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2003年高考科综合试卷中,历史试题与前两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态势,试题的突出特点是:试题突出历史学科特点,体现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特别注重基础知识,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目要求切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给高中复习教学一个明晰与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004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的特点与命题的一些规律,旨在给学生复习高考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来看,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2008年历史高考,已呈现出向新高考过渡的特点。文综的历史科目命题逐渐形成了立足书本、考查能力、时事切入、不避热点的趋势,因此,深入解读2008年试卷,有利于今后的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4.
王如辉 《中学文科》2005,(10):51-51
2005年全国高考已结束,翻看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黑龙江、吉林、广西卷),我们发现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全国高考中,广西与河南、河北等省采用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的全国第1卷,称桂、豫、晋卷,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桂、豫、晋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孙永节 《考试》2004,(11):45-47,44
名师点评:本文选用的是文综卷中精彩的历史题,虽是北京卷,对全国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 ,师生普遍感到难度很大。综观今年文综试卷 ,结合阅卷所得信息 ,本文试对其中的历史试题作一简评 ,并就今后历史教学及历史复习谈谈看法。我们认为 ,2003年文综卷为我们展示了如下特点 :稳中求变 ,稳中求新。所谓稳 ,首先 ,今年的试题 (指历史部分 ,下同 )能较好体现两个有利原则 ,即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就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 ,试题的切入点与考查的知识点 ,都是高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历史知识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主干知识。如 ,客观题部分第16~19题的土地问题、第20~23题的民主…  相似文献   

8.
一、命题评析试题请见本刊今年第4期第50页(一)试题结构1.课程分布从平时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师所熟悉的地理课程结构来看,试题结构如表1所示。表1试题结构与课程分布(1)覆盖面较广覆盖中学地理课程的四大部分,且比较合理。(2)自然地理比重较大自然地理(含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内容)比重占57%,若加上地球与地图则合占68%。反映出自然地理与地球地图等内容在当地的地理课程中智能价值、迁移应用价值较大。(3)气候要素突出今年试题气候要素明显突出,比重近40%,这是近年来命题中今年的特色之一。突出气候并不反映长年刻意追求某个地理要素,也不追…  相似文献   

9.
一、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知识特点,兼顾现实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试题总要考查不少现实问题和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热点问题。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每到高考前,高一历史教师总要列出几十个的时政热点,来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加以注意,同时,也搞得教师自己在复习时无所适从,一是因为现实热点问题太多了,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0.
高考结束后。拿到高考试题,认真做过一遍,对试题进行仔细分析,感觉有一些不足.姑且称之为瑕疵,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按大类招生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大类招生是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尝试,文章就这一新的招生模式之构建理念和推行这一招生模式所必需的配套措施等话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取新生不报到的原因除了政策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因素。录取新生不报到,从客观上来说,使考生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但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提高录取新生报到率,是政府、高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弹性理论,分析高等院校录取分数与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特点,为高考考生合理填报志愿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扩招"在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实际结果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我国"高校扩招"是教育要适应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发展初期的师资不足、质量下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源在于岗位短缺与人力资源过剩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担负就业和普及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就业率不是衡量其质量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章主要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试作弊的一般原因和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考试作弊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内蒙古某民族高校两学年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分析,在对考试作弊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考前教育、强化监考教师考前培训和改进高校的期末课程考试内容和形式等三方面预防学生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17.
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高考招生模式多元化的理念和实践契合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为二者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二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仍然存在,探索张力消弭的进路以实现二者的更好衔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着许多作弊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自考考试制度设计不合理、处理考试作弊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考生缺乏诚信等原因。要解决这些弊端,应纠正用人单位唯学历是从的做法,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立法进度,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违纪现象不容忽视,分析了大学生作弊原因、形式。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改进教学和考试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防范考试作弊行为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考试种类的不断增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在各类高校中呈现高发趋势,考试作弊危害巨大,不仅践踏了公正原则,败坏了学习风气,毒害了青年大学生的心灵,更挫伤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机心理、虚荣心理、不平衡心理、冒险心理、义气心理,以上种种心理都属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