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5-346
上海应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的方海平研究组与樊春海研究组合作,通过理论计算发现,把单层石墨烯放在金(111)表面形成的复合结构,可以稳定吸附DNA分子,进而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在实验上很好地验证了该理论研究结果。这一复合纳米结构因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有望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纳米器件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06-I0007
日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式公开宣布,该院已经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原子层平面薄膜,可以作为制备新型触摸屏的核心部分——透明电极的材料。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浩飞介绍,石墨烯只有0.34纳米厚。  相似文献   

3.
陈彧 《科学中国人》2010,(11):75-75
石墨烯已展现出在生物纳米技术领域迷人的应用前景,包括DNA传感、蛋白质分析和药物运输。然而.石墨烯用于细胞内检测器和原位分子探针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们设计了适配体一羧基荧光素(Aptamer—carboxyfluoresce.n.FAM)/石墨烯氧化物纳米片层(Graphene Oxid eNanosheet.GO—nS)纳米复合物来研究其用于活细胞内分子探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5
寡聚噻吩既是制备高性能纳米器件的重要功能有机分子,义可用作模型化合物来研究有机电子传输的基本问题,因而其组装行为和单分子性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系统研究了寡聚噻吩分子的组装规律和组装结构。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技术(STM),发现寡聚噻吩分子不仅本身可以形成稳定的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碳纳米管(CNTs)是管状纳米级石墨晶体,为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由日本科学家于1991年发现。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其原子排布与键合方式、尺度及拓扑学因素等,赋予了其极为独特的结构和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4-344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王强斌课题组与武汉病毒所纳米生物学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天然病毒纳米颗粒结构进行改造,实现了病毒纳米颗粒表面特异性功能化,并以此结构为支架,高效构建了病毒纳米颗粒内部包裹一个量子点、表面含有特定数目(1—12)的金纳米颗粒的三维离散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64-465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王强斌课题组采用共热分解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TC))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n(DDTC)2)的合成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紫外/蓝一近红外双荧光特性的火柴状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研究同时观察到随着尺寸的增加,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的双荧光特性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78-678
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苏党生研究员、张建研究员、王锐博士与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克罗地亚研究人员合作,借助在纳米金刚石表面上高度弯曲的氧掺杂石墨烯活性结构,在无氧、无水蒸气保护的低温条件下实现了乙苯直接脱氢制取苯乙烯.其催化活性大约为工业氧化铁催化剂的3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271-271,171
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组最近在宏观尺度上提出了独特的锂硫电池三明治正极结构的思路,即利用轻质石墨烯集流体替代传统的锅箔,将纯硫涂覆到石墨烯集流体上,与涂覆石墨烯的隔膜组成三明治正极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7-187
自2004年Geim发现石墨烯(graphene)以来,石墨烯受到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发现四溴芤酰亚胺在碘化亚铜和L-脯氨酸的活化下可以实现多分子间的偶联反应.得到了不同尺度大小的并茈酰亚胺,实现了酰亚胺基团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带的高效化学合成,通过高效液相分离了两种三并芤酰亚胺异构体,进一步结合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明确阐明了其结构。此外,研究人员还系统地总结了芤酰亚胺和二并、三并芤酰亚胺的结构、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11.
据德国卡斯鲁尔技术学院(KIT)网报导,其下属功能纳米结构研究中心以三维结构培养目标细胞获得成功。有意思的是,科研人员在支架上给目标细胞提供了微米细小的"把手",以便细胞粘附,而细胞只能粘附于这些"把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9-800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吴立明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全局粒子群的优化搜索算法与第一性原理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成功地预测了能隙为1.09eV 的二维平面SiC2硅碳石墨烯(g-SiC2)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张锦 《科学中国人》2010,(11):74-74
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识别相结合是纳米技术向新型分子诊断工具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们公布了一种基于多色荧光DNA纳米探针的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GO),通过GO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均质溶液中快速、灵敏地选择性探测DNA靶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I0004-I000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纳米尺度科学和工程中心主任张翔(音译)领导的科研团队将石墨烯铺展在一个硅波导管的顶部,建造出了这款能打开或关闭光的光调制器(调制器是控制数据传输速度的关键),其调制速度目前为1吉赫(千兆赫),但从理论上来讲,未来单个光调制器的调制速度可达500吉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16-216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李建奇研究组的杨槐馨副研究员、宋源军博士等人利用低温原位电子显微镜技术在Fe2OBO3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无公度调制结构及其对应的从室温几个纳米到低温数百纳米的随温度逐渐演变的反相条带状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全钒液流电池(VRFB)由于具有高容量、响应快、耐过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是电网、风能以及太阳能的理想储能方式之一。然而,VRFB的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问题在于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较低(一般为碳毡或石墨毡),从而影响了电池的储能效率。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以提高电化学活性位点。最近的研究发现:石墨烯能明显提高VRFB的效率。主要源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可有效降低电极接触电阻,促进电荷的有效转移。另外,石墨烯的巨大比表面积可显著增加钒离子的活性反应位点。要让石墨烯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发挥出显著效果,主要应实现两方面改进:(1)避免其在电极上简单堆积而限制电极的有效活性面积;(2)改善其与电极间的结合强度,以增强体系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CL(CompositeLight-weight)结构体系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该体系属于剪力墙结构,是由CL复合剪力墙、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现浇楼(屋)盖连接而成的整体现浇结构。对目前新农村建设、节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靖 《科技通报》2012,28(4):193-194
复合薄膜电容器的复合薄膜是一种层状的结构,在本文中采用的是石墨烯与纳米纤维间隔相容,使电容器的机械性能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加了它的柔软性,通过实验也进一步证明,复合薄膜电容器的电导率是传统纳米纤维薄膜电容器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10,(7):8-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0日报道,美国一联合研究小组称,他们在利用石墨烯制造纳米电路领域获得了突破:设计出了简便、快速的纳米电线制造方法,能够调谐石墨烯的电学特征,使氧化石墨烯从绝缘物质变成导电物质。  相似文献   

20.
纳米材料的广泛研究为纳米结构薄膜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类似生物材料的有序纳米结构,技术也已经较为成熟.本文采用聚乙二醇(PEG)作为有机添加剂,通过控制PEG的量,可以制备出更小尺寸和形状的二氧化钛薄膜纳米颗粒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