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春节放假邀了几个朋友小聚。言谈中,我拿出一篇稿子请他们“斧正”。其实,我是在炫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谁知,这几个三杯酒下肚的“工人老大哥”,却真事儿般地开始评头论足。老赵最踊跃,他喝了一杯酒拍打着稿件:“啊,主观愿望是好的,可怎么看着有点像文字游戏?缺真实感和现场感啊。”啥?看着这个属于“粗人”类的家伙,我心想他怎么还能说出如此的话,可脸上还得挂着笑容:“说得好,请继续指教。”老赵还真来神了,他又喝了一杯酒:“邵我就语重心长了。你们这些‘土八路’,得跟人家正规记者学,去采访啊。”好,  相似文献   

2.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4.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5.
按摩麻辣烫     
“异性的吧?”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的前一天晚上,戴晓蕊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坐到11 点半,12点,敲开家里的门。母亲来开门的速度很快,且没有像往常一样嘟囔她为什么不带钥匙。“张骥呢?张骥回来了吗?”戴晓蕊一边脱鞋一边问。母亲马上凑上来,神秘兮兮地说:“他呀,他去找小姐按摩去啦!刚走。”“什么找小姐呀,妈你别乱说。”“大半夜闹个女的摸来摸去,有什么好啊!你太相信他啦,傻闺女,我看张骥早晚要学坏!”对  相似文献   

6.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0,(5):1-1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自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9.
文忠 《新闻天地》2006,(3):29-30
饱尝艰辛,立志改写人生路今年29岁的彭勇1976年出生在乐山市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1991年夏天,彭勇以出色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他却选择了退学。因为彭勇的哥哥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兄弟俩同时上高中。“爸、妈,我去打工吧,等我挣了钱再回来上学。”他话音刚落,就遭到哥哥的反对:“不行,你还小,我是哥哥,要打工也应该我去。”看见兄弟俩争执不让,母亲曾骏泉落泪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里太穷,真应该都去上学啊……”为了不再让母亲难受,彭勇把哥哥拉到屋外,小声说:“哥,你就要考大学了,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啊……我去打工,你将来挣了钱再供我上学。”弟弟的深明大义终于说服了哥哥:“勇子,这就苦了你了。”  相似文献   

10.
为迎接九七香港回归,张玉泰将他写的一幅“洗百年耻辱,创世纪辉煌”的条幅拿给我看。面对他的书法,觉得他的用笔古朴老辣,已经有相当的功力了。出生在山东泰安的张玉泰,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1年冬,他入伍来到江城武汉,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总是挤时间来练字。每逢节假日,别人逛街、打牌,他却悄悄地独坐宿舍看书练字,真是如痴如醉。几年前,他迷上了柳公权的字,就发疯似地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他将柳公权“心正则笔止”的笔谏运用到临摹中,这样,使他的字遒媚劲健、风神严峻。后来…  相似文献   

11.
恐龙陈陈     
有消息传来说,陈陈去了南方,临走时宿舍里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在他那只大皮箱里,并给每个朋友各自留下了一封信。 朋友们所有的反应都一样:面面相觑,然后异口同声:“神经病。” 我放下手里的锅铲,也跟着说了一句:“真神经。”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可是  相似文献   

12.
徐震时是我们的朋友。每逢到北京去,总要抽空看看他,坐在他书房里的长沙发上,品着清香的江南绿茶,翻阅着一本本由他编辑的画册,饱饱眼福。去年11月份,我们又去看他,他从书柜的最上层取下几本新画册,翻开一册大八开精装本《诸乐三书画篆刻选》,说:“这本画册将参加今年12月份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可惜,诸老先生连大样都没有看见就过世了。”震时说这话的时候,很有些欠疚。但这能怪他吗?出版周期过长,不是哪一个普普通通的编辑就能解决得了的。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有一副与韩生镐论文的名联“删繁就 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道出了郑板桥一生的艺术主张。 从郑板桥的诗词书画以及论文、论画,为人处世和性格来看,都体现了“删繁就简”、“领导标新”八个字。他的大量作品,都以“少少许”的笔墨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领导标新。他画的雨竹,常常只有不多的几片叶子,疏篁瘦枝,但  相似文献   

