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品德教学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品德教育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他们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真正做到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它从生活出发,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改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那么,该如何使我们的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切实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真正体现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赵源 《小学生》2013,(12):66-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校门,正处于童年阶段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因而,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教学要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验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要让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人、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新的生活。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时效性、有针对性。1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引进课堂教学中教材主要不是作为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可利用的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吕宏迁 《甘肃教育》2014,(16):71-71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载体,德育教育为先导,道德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以重现学生生活,通过多形式的体验、探究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本质及内容,才是实施好这门课程教学、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坚持生活为本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础。但是综观近年来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就能发现,多数教师把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视为外部行为的内化过程。在教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顾学生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里指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础。《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过美好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7.
李延更 《小学生》2011,(5):25-2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瑚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1 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  相似文献   

8.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之下,学校要充分地认识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涉世尚少,尤其需要打好品德修养的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点滴生活着手,教师更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本文将以此为重点,来探究如何让小学的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它从生活出发,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改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那么,该如何使我们的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切实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真正体现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小学品德教学,是远离学生现实生活、凌驾于学生生活实际之上的,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觉得呆板沉闷,体验不到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导致学习兴趣开始逐渐丧失,学习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新课改提出:"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鉴于此,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到让品德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回归学生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拉近学生和品德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品德课程达到乐学、爱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处于世纪之交的小学教育,正从多方面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的教育;是以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3.
余敏 《孩子天地》2016,(5):97-98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只有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使儿童快乐幸福地生活。我仅就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分别以“我爱小动物”、“交通安全很重要”、“爱护公共设施”为主题匕了三节课。结果,第一节课我们被动物尸横遍野的画面所震惊,第二节课又在哀乐声中被交通事故中失去亲人的家属呼天抢地的样子所震撼,第三节课大量的公共设施被毁坏的图片更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展示活动结柬后,有的老师认为反面的事例太多。给学生的都是负面的影响,没有体现课程积极的影响作用。还有的认为生活中确实有大量这样的事实存在,教学就应该贴近现实生活,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声像鲜明的图片和录像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可以引起他们的震撼和思考,从而反省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现实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而我们的新课程就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9.
毛明珠  耿博 《山东教育》2010,(10):50-51
<正>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着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使儿童的道德认知在现实生活中提升。一、重视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追求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历史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的凸显,品德课容易变成历史课。其实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因此,德育课中的历史教学必须还原德育课堂本色,即"回归生活"。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一、把握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