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北京残奥会看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残奥会已经成功落幕,而其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并结合北京残奥会整体现状,剖析我国残疾人体育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大组成部分方面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4年雅典残奥会女子举重竞技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是我国残奥会战略的重点项目.为使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更好地备战雅典残奥会,以2004年IPC组织提供的世界最新排名、2002年第三届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2003年非洲锦标赛成绩为重要依据,分析各国女子举重的竞技实力,并前瞻雅典残奥会女子举重队出现的竞技格局,为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队有效地备战雅典残奥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到二战后发生了实质的改变,从排斥、嘲笑到理解、尊重。这一认识的进步,体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残疾人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体育精神甚至超越了常人,赢得了尊重,成为了榜样。二战后,始于体育康复的残疾人体育,演变成残疾人体育竞技,后被奥林匹克运动接纳,竞技体育使残疾人认识到了自身价值,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体育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和有乐趣。残奥会和奥运会的结合,使残奥会更具观赏性,吸引了媒体和观众,残疾人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包容。体育的康复功能和体育比赛的桥梁功能在残疾人体育中再一次得到验证。残疾人体育被大部分体育组织接纳,但智障和精神问题人群仍被体育组织和奥林匹克运动忽视。  相似文献   

4.
残奥会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同时也致力于传播新的残疾观念、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而媒介作为传播残奥会的重要载体,它对残奥会的新闻话语建构影响了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因此本文以1984年到2018年《人民日报》对夏季和冬季残奥会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其新闻话语的建构和演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新闻话语背后的不同残疾模式。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残奥会的报道经历了"伤残""残疾"和"残健融合"三个不同的新闻话语阶段,这些新闻话语受到"残疾人慈善模式""残疾人医学模式""残疾人社会模式"等不同残疾模式的影响。从联合国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最新议程来看,在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报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残疾模式以及通过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的社会目标建构更加多元的新闻话语,以便建立一个更加文明和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男子举重是我国2008年残奥会战略重点项目,通过对2006年世界残疾人男子举重锦标赛比赛成绩、IPC最新世界纪录和2004年雅典残奥会成绩的比较,对当今世界残疾人男子举重竞技格局和中国残疾人男子举重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了北京残奥会前、后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厘清并评价北京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路径,旨在实现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体育教育”这一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从组织机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教育,都将残疾人归纳到“特殊学校”,与普通体育教育(健康人群)“分而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主流的体育教育发展框架下,面对残疾人体育教育是“分离”而非“融合”的态度。基于融合视角探讨残疾人体育教育,一方面立足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效率不受影响,“残疾人”作为一个变量融入体育教育主流形态中不会对固有变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要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回归主流”技术路线实现残疾人人格健全和地位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融合体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体现出巨大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是残疾人体育教育的主旨所在。针对当前残疾人体育教育生活意义缺失的问题,应以生活为目标批判工具理性对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束缚,以生活为源头还残疾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品性,以生活为根基强化残疾人体育教育与生活的关联。坚持回归生活是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倡导"以人为本"的残疾人体育教育以实现对目前残疾人体育教育偏离航道的归正,并注意实现残疾人体育教育研究方法的人学转换。最终,从观念引领和实践指导两个方面发掘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建构生活。  相似文献   

9.
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在《国际奥委会技术手册》中,被称为“奥运会(残奥会)的脸面和形象”,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境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历届奥运会(残奥会)组织者的高度重视。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们都期望奥运会可以成为他们今后能够时常记起并讨论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和指导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在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诠释、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涵盖需求、供给、保障和评价体系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体系,并对框架体系内的各组成要素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框架是一个涉及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产生、形成、实现和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对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框架的构建,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理论支撑,进而推动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事和釜山亚运会收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大赛事期间体育节目收视率大幅上扬,妇女、儿童等非传统观众群体踊跃参与观赏活动,对两大赛事的观赏呈现"全民性"特征.两大赛事收视状况的区别:奥运会对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亚运会的拉动作用;釜山亚运会集锦类节目收视领先,雅典奥运会直播类项目收视领先.原因在于亚运会我国选手夺金点众多,亚运会金牌含金量也比不上奥运会金牌,电视观众不可能全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因此集锦、快讯类节目成为收视焦点.奥运金牌得之不易,通过直播类节目目睹我国选手的"夺金时刻"成为观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体育溯源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残疾人体育的起源、发展、国际立法、残疾人体育组织以及发展趋势等做了详细论述。研究表明,残疾人体育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人性化、科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残障人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残障人体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残障人体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种类的残障人体育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残障人种类有几种,社会对不同种类的残障人认识状况不同所造成的。因此,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残障人体育历史演变,考察不同种类的残障人体育启蒙与发展,展望二十一世纪残障人体育,创造残障人与一般人一样能够随意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环境,提高其社会及人们对残障人的认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鄂豫皖老区小城镇群众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省老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且三者在体育锻炼行为、经费来源、锻炼场所、体育人口现状以及参加体育项目、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三省老区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第8位,总分第9位的成绩.九运会成绩反映出田径、游泳、射击、水上项目是浙江省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但是也存在重竞技项目水平不高及其它项目缺项较多的问题.浙江省运动员在2003、2004赛季中有了新的进步,并在雅典奥运会上有突出表现.展望十运会,浙江省竞技体育具有进一步向上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残疾人运动员在各种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批年龄大、职称高、运动员等级高、教练年限长的教练员队伍发挥了关键作用.残疾人运动员的"生活剪刀差"是他们刻苦训练的动力,残疾人运动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奖励对他们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江苏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专业化管理、情报服务作用、委托培养形式,推动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成功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及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客观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北部湾经济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为切入点,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体育特色。对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