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观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以真挚的情感、唯美的意境和深幽的艺术美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词作的成功,取决于他对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秦观对比兴手法非常偏爱,而这种偏爱是由作词本身的客观原因和词人自己的主观情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词人秦观在七年的贬谪期间写有二十多首词,这些词真实记录了他在悲苦不振中走向沉沦自灭的情感演变轨迹:贬谪初期,词风凄婉,经常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失落之感;贬谪中期,词风趋向凄厉,表现了词人在险恶现实处境中的悲鸣;贬谪后期,秦观词流露出绝望之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借酒浇愁的词作中。从秦观贬谪词里,我们能看到北宋党争给士人带来的身心双重的痛苦,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漩涡中的沉浮。  相似文献   

3.
论秦观词中色彩的情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观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在词中大量运用了红绿意象和其他一些色彩意象。秦观善于将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词的意境营构之中,使色彩心灵化,将心灵色彩化。秦词色彩的心理意蕴主要是一种情愁意蕴。  相似文献   

4.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创作成就突出的词人,他在词中大量、成功运用了点染艺术。秦观词中点染艺术的特点是点少染多,即词中直接抒情、说理较少,而更多的是渲染、描绘。点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主要有开头、过片和结尾等三个关键之处。秦观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其词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其婉约词风的形成以及秦观能成为宋代一位著名的婉约词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秦观(1049——1100),是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作家。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起用了“穷凶稔恶”的章惇为相。他一上台,即和蔡京、蔡卞一伙大兴党籍,打击元祐旧党不遗余力,统统加以“诋毁先帝,为臣不忠”等罪名,一概斥逐外地。秦观就在被贬之列。秦观是绍圣元年夏秋之交到处州的,他在处州监酒税。在此期间,秦观先后写下了七、八首诗和四、五首词。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秦观在处州时期生活、思想与创作的  相似文献   

8.
宋代女性词创作成就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虹 《现代语文》2006,(10):8-9
宋代艺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词的兴盛,而宋词的发展直至鼎盛,都离不开女子的参与和发挥她们杰出的艺术创造才能,特别是李清照、朱淑真、王清惠、严蕊、淮上女、吴淑姬等一大批女性词家,以她们惊人的才华,高步词坛,雄视侪辈,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女词作家群。她们不仅在宋代女词人中称冠一时,还足以与宋代许多男性词家相比肩。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多姿的古典诗词中,“水”属于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秦观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感情,对水意象情有独钟,在他词的创作中,水意象总是伴随始终,成为情感积淀的重要载体。他词中的水意象,常常透露出人生的种种愁绪,表现出生命的压抑和哀愁,浸染着他情感世界中浓厚的悲剧意识。柔婉绵长的水意象,造就了秦观词凄迷柔婉的意境,表现出他敏锐善感、纤细幽微的词心。  相似文献   

10.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隔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促使秦观的词作中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秦观在感伤词的艺术表现方面,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他的长调慢词章法跌宕疏朗,语言含蓄柔婉,为词体艺术的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词创作中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解读词人情感密码的重要的依据。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词中的楼意象词相当多,从她们的楼意象与其他意象的组合词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境遇情愁。  相似文献   

14.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是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在当时文坛均负盛名,尤以词显,为宋代婉约词大家,有《淮海居士长短句》行世。秦观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悲哀、感伤的情调。历代的词评家都指出了秦词这一鲜明的特征。冯煦甚至把他和晏小山并称为“古之伤心人”。(《守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虽然同时代的许多词人也难免徘徊感伤,但却绝少像秦观那样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而不能自拔。一不容否认,北宋后期的社会现实对秦观词的感伤基调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宋人不自觉地将诗词分工,而秦观又接受了…  相似文献   

16.
秦观好假托“闺情”来抒写自己的感受,极尽委婉缠绵,而李清照则直接抒写妇女自身的真情实感,更为真切细微;秦观词柔媚深微,气格较为纤弱,而李清照词则在婉约中有一股劲直爽快的疏朗之风;秦观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创造出一种迷离幽微的意境;而李清照词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秦观词稚正清新,音韵和谐,李清照词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17.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少年志向与北宋科举制度秦观,生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主要经历了神宗、哲宗两朝,而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此间正是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科举等方面制度,处于大改革大变更的时期。秦观的生活道路,必然受到这个时代诸方面特征的制约和影响。秦观的家世,不详记载。他有《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写道:“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黍词客。”由此可知,秦观的祖籍原在江南一带,后来迁徙淮海(即淮河,流经高邮湖)。他的远祖曾  相似文献   

19.
秦观,后人称之为“婉约之宗”,在唐宋词坛上饮誉甚高,苏门四学士中,他的词远远超过了同门的黄庭坚、晃补之和张耒,黄尤推崇秦观,曾于诗中写道:“东南淮海惟杨州,国士无双秦少游。”苏轼也颇为赏识秦观,他曾说“秦少游、张文潜(张耒)才识学问为当世第  相似文献   

20.
秦观的婉约词如同北宋词苑中一支奇葩,在给人视听上以美妙的欣赏的同时,更给我们情感上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本文试图探寻其婉约词中蕴含的柔婉、幽微、感伤、凄美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