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台湾居民有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及原住民四大族群,其中闽客两大族群互动最为密切,尤其是械斗频发。清代台湾开发过程中,闽南人与客家人因官府的"分而治之"战略、经济利益的纠葛和族群气类的差异而时常发生大规模的分类械斗。闽客的械斗给台湾民众的生命财产、社会安定及文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了解清代台湾的闽客械斗,不仅是了解清代台湾历史的重要环节,而且还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当今台湾族群政治。  相似文献   

2.
3.
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虽然清朝统治者地方官员,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台湾虽然开发较晚,但炎黄文化随大陆移民传入当地后,也形成了各个时代关于炎黄文化的历史记忆。清代台湾方志中的炎黄记忆,主要为炎黄遗存、炎黄祭祀、炎黄传说等,表现出鲜明的重炎帝倾向。这些炎黄记忆,正是大陆与台湾人民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时空见证,时至今日仍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兰雪花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7-70,73
清代台湾米谷运销福建前后延续近一个半世纪,主要有“官运”和“民运”两大系统,“官运”可分为兵眷米谷的调运与平粜米谷的买运;“民运”有商船贩运和走私内运。据估计,清代台湾每年向福建输出的米谷大约为100万石左右,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福建的缺粮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清代台湾的开发,推动两岸商贸的发展,这一事件对今天两岸社会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台湾与四川均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但由于政府对两地移民政策的不同,导致两地移民社会发展形态呈现一定差异,在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中闽粤家族发展即是例证,台湾家族发展较慢,基本上以先地缘后家族模式发展,四川家族发展颇快,基本上是地缘与家族组织同步发展,但互利性的合同式家族是两地移民家族发展的共同特征,移民社会的家族发展与故土均发生过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清代台湾拓垦过程中,文化迥异的闽南人与客家人面对荆棘载途的环境,为了互利共赢双方存在诸多合作。具体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陈述:第一,闽客合作,包括拓垦过程中二者在土地开发、民俗文化、社会治安方面的合作;第二,闽客融合,闽客的互动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福佬客"。清代台湾拓垦中闽客的合作与融合现象是符合族群融合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翻译史上,通事是旧时对翻译人员的称呼。但是,通事的词义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演变。《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对这些变化都缺乏必要的反应。在这里,我们全面探讨了通事一词的词义,及其从古至今发生的词义变迁。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在康熙年间收复台湾,随即在台湾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行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台湾意义重大。取得功名的科举士子不仅极大的提升了自己和家族的地位,与此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经济资本。成为士绅阶层的科举士子积极参与文教活动和社会活动,影响了台湾文教和社会发展,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闽都书院源远流长,已经成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都书院于明清之际传入台湾并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台湾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闽都书院渡台山长、教谕的辛勤教学及其提供的教材、典籍.清廷治台213年间,设立的书院有61所之多,遍布岛内各地,大部分深受闽都书院教育宗旨、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之影响.清初台湾还是移垦社会,文化与风气较为落后,动乱频繁,只能以武力维持社会安定.台湾能从“武治社会”儒化为“文治社会”,书院教育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建泉州与台湾(以下简称"泉台")一水之隔,两地很早就有经贸往来。清领台湾后,在泉台贸易中出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会性商业组织——郊行,经营郊行的商人称为"郊商"。本文在论述泉台郊商的形成、发展及特点基础上,肯定了其在促进清代泉台两地商贸交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及协助政府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在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迁移自清代前中期的粤东地区。在台湾,原籍清代嘉应州地区(即今梅州)的客家人被称为"四县客",而原籍清代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则被称为"海陆客"。"四县客"在台人数较多,势力较大,在全台各地均有分布,受到的关注较多;而"海陆客"人数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偏少。基于笔者在海陆丰地区较长时间田野调查所得民间文献,并结合其他正史文献材料,试图展现清代陆丰客家人迁台的基本情形,以及迁台海陆客家人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清代台湾的慈善事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中认为,清代台湾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慈善机构;在经费的 来源上,许多损款人以款人财产出租生息的方式保证了经费的正常收入;在管理上,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都在不同程序上纳入官方管理的范畴。而台湾慈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又与大陆移民涌入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文献丛编"之一种的《清代福建大员巡台奏折》,共收录福州将军、福建督抚、福建水陆提督及其他官员巡台奏折471份,对准确反映台湾地方经济社会状况、全面呈现福建大员轮值巡台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补证清代台湾历史史实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统一台湾后,在泉州与台湾贸易中出现了一个经营郊行的商人——郊商,他们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以其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积极参与泉台的公益慈善活动。从现存的一些碑刻和地方文献资料可见他们在修桥筑路、兴学助教、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善举。郊商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其乐善好施的良好美德,得到地方政府的褒扬和民众的赞誉,也为郊商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获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台湾与沿海各省的经贸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解除海禁、实施开海贸易政策.在民众私航活动的推动下,台湾与沿海各省之间的通商口岸不断增多.闽商脱颖而出,在台湾与沿海各省经贸往来中担负特殊使命.清前期,海峡两岸间的物资交流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台湾一跃而成为这时期中国经贸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台湾与沿海各省经贸往来的发展与扩大,标志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表明整个中国沿海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协作发展迈入了新的时期;这对于中国沿海统一市场的最终孕育成熟,具有划时代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后汉书》研究的总结集成时期,成果突出。其研究领域广泛,投身学者众多,引用材料详实,运用方法科学,既注重考据,又有史意阐发,在《后汉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乡约的地位和职权,乡约的实行范围、乡约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以及清代新疆乡约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对清代新疆乡约制度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新疆乡约制度能够实行并进一步推广,一方面是因为满足了清朝政府对当时新疆地方基层政权控制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以当时农村百姓代理人的面目出现,帮助百姓直接办理各种公务,从而顺应了国家和农村两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辽河和大洋河入海口左右,地势低洼,生长着大片的芦苇。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盛京工部就对辽河两岸的苇塘进行管理和抽税;光绪初年,柳条边东放垦,又由东边道负责对大洋河两岸苇塘进行管理和抽税;清朝末年,随着东北各地荒原的全面开放,盛京沿海苇塘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