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一)句感师:课文读熟了吧?生:读熟了。师:告诉我,"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这是一个关键句。阅读要学会找到关键句。一起读。(师在"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下画横线。)师:关键句里,还有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将课堂比作旅途的话,语文教学就是师生行进在"语言文字"之路,品味其魅力并不断提升其运用能力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因步履匆匆而错失风光无限。此时,我们须调整前行节奏,让语文的芬芳散发在"进""退""停"之间。一、跨前一步的精彩都说语文课堂教学"要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但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却常是"有去无回",有着踟蹰不前的遗憾。例如案例一:《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事例"的教学。(学生默读,圈画出体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句批注后交流)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生1:我从李时珍"从小就立志学医"看出他小时候就有一个远大志向,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可见他目标专一。  相似文献   

3.
唐爱莲 《四川教育》2015,(Z1):38-39
【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片断("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以上是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师:同学们,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生1:我的感悟是,"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只要认准自己的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借物喻理,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文中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以此印证论点的正确性;篇尾又引用反面事例“天上的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4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说起,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设计理念】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题耐人寻味、值得推敲:水乃至柔之物,石乃至刚之物;滴——力量微不足道;穿——穿破,力量极大。以此激趣,必会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作者在介绍奇石之奇形成的原因之后,承接奇观,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奇观的缔造者——水滴。到底是什么力量,才使得至柔之物"水"滴穿至刚之物"石"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这两点水滴才能滴穿石块,成就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这与文中所说的"锲而不  相似文献   

7.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而获得成功的事例,这些事例会给读者带来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假如我们能有像水滴那样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对小学生写作来讲也一样,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模仿一些成功者的经验,不要局限于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还要在模仿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就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滴水穿石的启示》实际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本课讲了什么道理?(生答)师: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课文的第3自然段就摆出了三个名人事例,请细细默读这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们确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圈画出关键词语,写写批注。(几分钟后师生交流体会。师相机指导朗读。)师:三个事例学完了。后面一个省略号代表什么呢?生:表示还有许多事例。  相似文献   

10.
马彩云 《中国教师》2010,(Z1):449-449
<正>在《荀子·劝学》一文的教和学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础的知识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最重要的是达到学习本文的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并且在本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我们则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1.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22课。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刻领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滴水穿石”精神。在教学的预设过程中,如果进行合理的变序教学,将会突出教学重点、厘清教学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跟,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南怀瑾曾说: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专注某一点,呼吸自然和思想结合在一起,这叫专一精神。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反之,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不管搞什么研究,做何种事情,都需要专一。以专一的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专一的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1,(12):1-1
学习不能马虎,要静心。心静才能专一,专一才能学成。心欲专。凿石穿。心不分,学业精;心不专,学难成。  相似文献   

14.
<正>1.家庭作业的布置目的要求明确,使学生"有的放矢"。美国心理学教授埃德温·洛克于1968年提出了目标理论。他认为:"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2.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围绕趣味性原则,使学生"乐此不疲"。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  相似文献   

15.
正一、谈话导入,紧扣观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你们还记得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吗?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师:是呀,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是因为它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由以往专一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了全能型人才,英语人才也不例外。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理念"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各单位、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蚓无瓜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在荀子看来,蚯蚓的成功是因为专一。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成功离不开专一的态度。做事专一,心无旁骛地追求心中的目标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小男孩从小患有口吃,性格孤僻。一次偶然,他听见也曾经患有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的精彩演说,便决心认真接受口吃治疗。其间,他明白了一个道  相似文献   

18.
你说,我说     
那天你忽然拉着我跑进新华书店,我正惊喜于你居然主动想要看书,然后一本《金秀贤:来自星星的男神》就甩在了我面前。我疑惑地抬起头:"这人谁啊?"然后你珍爱地抱着那本写真,没好气地瞪我一眼:"金秀贤啊,这都不知道,《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顺便又面露羞涩地补一句:"我男神。"你说他是俊美多金的外星人,拥有强大的超能力,是你钟爱的冷静知性的类型。重点是他还痴情专一,为丑小鸭女主角甘愿生病、甘愿放弃回母星。我说那都是编剧精心设计专门用来骗你这种无知少女的。先不论外星人是否会以这  相似文献   

19.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从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入手,列举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阐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我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滴水穿石"的情景再现,  相似文献   

20.
人生目标——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莉 《班主任》2006,(1):13-14
一位著名作家曾说:"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始终如一地把他的能力对准了这一方向的人."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名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有明确目标,并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目标不明确的人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目标明确的人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由此,卡耐基得出结论,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人生有无目标.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之辈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而一个有目标的人,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奋进,他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