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月夜中宁静的大海的景象。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当作一个个乖孩子,把大海当作温柔的母亲。作者联想到,在这宁静安逸的深夜里一切都和大海妈妈甜美的睡了。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美文。文章写的是海,是人们看到的浩瀚大海;文章写的是海,是人们看不到的海——心海。文章写出了大海的壮丽,乌云、涛声、激浪、蔚蓝、巨浪……凝结成壮丽的画面,这是人们看到的大海,绚丽无比的大海!大海,展示在人们眼前的是宽广美丽的景象:目光无法穷尽的蓝;大风席卷的巨浪;叩击人们耳膜的涛声;阳光下散射出无边的色彩……作者描绘的大海的生动画面,令人何等心驰神往。这是作者笔下的可见的大海。然而,海的另一面却没有反射到天空,没有反射到人们的眼球里,而是珍藏在人们的心里,同样引起强烈的波澜,那是人们心中的大海,也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赖伟萍 《广西教育》2006,(7A):54-55,65
一、教材分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月夜中宁静的大海的景象。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当作一个个乖孩子,把大海当作温柔的母亲。作者联想到,在这宁静安逸的深夜里一切都和大海妈妈甜美的睡了。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和他的妻子在一个海岛上看到的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颂。二、课文简析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前四个自然节),记述到海岛的时间、海岛的特点和住处位置的优越。第四自然节,在结沟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写“每天潮来的时候”的见闻和感受,既具  相似文献   

5.
【说明】《听潮》描写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文章抓住景物变化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讴歌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板书可把重点放在“大海沉睡图”、“海潮初涨图”、“大海怒潮图”三幅图画面前听潮所闻的音响上,揭示大海之美和作者溺爱大海、歌颂大海壮美和伟大力量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大海的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了《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讲读课文,在懂得了什么是用词准确,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及用词准确有什么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作者怎样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事物和表达感情的,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之形成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是体会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理解作者以“大海的歌”为题的用意。  一、整体入手 理清思路《大海的歌》以作者游览的行踪为序,对“码头上”、“海港里”和“大海中”三处典型地点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  相似文献   

7.
一、课文悟读1.《致大海》《致大海》是一首对自由的赞歌,也是普希金自己的憧憬与苦闷的表白。自由是大海之魂,也是普希金一生的追求。他赞叹大海,“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并借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来展示自己的性格特征。在诗中,诗人把大海比作“自由”的元素,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同时抚今追古,抒发自己的感想。全文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淋漓酣畅、洒脱自由,而且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大海有了灵性,有了情感,并成为可以和作者对话的自由不羁的英雄,更有助于作者感…  相似文献   

8.
作者郭风生于莆田,长于海滨,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无涯无际的大海,不仅给他带来过无穷的乐趣,也陶冶了他的心灵和胸襟,他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也有着大海的启迪。《百合花》正是作者通过对海的赞美,来表达对海的赐予的浓烈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9.
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小鸟”、“戒指”、“房子”、“大海”等,其中“大海”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全篇,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大海”这个意象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尤其在小说结尾,通过埃德娜投身大海了结自己生命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大海的歌》一文的写作有其特殊的背景。战乱之后的祖国,贫穷落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但勤劳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张张白纸上绘出了一幅又一幅祖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工业建设(海港建设、石油工业)突飞猛进,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由此,作者触景生情,用深情的笔调,借《大海的歌》讴歌了祖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课文按位置转移行文,其重点是写海港景象的第二段和写大海景象的第四段以及海水的变化过程。作者把“瞭望”、“极目瞭望”到的海中之景(码头的繁忙景象、祖国的石油钻探船、海水的色彩)既清晰又…  相似文献   

11.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破疑解。比如,《海滨仲夏夜》中,作者描绘了海滨宁静、优闲的生活场景,但不少学生并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想像不到、也体会不到大海那种宁静优雅的场面,对大海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深的感受。多媒体的应用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它能够通过画面把大海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的展示加深了学生们对大海的情感,激发了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浪消失了,水还在。灵动,也是沉稳。沉稳,亦可灵动。作者的视角很独特。本文表达主题的载体是“水”,似乎没有跳出“材料”的窠臼,但读完全文,便感到作者真是匠心独运。作者没有从一般意义上写水的灵动,而是通过写山间溪流从山顶到大海的流程以及在这一流程中“水”的感受及认识,形象而辩证地阐释了“灵动”与“沉稳”之间的关系:“灵动”的溪流最终汇成了“沉稳”的大海,然而,“在大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说明] 《大海的歌》主要讲了作者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物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为理解“欢乐的歌”、“一曲新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课例](小学语文《大海的歌》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说大海唱着欢乐的歌呢?请同学们想想作者这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作者这时会看到朝阳、蓝天、白云、碧海。 生:会听到海鸥的叫声、汽笛声、机器声、水撞击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跳浪     
我去过华山、白云山,领略过高山的挺拔和雄伟,却一直不知道大海的神奇和辽阔。今年暑假,妈妈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带我去日照看大海。一到日照我就立即“嗅(xiu)”到了大海的气息,听到了大海的  相似文献   

16.
《海滨小城》是一篇描写海边城市美丽景色的文章。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画面中领悟写法。一、启发想象,进入画面先从整体入手提问:课文写了海演的哪些景物?(大海、海面、海滩),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园、街道)。再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启发他们想象画面: 展示海景图。让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重点体会大海、天空的色彩。从海边的沙滩上躺着的贝壳,到靠岸的捕鱼船队,体会作者是怎样由静到动来展示画面的。作者集中摄取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镜头,表现了小城美丽而又整洁的市容,教师可引导学生着重体会这三个特写镜头所再现的典型形象。小城的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树叶香气飘逸,花开如云。这是小城庭院的镜头,要突出叶绿花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现代著名诗人,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16岁考入北大, 后执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诗作有《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篇  相似文献   

18.
留溪园     
女孩的家离大海很近。每天,她都会拉着妈妈的手到海边走上一会儿。女孩喜欢海风抚过面颊的感觉,喜欢海风携带过来的属于大海独有的气息,喜欢聆听大海时而厚重、时而清脆、时而柔曼、时而激越的歌唱。她说,那是大海在与她作心灵的沟通。每当女孩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她总会来到海边,面对着大海,很快就忘记了烦恼。  相似文献   

19.
台湾看海     
正对生在高原,长在高原,工作在高原的我来说,看海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张开双臂欢呼着奔向大海,拥抱大海。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忘记一切。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年轻十岁。……我们从桃园一直顺着台湾海峡南下,到高雄,到台湾的最南端巴士海峡,然后又从台东一直逆时针方向沿着太平洋北上到台湾北部的东海,整整绕台湾岛环行了一圈。一路上,蔚蓝色的大海始终在眼前翻着巨浪,涛声不绝于耳。海边的景色变换着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20.
狗熊看海     
山里的三只狗熊听说过大海,但没见过大海,于是决定去看看大海是个什么样子。它们分别从山里来到了海边。大狗熊到海边的那天,大海上开放着一朵朵浪花。哦,大海原来是这样的平静啊。二狗熊到海边的那天,大海上风很大,波涛翻涌。哦,大海原来是这样的可怕呀。三狗熊到海边的那天,正好船队从港湾出发,大海上扬起了一叶叶白帆。哦,大海原来是这样的情景呀。三只狗熊回到了山里,谈起对大海的印象,却发现三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它们争得面红耳赤,都坚持自己看到的才是大海的样子。这时,一只雄鹰飞了过来,对三只狗熊说:“把你们三个看到的加在一块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