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但实际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人人爱,学生的优点人人喜欢;面对差生,有很多教师嘴上不说,心中则早已生厌,面对学生的错误,更是雷霆万钧,百般指责。但我认为,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没有不好的禾苗,只有不好的农民一样;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学生像茁壮的禾苗一样只需教师的稍加指导即可蓬勃发展,而差生才真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学生的错误才是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实现教书育人的关键点。谁正视了学生的错误,谁才是真正爱学生,谁才能真正领会到什么是教育,真正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点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地发展。曾经有人用"警察与小偷"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让许多人一提到教师这个词,就会产生师道尊严的印象。其实,优秀的教师应该无论是课上、课间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  相似文献   

3.
一位专家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缺乏‘正确‘喻快的体验,他们缺的是‘错误’挫折体验."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都不大愿意正视自己学习上的错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善于发现、挖掘课堂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也是美丽的. 一、设错施教,激发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人为地恰当设置一些"错误"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错误考验中"摔倒",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的判断、辨析、选择等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所谓“护短”,就是为自己或与自已有关的人的缺点或过失辩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护短持指责态度,认为护短是不能正视错误的一种表现,是溺爱的代名词。而我却不以为然。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护短是教师对小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理智的爱。这不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消极迁就,而是原谅他们的年幼和不成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那么,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的缺点或过失,如何巧妙地为他们辩护,让他们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呢?笔者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  相似文献   

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给每个学生一点爱的阳光,就会感受到温暖,会  相似文献   

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给每个学生一点爱的阳光,就会感受到温暖,会开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给每个学生一点爱的阳光,就会感受到温暖,会开得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关爱学生,撒播师爱。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最好体现是耐心。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偶然犯错误难免,这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正视学生的缺点、错误,能以宽容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人说,爱一个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几年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而爱一个有缺点的孩子,才是教师爱心的真正体现。我班有位学生张旭,由于成绩过差,跟不上课,经常违纪。而被迫随班复读的一名学生,由于该生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教过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憾、生气,然后以严肃的态度、严厉的语言批评、呵斥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如果能够出于平常心,施以爱心,耐心地引导、说服,善待学生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了。善待学生仅仅只是爱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爱,更是一门艺术。所以,仅仅是善待学生的错误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欣赏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班主任 ,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有时尽管很辛苦、很负责、很周到 ,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一、赞美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 ,没有这种爱做基础 ,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 ,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 ,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 ,必将失去赞美的效果。教师应学会赞美的学问。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 ,所谓善于赞…  相似文献   

13.
以爱育爱     
<正>爱是教育的前提,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更是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法宝。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特教学校中,教师应让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理解和尊重是关键。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人格。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循循善诱,一味训斥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教班主任要从爱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真心帮助特殊学生健康成长、融入社会。教师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却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于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爱。爱学生,但不是盲目地爱,而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学生的言行,既重视对其优点、成绩和进步的适时赏识、表扬,又重视对其缺点、不足和错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及时指出、批评、纠正和引导。这就是对学生教育的严。缺少了“严”,爱便会流于不负责任,教师之爱应包括并表现出对学生的严。教师对学生之严应该有以下含义:①面对学生提出发展目标的明确性;②对学生要求的严格性;③对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要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一个学生来说,老师的冷漠有时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老师的关爱有时却可以塑造一个学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会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开发他们积极发现创造的智慧。我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我们更应该让爱伴随着教育一起流进孩子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6.
有一首歌叫《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每当听到那优美的旋律,笔者的心就会情不自禁地在颤动。如果我们把它引入到教学中,特别是对待班级里的那些差生,真是意义非凡。因为爱是教师的崇高美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洒向他们的是真挚的爱,就能够缩短教师与他们之间的感情距离,赢得他们的信赖,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结合平常的工作实际,谈谈转化后进生的一些体会。一、教师必须有赤诚的爱心,坚持“五个优先”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也就是说,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  相似文献   

17.
爱是一个人活着最基本的要求:有了爱,才会懂得关心;有了爱,才会知道感恩。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关注他们良好情感的养成。尤其是在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抓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作为教育的手段,师生之间的交往就缺乏通道。这是每个教师都懂得的常识。但是,在施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受感情好恶的支配,犯“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难看的孩子爱不起来”这样一个普遍的错误。正是这一习惯性的错误,致使我们有意无意伤害着他们的自尊心;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这常见的三大偏差严重地制约了对差生的转化,应该引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充分注意。班级中的学生肯定有差异,作为班主任,选优秀生作干部、当助手,自然与他们接触多,距离近,感情深,这也是正常的。可是,这样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时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和教育学生?从乡镇小学到城市小学,同样是小学教师,但教师面对的学生却有很大区别。这其中不存在角色转换,但却有适应新环境、面对新学生的问题。在与城乡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因素对教师的施教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城乡学生的差异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小学生好游戏、好模仿,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等。我们教小学生必须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学生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就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20.
马秋霞 《河南教育》2009,(7):101-101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积极活动的过程。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很亲密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奉献真挚的爱。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