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语     
我与他的缘深缘浅,早已注定在茶的甘洌与清苦之间。轻啜一口煮出的碧螺春,余香绕舌,却仍略带苦涩。我想我永远也煮不出子期煮的那茶味儿了。  相似文献   

2.
爷爷的茶     
爷爷有一个普通的玻璃茶杯。杯口凝结着茶渍。墨黑色。随时间的长久。茶溃越显得醇香浓厚。爷爷是个爱喝茶的人,出门总会带上这个茶杯。每当和老年朋友在街边下象棋时,爷爷的身旁就会放上这个茶杯,泡上铁观音或者碧螺春,吆喝一声“将军”。抿一口茶,就这样度过一个平淡的下午。  相似文献   

3.
故乡茶俗     
我的故乡在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那里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出产闻名遐迩的碧螺春茶。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相似文献   

4.
5.
悠悠茶语     
我几乎不可一日无茶。那淡淡的略带苦味的清香,夹杂着阳光雨露与山野的气息,总能曲曲折折地流淌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引人神思。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那份清雅如沙漠中的绿洲,亲切而清凉;那份平和的滋味,散发着繁华中优美的淡泊。清新的茶是犒劳自己的奢侈品。周末清晨,思绪还在蛰伏中,一杯香茶却可以将清晨的宁静拉得很长。用一个毫  相似文献   

6.
茶·启     
手捧用紫砂杯泡出的香茗,鼻翼贪婪地吮吸着茶香,轻轻地抿一口,笑着人生百事……偶然间,问起爸爸:"紫砂杯和玻璃杯都是泡茶的,可为何包括您在内的这么多人都酷爱用紫砂杯泡茶呢?"爸爸  相似文献   

7.
故乡茶俗     
我的故乡在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那里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出产闻名遐迩的碧螺春茶。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在碧螺春的故乡长大,我当然是品茶的行家,那茶的喝法与众不同,需要先倒开水,后放茶叶,杯子又不宜加盖,且头  相似文献   

8.
书与茶     
西风 《高中生》2012,(16):20
周日,穿过城市喧嚣的街道,步入这间隐藏在小巷之中的茶馆,立刻就被静谧淡雅的氛围所感染,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与茶为伴,细细寻证那漫漫的人生之路。见有来客,儒雅的老板便放下手中的书籍,起身点头致意。茶馆不大,有五十多平方米,陈设也简单,没有棋牌、麻将,只有聚散飘浮的缕缕茶香。在室内一显眼之处,有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放着书籍、报纸、杂志,且多以与茶文化有关的图书为  相似文献   

9.
茶语·解味     
<正>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因为为人厚道,业内口碑甚好。记忆中,小时候家中总有络绎不绝的宾客,而父亲总会以茶招待他们。父亲爱喝茶,商友之间,以茶会晤;朋友之间,以茶叙旧;族亲之间,以茶联亲……包括家人之间,有时话并不多,就是喝茶,三杯两盏,喝个恰到好处。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爱喝茶,唯独我,就是对茶提不起兴趣。在我看来,茶既不好喝,又不好看,还不好弄。总觉得,喝茶,就是闲着没事干,给自己找事做。父亲平时主要的精力都投注在生意上,我  相似文献   

10.
以前,每每有同学自豪地谈论自己的父亲多么伟大,多么爱他们,我就会一阵语塞,尽量避开这个话题。因为那时,我对父亲的印象是那样模糊,除了记得父亲对我的严厉之外,就只记得父亲爱喝的  相似文献   

11.
12.
常青藤 “我是一株常青藤,温室不是我的家,别把我当观赏植物养,不然我会从窗口爬出去的,那儿才有我要的阳光。我是一株常青藤,没有金刚不坏之身,可也别拿大斧头吓唬我,只要我找准了阳光的方向,我就疯长。  相似文献   

13.
《碧螺春》是苏教版第12册中间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设计可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三个情境中,同时紧扣课文最后一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展开教学,并且不断地反复出现,丰富其内涵,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理解、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在美丽的太湖之滨盛产的一种名茶,她的名字叫——碧螺春。它以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谁来说说,作者在文章中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幻灯片:清晨采茶…  相似文献   

14.
虽然人们往往把淡而无味的语言比喻成“白开水”,但笔者认为,考生首先得把自己的语言“烧成白开水”,这样的语言才是洁净无滓、人口顺滑的健康语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用它不时地给阅卷者沏上一壶“碧螺春”,斟上一杯“二锅头”。  相似文献   

15.
茶味     
梅的写作又遇到了瓶颈。她伏在桌子上,苦恼地垂下了头。果然,“天赋”这个东西,还是需要的吧。即使再努力,也有客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茶味人生     
窗外又熄了几盏灯火.只剩几颗孤星与我相伴。揉揉惺忪的睡眼,按按发热的太阳穴,几乎难敌又一股倦意的来袭。对了,扔下作业,塞上耳机,赶紧冲茶——一杯上好的浓茶。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碧螺春》教学片段—— 师:你觉得“采茶”这一段什么地方写得最好?  相似文献   

18.
茶、茶     
一个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向大师请教从艺秘诀。大师说 :倒茶给我。学生恭恭敬敬奉上清茶一杯。大师以指为笔 ,以茶为墨 ,在玻璃板上写下两个“茶”字。大师写时 ,第一个“茶”是正常写法 ,第二个则是先写草头和“木” ,最后写“人”。大师说 :这两个字 ,就是两句话。你说得出么?学生沉思许久 ,终于悟出玄机 :第一个“茶”是人在草木中 ,这是说艺术创作不可以离开自然 ;第二个“茶”先有草木 ,后有人 ,这是说 ,自然是第一性的 ,而艺术创作是第二性的。这个时候 ,他大脑中出现了许多名人的话和从前老师的教导 ,“艺术是自然的儿子 ,绝不是…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以难民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20.
"二锅头",北方一种烈性的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碧螺春",江南一种有名的茶,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什么滋味的。应试作文不能品"碧螺春",要喝"二锅头"。这当然只是比喻,用写作"术语"来说,就是应试作文不能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阅卷老师是很少有那份耐心品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