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不竭。”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小,观察能力不强,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不竭。”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小,观察能力不强,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怎样反映真实情感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  相似文献   

6.
宋锦玉 《学语文》2010,(4):49-49
一、“主题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可见,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更重要的是,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没有情感培养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作文教学。但是情感并不是孤立的、游离的。它不是写作时那种茼单而短暂的避趣,而是写作全过程中持久的内驱力。这种情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情境。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最头痛的不是写不出优美的语句,而是不知道写什么,不是害怕写成流水账,是不知道哪些应该是写作重点,其实写作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和情感的抒发,作为教师应该在平时上课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灵感,为写出更好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注意培养学生论辩的激情,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因素直接作用于写作的全过程。鲁迅就曾说:“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从文章学的角度看,情是文章生命中流动的汁液。议论文虽“以说理为上”,但也要“以情动人”,以气势感人。而一些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不是情寡,就是势薄,无感人至深的力量。这与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论辩的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常见到这样的指导课:课堂静如死潭,学生如居于“无情谷”,满耳朵是如何确定论点,如何使用论据。学生一点也不“热”,一丝情也没有,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情寡势寡,因此,我认为,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调动中学  相似文献   

9.
在指导职中生作文时,我注重了利用作文指导课,引导他们冲破“言之无物”的误区,使他们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 大千世界,浩瀚人海,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情每景,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多留心,都可以写出来,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但学生写作文时,往往看着文题发呆,叫苦不迭,这种现象就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或“知道写什么(人、事),但不会写得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进入初中阶段,许多同学都很想知道初中作文方面的一些技巧或方法。其实,在七年级作文写作起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真”,也就是说要写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细节,更要写真实的情感。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在谈及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不足的时候说:模仿性的作品较多,而自己心性流露的作品较少。来自于知识演绎的作品较多,而来自于生活体验的作品较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头痛,不知道写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学生的“不知写什么”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把中学作文教学搞上去呢?先谈解决前一个问题,即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  相似文献   

12.
作文的境界     
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写作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及对生活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码字,不是完成作业,更不是应付考试。寡淡无味、缺乏真情、千篇一律、思想平庸,这是我们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原因何在?就在于我们  相似文献   

13.
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的能力 ,调动学生写作练笔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写作练笔的内驱力 ,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呢 ?在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情感教育 ,引发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写作练笔也是如此。据我了解 ,有的学生害怕作文 ,厌烦作文 ,面对作文题长吁短叹 ,无从下手 ,并不是不知道作文的重要 ,关键是对作文没有兴趣。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用情感教育来引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写作…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感色彩“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章要贯穿情感,以情感为“经线”联成,“此立文之本也”。没有情感,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因此,写作中要突出情感色彩,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是在情感动力影响下进行的。作文写作中要突出情感色彩,首先要做到情感真实自然,切忌故作姿态,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情不自禁的自觉发挥,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它或寄情于物,“情景交融,物我双会”;或情化自然,借物言情;或化实为虚,状物表情;或神思飞扬,想…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那么,显然违背了作文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载体,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愤怒出诗人”、“情动而辞发”等都说明情感对写作产生的影响。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渗入情感因素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走进生活,积累情感体验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家庭可以说是学生体验情感的重要“基地”。那里有…  相似文献   

16.
彭呈友 《文教资料》2005,(35):131-132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注重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改变命题形式,由题激情。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念高小时写不出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对自己出的题目《西海子游记》竟写了足足五册作文本。由此看来,突破传统命题方式的“瓶颈”,确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命题形式,努力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样是写“我的同学”,采用“对号入座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介绍读出,让大家评价他写的是谁,…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的文艺理论 ,主要是建筑在孔子儒家“诗论”的基础上 ,他从文艺作品的“情感”表现和交流方面重新解释了“兴观群怨” ,并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再创作的过程。王夫之十分重视“情景”在文艺作品中的作用 ,认为“诗源情” ,“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 ,而这样的“情”又必然是自然纯真之情 ,所以他反对任何由于只追求字句、词藻的表现形式而损害“情感”自然流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学生随笔写久了,就会出现情感疲惫和思想疲软的现象:写作逐渐变得不着边际,散漫而缺乏文体感,“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引起了我的重视。我知道,他们不是不想用文字倾吐自己的心声,也不是不想用笔记录生活的真实、抒写生活的感受,而是有以下两方面问题困扰着他们:⑴生活基本上是单调的,而且这种“单调的生活每天都在单调地重复着”,“琐碎的生活细节会侵蚀着细腻的感情,会因钝化而恐惧写作”;⑵真实自由的写作,因缺少言语技巧的指导,影响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尝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课时我说,今天我们做一件好…  相似文献   

19.
正刘勰《文心雕龙》里有名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此句流传甚广。但此句的后半句许多人不知道,"我才之多少,将于风云而并驱矣!"简单地说,前两句是强调无论写山还是写水,都要有情感;后一句则强调同时要能够再现客体的物貌特征。写作既要抒发主体的情、理、志、气,又要描摹客观对象。刘勰归纳写作路径为两种:一种是"为情而造文",另一种是"为文而造情"。直白地说,一种是外在的风物触动了自己的情感,因而提笔写  相似文献   

20.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的素材,提炼于生活,却又升华于作者的空间。我们如何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呢?这就需要我们要教会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流露,这种流露不是虚伪的夸张,而是要把生活中的素材有感情的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