14.
一场争论发生在太原市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人摇头晃脑地对身旁的人说:“人民日报记者王艾生真混,人家多住房他也管。”身旁的那个人答话:“多占住房不合理,我看记者揭发得对。”那个年轻人正要反驳,又一位乘客风趣地说:“记者‘投资’几张稿纸,省直机关的处长就退出多占住房四千多平方米,等于新盖一百几十套住房,经济效益真高啊!”话声刚落,乘客们哄然大笑。笑者中就有王艾生。他是人民日报驻山西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闺蜜     
前几天去朋友家吃鸳鸯火锅,朋友说抓到老公偷腥,过几天要去找那小三一顿暴辄。我说问题首先出在你老公身上,要打也该首先打他,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然我这个比方也许并不恰当。但我话还没说完,朋友就不高兴了,说:"你知道现在的女人多凶猛吗?那蛋就是没缝儿,也经不起她们使劲儿敲啊。"我也不退  相似文献   

16.
“异性的吧?” 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的前一天晚上,戴晓蕊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坐到11点半,12点,敲开家里的门。母亲来开门的速度很快,且没有像往常一样嘟囔她为什么不带钥匙。“张骥呢?张骥回来了吗?”戴晓蕊一边脱鞋一边问。母亲马上凑上来,神秘兮兮地说:“他呀,他去找小姐按摩去啦!刚走。”“什么找小姐呀,妈你别乱说。”“大半夜闹个女的摸来摸去,有什么好啊!你太相信他啦,傻闺女,我看张骥早晚要学坏!”对母亲的危言,戴晓蕊置之一笑。她打发母亲睡去,然后坐下来边看电视边等张骥回来。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校派员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系取经,在谈到哪些书可以作为档案专业的教材时,人大的教师介绍了图书馆学系周连宽教授在抗日战争间期的两本书:一本叫《档案管理法》,一本叫《公文处理法》。之后,这位教师叹息说:“可惜啊!周老先生已去了台湾,没办法找到他了。”我校教师马上纠正说;“不!周教授没有去台湾,他一直在广州中山大学工作、任教,现虽年事已高,还孜孜不倦带研究生呢。”人大的  相似文献   

18.
“县委宣传部干什么用?”这个问题,本来不必赘言,而今,似乎不可不多一句嘴了。前几天,山东某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带来几篇稿。我一看,内容无可挑剔,文笔也不赖,可惜,题目选得太一般,不是“记某农艺师的成长”啊,就是“某某乡认真进行党性教育”。我问,难道贵县就没有更吸引人的新闻吗?对方答,怎么没  相似文献   

19.
叶公好色     
同事姓林,并不姓叶。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工作以外的话题,除了讨论美女就没别的。聚餐时无论去哪个餐厅,点菜前他必定目光炯炯地四下寻找一番。真有美女出没时,他一定要找借口去一米开外的地方细细端详。有一次,一个袅娜的美女背影吸引他跟了一路,后来美女进了洗手间,他也跟到门口,差点被当流氓打出来。回来他还咂着嘴回味:“是真不错啊,不光是背影好看,前面更好……”后来大家都受了感染。一起出去玩的时候,都替他留心着美女。“哪,这个脸蛋儿不错”“那个身材不赖”的,好像个个是大色鬼。最终创造过一位女同事因贪看美女而撞墙的纪录。而且…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6日,夏总走了。噩耗传来,我一时不敢相信。中秋节时我去电话祝贺节日,得知他身体不错,秋天了,感冒咳嗽都没有。就是最近的几年,他也只是耳朵背,行走要靠轮椅,但思维清晰,精神乐观。春节给他拜年时,我说,明年社里将给你做百岁大寿。他笑笑:难说啊,争取吧……可惜,生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