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王鹏小朋友问:我很怕痛,人没有痛感好吗?小朋友都经历过“疼痛”的感觉,肚子疼、头疼等等,小朋友们知道“疼痛”是怎么产生的吗?不论是机械的、温度的,还是化学的刺激,只要使人们的身体产生损伤(或是组织发生炎症),那么细胞内的某些化学物质就会施放出来,这些物质像钾离子、氢离子、组织胺、血浆激肽等,被人称为“内源性致痛物质”,当它们作用于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时,就会使人产生疼痛的感觉。疼痛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没有疼痛多好,那么人为什么会有疼痛的感觉呢?人有疼痛感,是与生俱来的。疼痛是人防御机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人本主义关于理解的认识不尽相同。巴甫洛夫与认知主义侧重于将“物”或“知识”作为理解的对象,主体已有的经验、知识与外界的“物”与“知识”发生关联,理解就会发生;而人本主义侧重于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移情思考、让双方均体验到平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就会发生。心理学根据理解对象不同,给出不同理解类型的划分,体现了关于理解研究的广泛性。而根据理解深度不同,探讨不同的理解类型,体现了理解研究的深刻性。心理学关于理解给出的事实性或解释性的理论,对教学具有重要启导意义,但心理学给出的只是关于理解的理论性解释,并不是处方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的“分解”与“综合”是必然会发生的,对这些经济学科的“综合”,是同经济学新体系的设计同步进行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经济学新体系的出现;另一方面是一个使各门具体经济学科分工合理,划分清晰,功能完备的经济科学体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辣椒的武器     
<正>很多小朋友都不敢吃辣椒,尤其是红辣椒,因为吃完辣椒后嘴里又热又疼的滋味简直太难受了!那么,辣椒为什么会产生辣味呢?辣椒中含有一种叫作辣椒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人们舌头和皮肤上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zhuó)热疼痛的火辣感觉。辣椒辣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人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导致人的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  相似文献   

5.
过敏虽算不上“生病”,却十分难缠。1967年,日本人石坂公成发现过敏者的血液中,含有特异的免疫球蛋白E抗体,过敏的研究有了新突破,并纳入免疫学范畴。为什么会过敏过敏是指某种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身体组织,使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引起种种不适反应。人群中有些人体质特殊(被称为过敏体质),会把某些无害的外来物质当成抗原(过敏源),而在体内产生抗体(过敏抗体),刺激体内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过敏介质)。过敏介质在各组织器官发生作用,便产生不同的过敏症状。最主要的过敏介质是组织胺,它会使人体出现痒感、水肿、平…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涉及到“典妻”题材并且影响较大的小说有3篇。因为它们同处于百年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其主题就具有一种延承性和共同色调;又因为它们创作于不同时期,其主题就受到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别于他时代的额特质。  相似文献   

8.
“对、对于”有一组与之意义相近的近义词,如“把”、“为”、“就”、“同”、“向”、“关于”等。这组近义介词的共同特点,抽象地说来,就是能够引进动作、行为关涉的对象为了深入探索“对、对于”的功能,我们把“对、对于”同它们的几个近义词加以横向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互相替换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妈妈的这种私心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几年内形成的。婴儿时期,妈妈对孩子的搂抱、缠绵的歌声、轻柔的爱抚,这种种良性的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抚如果依旧如故,这样会人为造成孩子的婴儿化心理时期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的“恋母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汗青”一词,人们就会想起宋朝大臣、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被世人传诵的佳句中出现了“汗青”二字。这里的“汗青”是指史册的意思。其实,“汗青”一词的本意是指古代在竹简上书写文字。采来的青竹是不易往上写字的,必须用火把青竹板烧得冒出水分后,才容易把字写上去,而且可以防蛀。“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书大都用竹简(称“简”)、木简(称“牍”)制成。先在简和牍上刻字,接着在它们的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  相似文献   

11.
回顾“诲人不倦”的育人生涯,那些“后进生”似乎总是老师的心头之痛。声嘶力竭、气急败坏之余,“恨铁不成钢啊!”老师们无可奈何地叹息!“后进生”们噤若寒蝉,或抑郁惶恐,或破罐破摔。然而,恨,铁就能成钢吗?其实,学生心灵就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的弦一起振动,产生共鸣,协奏起来,汇成美妙的音乐。后进生心中也有一根和弦,为师者如何拨动这根弦,实现心灵沟通呢?唯有坦诚!只有坦诚相见,以心换心,才会产生师生双方内心的“共鸣”,碰撞出心灵的火花。用坦诚去开启他们闭锁的情,用至爱去温暖他们冷却的心,…  相似文献   

12.
马晶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13-115
“诗中有画”是指通过语言在审美想象的作用下把头脑中的表象组合起来,形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画中有诗”则是指通过线条、色彩的视觉刺激,产生诗一般的审美体验,二者通过意境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3.
1962年 1 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惟一一次直接的核对抗。危机发生后 ,在国内政治因素不允许默认这些导弹存在的情况下 ,同时考虑到军事打击方案可能导致美苏爆发核冲突的危险前景 ,肯尼迪总统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一项具有弹性的“隔离”政策。肯尼迪总统的决策无疑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 ,但是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理性只是“有限理性” ,而非“完全理性”。“隔离”政策的产生和执行表明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官僚组织结构影响了肯尼迪总统理性调控危机的努力 ,使肯尼迪总统的决策理性成为“有限理性” ,也对肯尼迪总统不自觉地管理危机的努力产生巨大影响。但是 ,“危机管理”理论也认为 ,这种“有限理性”在危机期间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 ,正是肯尼迪总统在制定、实施“隔离”政策中体现的这种“有限理性”大体上限制了危机的发展 ,并最终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两点A、B,将它们连上线段,是“连接AB”呢还是“连结AB”呢?笔在听课和组织阅卷中发现分别用这两个词的师生各占一定的比例,那么到底是用“连接”呢?还是“连结”呢?  相似文献   

15.
说“激活”     
张风岭 《语文知识》2004,(11):16-17
“激活”首次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是1989年版的“补编”本(商务印书馆)。该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刺激有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近年来.“激活”已产生了新的用法,并在其他领域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陕西教育》2004,(12):22-23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人们在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产生爱或憎的情感的同时,这种情感就会支配着人们的意识。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情感”这一因素来激活学生思维,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呢?  相似文献   

17.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故乡》中,“厚障壁”有着重要意义,正是它把人们分隔成了孤独的个体。对“厚障壁”的形成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封建礼教是其温床,深受毒害的麻木呆钝的闰土促成了它,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小说中的“我”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正是“我”放弃启蒙立场才造成了二人之间的隔闵,小说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使人们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19.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法上的重要主张,但在董仲舒以前,它基本上只是一种“思想”,是董仲舒将其全面完善并使之成为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他所竭力主张的“德治”思想主要有“以义正我”、“以仁安人”、施“教化”、守“等级”、行“仁政”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某些思想和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所谓“懂得”,浅的层面是“知道”、“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知”;深的层面是“理解”,有所发现,心有所得,我们可以称之为“识”。对个体而言,“知识”就应该包括这两个层面。“知道”是“发现”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连“知道”都不知道,当然就谈不上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洞见”。譬如,如果你真正知道世界上三十二个发达国家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的数量及结构、产业优势、国土面积等等,你就会有许多的发现。你会发现,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着良好的关系,都实行着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同义语;杰出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就曾指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知道”并不必然导致“发现”和“洞见”。从“知道”到“发现”和“洞见”,需要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