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夺走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可是,2005年1月3日<参考消息>引自<德新社>新德里1月2日电的消息报道:"在上周可怕的海啸灾难中,印度南部沿海村庄里挂在高杆上的大喇叭播出的发生海啸的消息,挽救了7000名村民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肆虐.震惊了全球。与此同时,另一场地震——围绕海啸报道的新闻大战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公民新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公民新闻",大家也许会感觉有些陌生,当我们提到因率先报道克林顿性丑闻内幕而闻名的德拉吉博客网,尤其是2004年12月东南亚的海啸事件以及2005年7月7日的伦敦地铁恐怖爆炸案  相似文献   

4.
没有预警 ,没有前兆 ,2 0 0 4年 12月 2 6日 ,一场由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 ,造成历史性悲剧。 2 0 0 5年 1月 4日 ,CCTV《东方时空》播出了一位北京游客张磊在泰国海滩拍摄的海啸DV画面。让人深思的是游客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还把汹涌的海潮当作难得的“美景”欣赏、拍摄。当他们撤退到安全地区看了当地电视才知道真相。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之后 ,媒体显示了超越国界的力量。引发了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捐助和救援行动以及海啸预警机制的筹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灾害 ,同样留给我们惨痛的记忆。在北京 ,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就有 :2 0…  相似文献   

5.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 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7.0级地震,其危害及影响远不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但却在发生之后占用了大量媒体资源,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过度报道"的探讨。"过度报道"是否有违新闻真实,本文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震和海啸,还有核泄漏、数千次余震……日本媒体第一时间发出了警报,NHK(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的主持人顶着安全帽高喊"请即刻避难!"在此次特大灾难事件中,NHK电视台等冷静而及时的报道、高度的专业品质,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以及引发的海啸成为日本二战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员数以万计. 地震灾害突发时的信息备受关注,而海啸警报的播报更是人命关天,分秒必争.广播电视以实时的迅速播报、覆盖广泛、简洁明了、诉求性强等特点在地震灾害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广播电视的作用也都难以替代.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末,有关"张国立高空写遗书"的报道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后续有关报道却让读者大跌眼镜,不禁对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我是在4月25日北京某报上首先看到第一篇报道——《张国立9000米高空写遗书》。报道  相似文献   

10.
4月28日至4月30日,在北京市政府新出台的《北京市公共卫生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5月1日正式生效的前夕,以"烟草、健康、经济"、"政府新禁烟令"和"北京无烟奥运"为主题的第五期"2008无烟奥运报道高级研究班"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陈峻俊 《新闻前哨》2005,(12):71-71
一图胜千言已是老生常谈了。印度洋海啸事件再次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正是由于图片的作用,使全世界的受众如临其境地参与了这次颠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9级地震带来的大海啸,使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家蒙受巨大灾难。纵观各大媒介,对这次灾难的图片报道大至分四部分:海啸前、海啸瞬间、海啸后灾难现场、国际救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这些图片强调了新闻的真实可信,使这次空前灾难给受众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 图片新闻的生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读: 第一阶段是图片话语“意义”的生产,即新闻传播工作者对原材料的加工。这也是所谓的“编码”阶段。海啸中的许  相似文献   

12.
程锐 《新闻前哨》2005,(10):24-25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所谓危机新闻,就是对这种“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所作的新闻报道,如2003年初的SARS事件、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及最近发生的伦敦连环爆炸案等新闻都属于典型的危机新闻。对危机及时作出报道,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宁 《四川档案》2015,(2):54-55
<正>2015年3月9日,日本著名办公设备及光学机器制造商理光公司宣布,通过"拯救记忆项目"(Save the Memory Project),已经成功将2011年"3·11"在日本大地震中受损或遗失的9万多张图片修复并物归原主。该项目由理光公司于2011年4月展开,搜集那些因地震或海啸而污损或丢失的照片,并对其进行修复。理光公  相似文献   

14.
"SARS"期间媒体应对策略发生变化是从2003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SARS防治工作之后,国内多家媒体对SARS的报道才进入了"核心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这次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所引起的恐慌,使得如何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并让公众充分了解,再次成为关注焦点。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传统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之后发生的核辐射危机,媒体也及时进行追踪,让远离灾难现场的中国受众对灾难的危害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6.
田宇 《新闻实践》2005,(2):8-10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这是近40年来全球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其引发的海啸波及范围之广、国家之多、损失之大均是罕见的。 新华社国际部将这一突发性事件报道视为重大战役性报道,根据总编室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迅速进行策划,制定报道计划,并根据事态的发展,调整报道重点。总体上说,这一重大战役性报道时间长、强度高、难度大,新华社的报道及时、充分,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而且现场感强,充分体现了新华社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地震(9.0级)2011年3月11日。截止到4月5日已经造成12468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万亿日元,日本经济有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加上海啸和核危机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产业链遭重创。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岁末突发的印度洋“海啸”灾难过去已经半年多了。回顾和总结前段时间世界各地媒体的报道,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众多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这次罕见的“海啸”。本仅以中央电视台的海啸报道为案例,进行分析。的确,在这场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及其后,中央电视台以极大的同情心跟踪报道了海啸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报道海啸的过程中,央视始终把“人”和“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友好邻邦遭遇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9.
为及时了解受众"五一"长假报道新闻信息需求,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于4月13日至17日进行了受众需求调查.  相似文献   

20.
"焦点访谈",是CCTV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每期13分钟.据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回忆,初衷嘛,很简单,是效仿报纸而增添的画面"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