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师:请看!(CAI课件展示一棵柿子树上挂满了桔红色的大柿子) 生(齐):哇!好漂亮!(学生脸上露出惊叹、羡慕的神情) 师:喜欢吗? 生(齐声响亮回答):喜欢! 师:这些柿子里面藏的有我们这课要认识的新朋友--生字、新词。谁要是读对了这些词语,而且还能读出它们的意思,这个诱人的大柿子就送给谁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地说,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句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那么该怎样优化朗读教学,使朗读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追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其渊源久矣,然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后,由于课标通篇很少提及“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都是“感悟”,“体验”等说法,于是人们的思维陡然间发生了转折,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纷纷将目光瞄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上面,“训练”似乎一下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初冬》(第三册)一文,用词准确,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其中描写大柿子的文句生动形象,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5.
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渎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三个自然段。3.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7.
朱锋 《新课程研究》2007,(3):46-46,52
数学课堂“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咏鹅》是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的第二篇课文。如何让一年级小朋友在初学语文时就重视朗读 ,并能从中有所感悟 ,受到感染呢?笔者从跟踪听课、评课、蹲点研究中选取如下几个教学片段 ,供大家参考。一、读一读 ,说一说 ,感知古诗大意1 引趣导读一上课 ,教师用“头戴一顶红帽子 ,身穿一件白袍子 ,脚登一双红鞋子 ,唱着歌儿伸脖子。”一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 ,引入自读古诗。并设计这样的谈话 :同学们 ,《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 ,骆宾王十分聪明 ,7岁就能作诗。你们今年也7岁了 ,都很聪…  相似文献   

9.
胡梅 《广西教育》2014,(17):65+70-65,70
在日常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知识呈现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通常按照连续的顺序,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并将其集中起来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建构统一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缺乏整体感悟。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呢?笔者有幸聆听了一节《认识分数》的课堂教学,执教者有效的突破了线性教学的弊端,由单一的线性结构转为多面的网状结构,由点及面不断辐射,逐步拓展,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勾连纵横的数学知识系统。现根据片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三个小学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19课,由两段文字组成。课文讲的是三个小学生在看到水龙头没关好,自来水不停地流着之后。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教学本课,应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中识字、释词、感悟自得。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欧芳 《青海教育》2009,(7):45-45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阅读教学与“禅道”“诗道”也有相近之处,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品味词句,从而创造出“妙悟”之境。  相似文献   

13.
《中彩那天》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中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还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激情揭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出文本顺序后,征得学生的意愿,展开对课文的写景部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罗旋 《科学课》2009,(4):38-39
(之前是由学生在地板和地毯上玩“拖人游戏”,由此引入并认识摩擦力。) 片段一:巧设游戏,感觉摩擦力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推手掌的游戏,请大家跟老师做动作:将手掌贴着桌面向前推,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案例:《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吗? 生:不是。 师: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清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教学片段】师: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了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在学与用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占据语文课堂大地盘的阅读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熏陶、积累的重任。利用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掌握文字,一直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的教学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学会复述课文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向老师发问。)生:老师,你们都说诸葛亮是英雄,难道周瑜就不是英雄了吗?师:(未回话,看了看其他学生。)你们认为呢?(学生面面相觑)师:同意诸葛亮是英雄的请举起手来。(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要辩论恐怕难度很大。)师:没举手的同学你们别泄气,先让举手的同学说说诸葛亮英明在何处,要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学生认真看书)师:谁先说?生:诸葛亮预料三天后必有大雾,这是常人所不能预测的。因此,我认为他是英雄。师:哦,知天时。(板书:知天时)接着讲。生:诸葛亮知道水是由曹操方向向周瑜方向流的,一旦借箭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