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8个二类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的偏旁。2.能正确流利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内容。3.让学生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示真正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3.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请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说出意思后,老师激趣:“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白兔一个最大的蘑菇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读一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吧。不过,你一看课题就会更奇怪了,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兔妈妈做得对吗?也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寻找答案。2.检查反馈。(1)读准带点字的读音。····参加临走得意蘑菇··练习乌龟(2)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朗读给大…  相似文献   

4.
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抓住重点词语,让词语教学成为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呈现出灵活多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依据教材特点,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在精心营造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以如何给课文中的小动物配好音为课堂学生活动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历经识字、朗读、背诵、对话等言语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学流程一、动画城1.初看动画。师: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老师向电视台《动画城》栏目编辑阿姨借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动画故事《蘑菇该奖给谁》)2.概说动画。师:动画片看完了,说说你看到什么?动画看完后,放手让学生说。3.初读课文。师:有一个作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了,就是我们■书上的第6课…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特点,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在精心营造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以如何给课文中的小动物配好音为课堂学生活动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历经识字、朗读、背诵、对话等言语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片段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师:谁能抓住重点,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生: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教师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学生的详细表述。)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讲述后,你认为他讲得怎么样?生:他照着书念,没  相似文献   

8.
[片段]师:现在我们先看看在2、3、4自然段中,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都说了什么。从它们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先读一读,再分学习小组讲一讲。(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先看妈妈的话(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最出色”和“最大”下面加点)。大家听,“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多亲切呀!妈妈是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啊!大家读一读,读得亲切点。(生自由试读。)师:小黑兔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说的?生:小黑兔得意地说:“得了第一名。”(生做得意的动作。)师:(出示插图2,说图意)大家看画面,想像一下当时小黑兔和乌龟赛跑的情…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如:认、猜、读、演、说、评等)学语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的目标变为学的需求,促进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自  相似文献   

10.
教材:《蘑菇该奖给谁》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清晨,兔妈妈要出门采蘑菇,临走前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可是,面对课常纷至沓来的生成,有的教师却在一味地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学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可是,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有的教师却在一味地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学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高效而富有活力的.但我们的很多高年级常规课堂,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会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那怎样提高阅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目标细化,提高预习效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当然,也要学生做好准备,那就是充分做好预习工作.教育规律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很好的预习,新课教学时便很难快速进入思考,融人情境.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容易导致教师口若悬河地"满堂灌".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美"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美"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因其在课本教学中的特殊位置,目标和内容往往都看起来十分简单。于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会过于机械,造成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缺乏激情等问题。其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思维训练,教师往往因为学习内容的相对单一而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机械的训练。于是,让第一课时教学也能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  相似文献   

17.
上好第一课时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首先要正确把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运用学讲,以学定教,充分利用预习本,紧扣课题资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交给方法,由扶到放训练学生学会概括,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使得第一课时简约深厚、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初看课题"螳螂捕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想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八字成语,想必课文就是讲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完全文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故事中有故事,它先由历史故事引出"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再由寓言故事又回到"吴王攻楚"这个历史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像这类型的课文学生在中年段就接触过,如《争论的故事》《天鹅的故事》。那么到了六年级了,这类型的课文  相似文献   

19.
黄严雪 《福建教育》2020,(52):42-43
<正>《国家机构有哪些》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国家机构,认识宪法是确立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知道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明确国家机构对公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身边的国家机构"板块,让学生在认识宪法的基础上能够对常见单位是否属于我国的国家机关进行判断。学生对"身边的国家机构"较为陌生,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法律法规条文、概念和社会常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领悟对相关法律知识、社会常识的认知与理解,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