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否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邓小平“台阶式”发展经济的思想,揭示了我国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我国1953年以来历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事实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周期性波动,至今已经历了10个周期。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的原因有五: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二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三是大规模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更新,四是经济增长或下跌的有限度性,五是来自非经济因素的外部冲击。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周期,有利于我们正确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提高按经济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反周期认识,对宏观经济实施有效调控;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针对1984、1985年在国民经济超高速增长后出现的生产滑坡现象,开始探索有关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开辟了经济理论研究的一块新园地。一、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会产生商业危机、财政危机、工业危机和波及到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天中学刊》2006,21(3):73-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明显存在着4次周期性波动。这4次经济周期均为增长型周期,并呈现出波动位势较高和波动幅度趋缓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在乘数—加速数机制作用下,投资和产出的相互影响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同时,国家历次宏观调控政策也对周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固定资本投资的变动能够刺激或抑制经济的发展,因而,形成了与固定资本投资的周期性波动相关的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那么,在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中,是否也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两个相关的周期性呢?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和实  相似文献   

5.
经济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循环出现的上下波动现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有根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投资的周期性发动是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总投资规模的控制,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可以减缓经济波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有两个特点:一是较长时期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成倍扩张;二是经济增长时起时落,有时甚至大起大落,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宏观经济不稳定,这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经济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时至今日,人们对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周期的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因此,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本文拟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资料作一简略分析。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的相互交替,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循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周期理论领域作出了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将凯恩斯的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论发展为粘性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从价格弹性非稳定性来分析经济周期,开辟了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新领域。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能够直面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市场失灵和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政府干预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国内外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探讨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周期的新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减小;二是经济周期延长:三是经济周期趋同化。当前中国刚结束的一轮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从波动性质上看,本轮是一个“增长型”周期,波动幅度大大减小;从波动的长度看,本轮周期比以往周期要长,而且是一个短扩张、长收缩的周期;此外,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不断加大。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需要政府对经济周期的调控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国内外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探讨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周期的新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减小;二是经济周期延长:三是经济周期趋同化.当前中国刚结束的一轮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从波动性质上看,本轮是一个“增长型”周期,波动幅度大大减小;从波动的长度看,本轮周期比以往周期要长,而且是一个短扩张、长收缩的周期;此外,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不断加大。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需要政府对经济周期的调控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职业教育杨志忠经济增长有其周期性的波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也具有周期性的变化与波动,表现在周期规律性波动与非规律性波动两方面。两者都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波动性需求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原因、机制、结果等问题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周期的研究综述,详细分析了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及波动状况。以增长率周期波动的"谷——谷"法来度量和划分,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四次周期性波动,且经济周期的特征逐渐向高谷底,低峰值,长扩张,短收缩转变,而近年来主动、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该周期新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性的表现之一.应用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建国后的经济发展周期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融的顺周期性主要表现为金融变量和金融主体行为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加强和放大作用,它加深了经济的衰退,延缓了经济的复苏;金融的顺周期性广泛存在于各国金融市场,但在不同金融主体、不同经济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差异性;金融的顺周期性,一方面源自于金融主体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外部强化金融监管又进一步放大了波动的幅度,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来缓释金融顺周期效应,加强审慎性监管和市场的透明度,更好地为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经济周期的积极作用探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戴凤礼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是消极的,对经济运行是有害的,主张采取各种政策和手段来避免和消除这种周期性的波动。而对于经济周期的合理性和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发展的固有特征,它必然会对技术研发和转移产生影响。企业技术研发周期与经济周期演进的四个阶段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二者基本上表现出同步性;同时,经济周期影响着技术生命周期,而技术生命周期决定着企业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7.
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力克 《教学与研究》2004,11(11):52-58
政治的经济周期是指由政治过程引发的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是理性的规划者,政府的任务就是消除经济波动的因素。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者把政府看成是经济中的一个内生变量,政府中的决策者不是独立于政策之外的。为了能当选,政治家会操纵宏观经济政策最大化其当选的概率,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动态拨备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监管当局意识到银行业拨备制度存在的顺周期性可能放大经济周期波动.为此,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在缓释拨备制度的顺周期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本文从现行拨备制度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国际金融界关于逆周期拨备的一些探索,进而分析了目前中国实施逆周期拨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九华山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受到缺少总体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矛盾、消费结构欠合理、发展不平衡、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通过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提高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能力、树立“大旅游”意识,建立“大九华”旅游理念、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旅游项目向深层次拓展、服务好个人、家庭旅游消费市场、掌握经济周期性规律,化危为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必将推动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也将进一步打破旧有的平衡,寻求建立一种新的有序结构.道德失衡现象则是在这个有序结构建构过程中道德的动态反映.因为社会所需求的道德协调是一种道德的平衡,而当代道德在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冲撞挤压下,就仿佛是一只发颤琴弦,震荡出了一连串的不和谐音.个体和社会的诸多利益冲突关系也再难以维持旧有的静态的平衡,所以,可以说道德失衡可能是由经济利益冲突引起的.从形式上看,只有消除这种冲突,才能寻求到一种新的平衡.因此,消除道德失衡现象,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操作途径之一.这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机制,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