果质与量的发展,中科院向高校流动的学术人才的学术产出优于高校向中科院流动的学术人才.中科院应保障并提升研究实力,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要重视人才流动的地域平衡,发挥科研院校与高校的各自优势,促进人才共享.  相似文献   

3.
学缘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海归教师因同时拥有国内和海外二元学术关系网络而在学缘上表现出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部分以上海21所高校的359位海归教师为样本,在质性部分对来自上海6所高校的10名海归教师开展一对一半结构访谈,共同探究学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海归教师对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不高;学缘影响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平台选择以及职业"入场券"的获得。"校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与海外导师联系的频率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最后从高校、学院和个体层面对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术创业是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实现高校“第三使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术人才加入到学术创业的行列,廓清学术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对于提升学术创业的成功几率、提升高校学术成果转移能力和建立学术创业生态十分重要。通过国外高校案例分析和国内高校调查访谈发现:高校、产业和政府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学术创业均有重要影响,并在潜在学术创业阶段、新兴学术创业阶段和和成长学术创业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针对学术创业不同阶段的影响要素,高校与产业、政府应协同采取依据不同阶段的针对性措施和政策,以此才能更好地助力高校构建学术成果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高校科研产出的重要贡献者。然而,博士生从“学术学徒”到“独立研究者”的蜕变过程,必定要借助来自外界的经验丰富的同行们的学术指导、交流、共享和帮助。那么,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学术互动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运用标准负二项回归对“中国博士生毕业调查数据”的全国61所高校8207份博士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导师的学术互动频次和质量”和“与其他教师的学术互动频次与质量”均对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与博士生同学的学术互动频次和质量”对国际期刊论文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6国合作进行的"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的中国大陆调查数据,对影响学术职业者流动倾向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度各因素对学术职业流动倾向的贡献程度.结论是人口统计学特征、教师的个性特征、工作满意度等对学术职业者职业流动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所在学校声望、工作压力和教师收入等对学术职业者职业流动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流动是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之一,而竞争性流动是保持学术职业竞争力的关键.不同的人性假设所形成的流动动因不同.学术职业的对象是以学术为工作领域的教师,本质上是学术人,有着学术人的内在品质和对学术的虔诚和忠诚,基于学术人假设的竞争性流动对于保证教师队伍具有学术人的基本特征,促进学术职业的整体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选取J省10所本科高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案例和文本政策分析方法识别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基于研究结论,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各地方本科高校需要进一步厘清责任,加强组织和管理,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和社会资本网络,健全和完善学术创业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才评价是做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天津大学采用同行专家评议(定性)与信息计量学评价(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copus数据库作为科研成果统计源,进行学术论文成果的评价分析,研究将学科发丈被引统计基准线、h(w)-M和h(w)-e基准图应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人事工作,以较客观地对人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4):114-121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通过收集我国四所“双一流”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探究高校教师学术创业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科研产出数量不会发生变化,但科研产出质量会有所下降;不同学科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工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理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了减少冲突,实现“研创”共生,建议建立“支撑保障”与“边界限制”并行的学术创业管理体制,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大学教师流动随着学术职业的发展而变得频繁,迁徙模式从战前的因种族、信仰、战乱等原因导致的结构性迁徙转变为教育和经济因素影响的制度性迁徙。全球化加剧了大学教师的流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国际化或本土化的政策来吸引或留住人才。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等使得教学和研究分离的趋势加剧,这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幅增加、学术职业的主体性缺失等。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对“东江文化研究”栏目2009—2022年刊出的文献,进行主题分布、学科分布、载文量、研究机构及被引、下载频次等统计学和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结合地域、学术和传播属性的深入探讨,提出从创新文化专题策划、契合学科与地方特色发展和创新传播展示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升栏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依据学术工作者以何种形式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源,学术创业可以分为岗位型、混合型和自主型三种.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具有创业属性,学术职业具有学术创业属性.大学教师是学术职业的主体,学术创业属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根据属性论的基本观点,对象事物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属性在现实层面的展现又取决于一定条件,从而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实践最终取决于教师主体尤其是政府或者高校对于相应属性功能的选择.基于属性展现的条件分析,推进大学教师学术创业,要以观念转变作为先导、以政策制定作为关键、以教师意愿作为动力,从认知、政策与物质三大环境全面培育学术创业条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活动可能会对大学传统使命产生潜在的影响。为平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引发的承诺冲突和利益冲突,斯坦福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限制教师参与学术创业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制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审核和管理程序;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学术创业流程等。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经验,我国大学应重构观念,克服学术研究和学术创业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论;设置学术创业活动的边界,在边界内提供支撑;建立规范化的冲突披露与管理机制,实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5.
学术创业是我国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术创业的主体大学教师越来越多地涉足市场,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术创业活动。然而,当大学教师同时承担"教师"和"创业者"的双重角色时,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两个角色的要求,就会产生角色冲突。文章以角色冲突理论为基础,探究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角色间冲突,以及与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非参与学术创业的大学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角色外冲突,并从个人、人际关系、组织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产生大学教师学术创业角色冲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教师流动更多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等重大议题保持紧密联系。而中国当前却面临着教师流动总体频率偏低、国际流动方向单一、国内流动渠道不畅、近亲繁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带来了学术职业的无序竞争,从而影响学术职业的健康发展。全球范围内普遍缺乏有关大学教师流动规律的研究。本文结合一手调查数据,就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频率、路径和类型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频率整体偏低;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流动频率差异大;流动主要归为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以2005~2012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对其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估.结果表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虽然整体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就整体而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梳理文献构建中国学术职业资历惩罚(NRS)的基础假设,采用针对中国11所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职业调查数据库,以教师流动特征作为NRS解释的关键变量,对流动次数、流动类型两类流动特征变量与NRS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客观存在NRS现象,中国大学教师资历与流动的关系、资历与收入的关系也与西方假设相一致。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学术职业中NRS现象会继续加大,大学应科学分析NRS现象利弊,通过促进和规范教师流动有效引导学术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基于Nature 2020年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探究组织环境对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不甚理想,学术从业意愿和学术热情现状均不容乐观,博士后对组织系统的5个维度的满意度一般;组织系统的不同维度对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专业成长支持作为近端环境对博士后人员学术职业从业意愿和学术热情积极影响最大,并且组织环境不同维度对不同背景博士后在学术职业从业意愿、学术热情存在异质性影响;其他变量如性别、专业、资助形式、国际流动、工作时长、已有年限和任期等也能对博士后的学术职业意愿和学术热情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学术文化适应和心理机制的研究由来已久,理论基础已相当扎实。文章将其引入高校场域,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复杂的学术文化适应与心理机制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后出现的学术文化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认同、学术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消极心理容易加剧文化适应困难。究其根本,自我防备和群体宽容的失落、科研理想与现实基础的差距、社交方式差异与现实利益冲突,是使海外高层次人才产生学术文化不适的“病因”。可采取重构文化认同、净化学术环境、协调人际关系等措施,使海外高层次人才尽快融入国内高校,实现环境与主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