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说家刘庆邦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他众多的小说中勾画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透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书写,他用文字抵达了这些女性内心的情感深处,表达了一个作家对她们的关注。而《鞋》作为刘庆邦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体现了他写作上的这一倾向。  相似文献   

2.
高飞 《文化与传播》2023,(1):22-26+31
法国女作家科莱特以其独具自然风格的散文享誉法国文坛,反男性中心的情感小说更是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代表性文本。其晚年作品《花事》是一本由22篇散文汇编而成的文集,文本大都以花的品种为标题,不仅惟妙惟肖地临摹出花与之生活场景,并且以花喻指女性生命,引领女性拥有诗性人生。但诗意浪漫与诗性崇高并非意味着与现实脱离,《花事》一书植根于女性的现实处境,聚焦平凡女性,直击社会现状,并对女性衰老做出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晓聪 《新闻世界》2011,(8):250-251
情感类栏目一直是都市报纸副刊强力打造的重点,一般以普通百姓口述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由记者聆听记录的方式刊登。本文采集了《楚天都市报》2009年9月1日至25日共25个样本着重分析"情感讲述"中的女性形象,并依据女性主义的观点和文化角度做出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女性与传播研究的背景,本文对1990年始《中国妇女报》和《重庆晚报》中的女性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横向比较两份报纸,分析国内党报与都市报在构建女性形象上的异同,使女性形象研究更加立体。总体来看,《中国妇女报》构建了一批自立自强,并具有较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形象,并且关注每个时期女性群体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最新进步。《重庆晚报》对女性的评价态度越来越客观,但依然没有摆脱少许偏见。通过横向对比发现,社会普通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与国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解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三个奶爸》讲述青年人因为抚养孩子而逐渐成长并且开始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青春励志故事,拥有现实热点问题的冲突叙事和当代青年的情感聚焦。通过对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的关注,强调电视剧作品与人文社会的关系思考,分析其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展示当代都市青年心理特征和情感表达,从社会观照的现实角度分析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半边天>为例,运用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当今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性时所持的社会性别观念和媒体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绿桐 《声屏世界》2021,(11):49-50
《山海情》是一部更多以男性形象为主的扶贫群像剧,在扶贫工作中,男性本身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机会,女性大多是被动与无奈的,但是其中塑造的李水花、白麦苗等女性角色却体现出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坚韧、聪慧能干的形象.文章试图从《山海情》中对女性的内在表征、外在表征以及扶贫剧中女性的叙事功能角度,来探讨女性在扶贫剧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黄庆 《出版科学》2011,19(3):90-92
以《大都会》(Cosmopolitan)和《悦己》为例,对中美女性时尚杂志的编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女性时尚杂志在编辑思想上存在着引领时尚、倡导消费、内容多元、服务于美的共同点,但是在深度思考与广泛涉猎、独立声音与趋同化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9.
李玫 《新闻世界》2011,(7):204-205
时尚杂志作为当代女性的精神伴侣和"闺中密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优雅》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时尚杂志中女性的媒介形象建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时尚杂志依旧无法摆脱父权制下的窠臼,大众媒介在帮助女性认识自身独立价值、强化个体意识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媒体在社会新闻中涉女性报道为何多呈现出暴力实施者和暴力受害者形象?媒体采用怎样的报道策略以勾连起女性与"暴力"因素的联系?本文选取了139篇《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为研究样本,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闻事实,重点突出和"暴力"相关的新闻议题,影响受众认知;并且多选择形容词及描述性语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及归因评估.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若松 《新闻爱好者》2011,(14):137-138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柴静主持的栏目《看见》为案例,来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如何在采访提问中正确的表达记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关照;如何理性的报道受访者的情感;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的表达情感,这是本论文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于磊  韩璐 《新闻世界》2010,(6):57-57
本文以湖南卫视《8090》的17期节目为样本,分析其独特的节目定位、恰当的整体包装、充分的人文关怀、跌宕的故事情节、科学的嘉宾组合等创新之处,揭示其始终保持高收视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女性节目的产生给女性提供了一个诉说心绪的窗口。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喜欢倾诉和表达内心的想法,作为女性节目的主持人,只有善于倾听,有效地运用倾听策略,才能使谈话双方有效沟通,节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惠雨燕 《视听界》2013,(2):100-101
近年来,情感访谈类节目风靡全国,如江苏卫视的《人间》、贵州卫视的《人生》、重庆卫视的《情感龙门阵》、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等,女性是主要观众。其特点:谈话主题平民化、私密化,通常是普通人讲述自己遭遇的情感危机、心理困惑、家庭和婚姻矛盾等,期望借助电视这个媒介平台解决个人面临的现实危机、生活困惑;节目现场通常有主持人、讲述嘉宾、专家(心理、法律)、当事人等多方介入,主持人及专家参与现场调解,  相似文献   

17.
贺子卿 《视听》2021,(5):68-69
美剧作为美国价值观的一种集中表达载体,向来会根据时代要求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近年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愈发密切与全球女性主义势力的节节攀升,美剧中的华人女性形象也逐渐走出框架,更显多元.本文对美剧《初来乍到》中塑造的华人女性形象——杰西卡·黄、黄奶奶与伊莱恩·李展开话语分析,探究美剧对华人女性形象的再现机制变革及其深层...  相似文献   

18.
对台宣传工作中,亲情牌被屡屡提及,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更是多次做出明确的论述。福建媒体依托对台的地缘、人缘优势,在打好情感牌方面颇有心得。本文以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为例,介绍该栏目在形式、内容上对情感牌的经营、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效、经验,论述情感牌的多种可能性、拓展空间及重要意义。尝试对做好涉台新闻节目和对台宣传工作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樊怡君 《今传媒》2020,(2):111-112
本文采用调查法探讨了《爱情保卫战》节目的特点,探讨该节目对众多正在转型中的情感类节目的借鉴意义,查找了情感类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改进方法:情感类节目应坚持尊重隐私和弘扬真实相结合的原则,打造突破同质化重围,注重多元化、多维度与创新性,把握媒介融合大势与新媒体传播对接,从而着力解决情感类节目的低俗化、悲情叙事、窥私严重等问题。情感类节目是各类节目研究中相对冷门的领域,本文的切入点较为新颖,同时通过分析趋势、特点等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等理论对《非诚勿扰》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女性形象塑造对受众的影响,并试图从传播学视角解读节目塑造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受众对于节目中所传递出的"女性形象"符号的反馈中,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效果。这其中,不仅有媒介引导方面的偏差,也有受众对于信息符号的误读。作者认为女性批评——深入文化根源,探究女性主体意识的生成与表述——应是大众交友相亲类节目浴火重生的下一个突破口,而女性所真正关注的方面则可以通过这种断裂的或"潜文本"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