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今之论者常常抓住传末这段话说:你看,太史公称宋玉们为“之徒”,可见他们不是些好东西;他们的文辞虽好,但人品低下,“终莫敢直谏”,一味用“从容”的言辞谀上,导致“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加之现代历史剧《屈原》,又假剧中人物之口骂了一声“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东西”,于是宋玉这位历史上鲜有生平记载的辞赋家几乎成了出卖爱国诗人的犹大。其实,这是让宋玉背上了黑锅,太史公的本意决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对宋玉作出总的评价的,首先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宋玉“祖屈  相似文献   

3.
张丽霞 《早期教育》2003,(10):20-20
这些天,我听到班里一些调皮的男孩子总是在嘟嚷着这样一句话:“是男人就应该默默地削木头!”奇怪,这么一句又酷又帅又够男子气的话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是男人就应该默默地削木头”呢?直到  相似文献   

4.
试解“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源于孔子修《春秋》。在材料取舍上的“笔则笔,削则削”,表现手法上的“以一字为褒贬”,内容上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表现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五个方面,是借修史以传其“道”。“春秋笔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棘刺母猴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官,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日:“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创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相似文献   

6.
削苹果     
星期天下午,我想吃苹果了,就叫妈妈帮我削一个苹果,妈妈说:“你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帮你削?自己动手吧!” 我没有办法,只好拿了一个苹果去厨房洗,然后拿起水果刀削苹果。我从苹果的顶部轻轻地削出一个小圆圈,再按着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地削。削着削着,苹果皮断了。我在断了的地方又接着削,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削,终于,这个苹果“长”出了一条长长的苹果皮呢,看,这苹果皮多漂亮呀!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忙了好多天,把一棵大树砍倒了,削了枝又去了皮。接着他又天天继续不停地把大树干砍了又砍,削了又削。经过半年的工夫,树干被削得又细又小,又小又细。他要做什么呢?”原来他在做一根牙签。这个人把做成的牙签,到处拿给人家看,并且得意地说:“这是我砍倒一棵大树,花了半年的劳动,才做成的一根树心牙签呀!”大家看了都摇摇头说:“你的劳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浪费了大量有用之材,简直是犯罪!”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我们认为它最最好之处是短短的作文却能发人深思:为什么大干了一场却是毫无意义的劳动?你认为,这篇作文是不是有点像一篇寓…  相似文献   

8.
春秋笔法谈     
请看《辞海》“春秋笔法”条目: 古代学者以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后因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史记·孔子世家》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意思是“该记载的一定记载,不该记载的一定删除”,是说孔子写《春秋》的刚正不阿、严肃认真的态度.这里既未属意“春秋笔法”的特点,也未谈及“春秋笔法”的使用。《辞海》条目中所界定的“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云云,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范畴,其外延过分宽泛,令人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文字可以说俯拾皆是,但俯拾皆是的并非都是“春秋笔法”,它淹没了这种笔法固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平面锉削练习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锉削是钳工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能,而平面锉削是其基本功,难度大,不易掌握,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怎样缩短时间,提高练习效果,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感两经”平面锉削练习技巧,现介绍如下: 所谓“一感”,是指锉削手感,即  相似文献   

10.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曰: “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  相似文献   

11.
晚上做功课时.我用削笔机削笔.那削笔机削起笔来总是“嘎吱嘎吱”地叫.我非常讨厌它,恼火地大叫:“妈妈.这个削笔机太吵了。我要把它扔掉!”  相似文献   

12.
请看历史上这样几件“偶然事件”——事件一: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的伽伐尼在做对青蛙的解削实验时,他用铜钩钩住刚刚解剖的青蛙的腰部神经,将青蛙挂在了铁架上,由于操作中无意使  相似文献   

13.
胖嫂     
中秋节,我回老家探亲。一天傍晚,我躺在院里的槐树底下,把一个大白梨削得水汪汪的,捏住梨把在小孙子眼前转来转去,逗得小孙子口水直往下流。“好乖乖,喊声爷爷,就给你吃!”小孙子强忍着口水,甜甜地喊了一声:“爷爷好,好爷爷。”我乐呵呵地把梨给了他。小孙子正大口大口地啃着,大门“吱扭”一声开了,伴着一阵爽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14.
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称之为“春秋笔法”。因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以一字为褒贬”,含有“微言之义”,所以有了“春秋笔法”之说。鲁迅回忆幼年时代的保姆长妈妈,确实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可谓春秋笔法。感受鲁迅的情感,揣摩鲁迅的写作,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题目不写“阿长”或“长妈妈”,而是“阿长与《山海经》”,是要突出《山海经》一事,自己幼年读到的《山海经》是阿长给“我”买来的。说起来也无非小事一桩,无非是帮“我”买到了几本小书。这类事,常人早忘了,鲁迅却一辈子不忘,鲁迅不忘人家的好处,是一种善性,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一片黑暗中,只听见削萝卜皮的嚓嚓声,一个女人感叹“萝卜真是好东西啊”,另一个女人问“那土豆呢”,伴随着谈话声镜头亮了起来,电影《步履不停》便在这削萝卜皮的手部特写中开始了故事的讲述. 吃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主题,所以导演是枝裕和用食物做开篇,仿佛两个朋友互问一句“吃了吗”一样,以拉家常的姿态讲故事的气氛弥漫在整部电影中.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上学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要性。(一) 从一九七九年以来,华中工学院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约十七岁。在中学时代,由于削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有差别,要均衡,不应是“削峰填谷”,而应既“垒峰”又“填谷”。北碚教育的均衡发展,难点在“乡”。北碚教育人用一种特有的睿智,以“城”为基,以“乡”为翼,城乡共同推动北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农村教育发展,激活农村学校活力,是北碚区教委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从“科技元帅”聂荣臻手中接过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发明证书”时,倪志福已在北京永定机械厂当了多年的钳工,他干的活儿就是用钻头钻削钢件。经过反复试验,倪志福发明了新的钻头——“三尖七刃”钻头。革新后的钻头有三个尖顶,可改善钻削时的定心性,提高钻孔精度;钻削钢件时,钻削力降低,切削时产生的热量显著降低,耐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因为最近连着下了好几场大雨,操场上积满了水,趁着那一大滩水还在,我们一有空便跑到操场上玩削水片。削水片的玩法是这样的:先挑一片比较薄的瓦片,向水滩上削去。削得好,可以在水面弹上十几下;削得不好,就会“噗通”一声沉入水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才女苏青在她的散文中写道:“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谓,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同的需要。”苏女士对幸福一词的见解有她的独到之处。幸福确实不是“削”足适履,否则“削”出的是“伤痛”,甚至一生的负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