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学虽然提了很多年,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性的教育研究先后认识到,现代教育不应该是“忽视了另一半的教育”,即不能偏重认知,忽视情感;注重科学,忽视道德与人格。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举个简单例子,按常理说,师生之情是逐渐深厚的,可长期以来有个怪现象:许多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疏远的,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暂新的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能全面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精髓,教学上存在着重视交流性忽视实用性、重视形式化忽视真实性、重视个别学生的表现忽视全体参与、重视交流训练忽视示范指导的倾向性的表现,使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新理念催发了新教材,又必将产生新的教学策略,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新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新的教学生活,新的课程文化。语文教学面临世纪挑战,将触动语文教学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使我们对一些已成定论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形式进行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要敢于正视自身,直面现实,不掩饰,不护短。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偏低。就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而言,主要问题是:教师讲得太多,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提问琐碎,缺乏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价值;统得太死,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考核,统一的答案,乃至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受到非议、主要是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少。什么原因?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重理性分析,忽视积累感悟;重讲授灌输,忽视自悟自得等。为了改变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随着当前我国教改的逐步深入,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涌现了许多颇具影响的教学流派,我区读式教学在这种氛围中,逐渐发展成熟起来,该模式以读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忽视“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师应该解放恩想、改变观念,还“综合性学习”以应有的地位;应该对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地予以评价;应该“坚持以语言活动为中心”的原则,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处于“无根”的状态;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蒙汉双语教学现行初中汉语文教材存在着问题:主导思想上夸大了汉语文学习的困难,忽略了优势;教材编写上趋于保守,缺少前瞻性;教材结构上,缺乏适用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层级性:选文质量不高,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言语学习的实践性。蒙汉双语教学现行初中汉语文教材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对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生命教育理念出发,重新审视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发展逻辑;教学组织实施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考核评价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动态生成性。并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对高职体育教学实践进行了构思。提出:制订关注生命、发展生命的教学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职后生命发展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强调生命间的尊重,关注学生的身心体验;关注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构建生成性、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但在肯定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出现"满电灌"课件、牵强附会的课件、形成定式理解的课件、画蛇添足的课件、忽视审美教育意识课件。在很多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少存在着重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训练的现象,结果造成听说能力的低弱,表明了嫩学存在缺陷。要真正做到听说读写四者同步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这四种语言活动得到全面训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课,而对文化基础课有所忽视。如何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适应时代和人才需要,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2.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试”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学生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天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沉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育,使语文教学呈现鲜明的工具性特征,与当前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课程目标相去甚远。因此,转变现行语文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是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大忧患。为此,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应有别于本科,着眼于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高职语文教育应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方面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唐朝霞 《阅读》2014,(36):17-18
<正>写作过程,反映着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承载着儿童的独特个性和思想。写作也可以说是儿童心灵的吐纳,拥有儿童独特的生命气场和灵魂维度。可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写作的内在生命力量,往往把学生习作当成一样物品,而非一个生命。笔者认为,习作评价必须从理解儿童开始,充满儿童气息和人情味,这是儿童视角的习作评价的逻辑起点。只有形成适合儿童的习作评价体系和方式,才能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整齐划一的讲评无疑是隔靴搔痒,点评需关注学生的差异,契合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体现在:确立课堂评价标准时,重视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评价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在研究方法上,重视理论演绎,忽视实证研究。建议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以学论教";应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肯定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一些弊端的存在,在很多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语文素养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误区,主要表现为--情感教育多,言语教学少;语感体悟多,科学训练少;感性拓展多,文本理解少.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了走出误区的对策,认为,一要破除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的语文素养观;二要立足言语形式,教出语文素养的特色;三要加强科学训练,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山区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不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所以,教师的主动性不是主要放在设计课程上,而是注重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尽量…  相似文献   

20.
六盘水实施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校的大力推动下,语文新课改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通过调查发现:语文新课改模式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存在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对较忽视某些基础知识的学习、素质教育不能全面根本性地实施、因教学资源贫乏而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