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新闻类型偏好与性别、专业及性格特征的关系。对277名大学生进行新闻类型偏好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和EPQ人格问巷测试。调查结果为:首先,男学生喜欢硬新闻,而女学生喜欢软新闻。其次,理工科学生偏好硬新闻;文科和艺术类学生偏好软新闻;而医学类学生居中。最后,偏好硬新闻的学生性格更加内向、情绪更加稳定;而偏好软新闻的学生则性格更加外向、情绪更易波动。从而得出结论:不同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对于新闻表现出明显的类型偏好;不同新闻类别偏好学生的性格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偏好的新闻类型及其与部分人口统计变量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经T检验分析发现,在95%的置信区间内,性别、专业和年级对于大学生部分新闻题材类型的偏好产生显著性影响。文章从选择或然率、使用与满足等理论出发,对研究结果做出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传播理论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内涵的区别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进而让新闻理论的论述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新闻理论的类型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了,对于"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界定也开始变得明确起来。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实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而"软新闻"则是代表着对于实效性要求并不是非常高的非事件性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前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实效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来区分和界定的。对于新闻实践而言,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对于新闻报道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MBTI的图书馆员性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BIT性格测试方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他们的性格类型,同时分析了图书馆员的职业性格特征和岗位以及性别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中性格类型以ISFJ和ISTJ居多。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员性格类型略有差异。图书馆员的职业性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通过和美国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图书馆员都倾向于内向型和判断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的图书馆员更侧重感觉,美国图书馆员更侧重直觉。我国的图书馆员更侧重情绪,美国图书馆员更侧重思考。  相似文献   

5.
姚燕青 《青年记者》2008,(14):23-24
新闻的分类形式有很多,从新闻和读者的关系来看,可以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软新闻是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虽然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期对新闻有不同的需求,但总的来说,受众总是在对硬新闻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需要软新闻.因此,硬新闻是新闻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中,“软与硬”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不能为软而软或为硬而硬。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分析新闻评论的“软”“硬”特性,对于转变观念,促进新闻评论写作改革与创新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闻杂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荣刚 《新闻界》2007,(3):87-88,67
本文通过对美国新闻类杂志的具体分析,认为美国新闻杂志总体特征和趋势为:传统新闻杂志继续倾向于软新闻报道;仅有极少数保持了硬新闻的报道风格;随着总统大选的结束,一些边缘性新闻期刊又开始远离硬新闻,而更多地关注文化报道;在整个新闻杂志世界里,娱乐性新闻的报道总量是稳中有升;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受到了新兴刊物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吴秉勋 《今传媒》2022,30(1):111-113
“软新闻”和“硬新闻”是现代新闻报导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这些词汇,但以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为例,其在内容上即已出现了很多类似于今日“软新闻”的写法。司马迁认为其撰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通古今之变”,从这个观点出发,汉代的史书笔法和现代的“软新闻”写作,确实出现很多可以互相参照之处,对于现代新闻工作者而言,也能借此以古鉴今,让新闻类型的写作能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良柱 《视听界》2002,(5):36-36
长期以来,人们对记的考察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思想素质及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作品的写作,拍摄技巧等方面,而往往容易忽视其性格特征,笔在20年多的新闻采编及10多年的新闻管理工作初中中,深感两种性格十分有碍记的成长,一是过于腼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性能内向,言事极少,且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因此作为个人在上大学选择新闻学专业时,在选择记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而高校新闻院系的新闻教育也有较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的软与硬。本文认为,硬新闻是指宣传意图比较明显,采用直白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政治化了的报道,受众处于冷接受状态。硬新闻主要包括时政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软新闻是指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泛政治化的报道,受众处于热接受状态。软新闻主要有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政法新闻等。  相似文献   

12.
总的来看,新闻道德有两种基本的维护方式,一种是制度性约束,可以称为“硬维护”;另一种是观念形态,包括哲学层面的廓清与建设,可以称为“软维护”。硬软两手都是必要的,但是,从深层的角度看,“软维护”具有更加强大的逻辑力量,具有更加长远的影响。所以,新闻界应该重视这项容易被忽视的工作。通过努力,最终建立起以哲学观念为支撑、行为方式为基础、制度约束为保障的新闻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唐晓和 《新闻世界》2009,(10):133-134
大家都知道,硬新闻与突发新闻能产生轰动效应甚至产出名记者.但人们对“软新闻”带来的社会效应却认识不深,不少人甚至认为软新闻属“闲适文字”,永远是配角。其实,软新闻是否具有魅力,关键在于记者会不会动脑子——怎样将软新闻“硬”化,让它有着比硬新闻更重要的新闻性或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体育新闻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播的内容越来越软性化、情感化.“软新闻”大有抢班夺权“硬新闻”的趋势。这些“软”的体育新闻之所以大有市场,是因为它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为人们提供大量应知而未知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抚慰和激励了受众的心灵。所以。体育传媒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要充分认识到软新闻的功能.适当地融人休闲娱乐性、国际性和情感性等“软”性特征.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鲜活有趣。  相似文献   

15.
邵雪廉 《新闻战线》2022,(11):89-91
权威可读,让“硬”新闻“软”起来;可视可听,让“硬”新闻再“破圈”;守正反哺,打造“硬”新闻运营平台。金华日报推出微信公众号“三江白话”和微信视频号“J观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为突破口,强化时政要闻的新媒体表达,让“硬”新闻实现了“软”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王安平 《新闻前哨》2003,(10):33-33
近年来,《武汉晚报》集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的晚报新闻写作手法,即“五化”:“化硬为软,以软写硬”、“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化正为侧,以侧托正”、“化远为近,以近现远”、“化长为短,以短取胜”。它是基于记者们常常遇到一些工作性报道和枯燥的经济新闻难于操作而提出的。记者运用这些手法,采写了一大批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专刊《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Journalism & MassCommunication Educator)近10年的148篇研究性论文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学科方向的关注、作者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管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现状,从而为世界尤其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研究所涉主题丰富,理念争论减少,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的研究增多;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在于为某个类型的媒体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在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作者呈国际化、多学科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学术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良柱 《新闻前哨》2002,(11):11-11
新闻记者是受社会普遍尊重且竞争较为激烈的职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记者的考察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思想素质及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作品的写作、拍摄技巧等方面,而往往容易忽视其性格特征,以致造成选人失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新闻记者,除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语言文字基础、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创作能力外,还应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受记者性格的影响。笔者在20多年的新闻采编及10多年的新闻管理工作实践中,深感两种性格十分有碍记者的成长。一是过于腼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人: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19.
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新闻系的写作教材中,对“硬”、“软”新闻的研究仍在继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也逐渐加强了对这两种新闻的研究探索。与其他各个领域的报道一样,军事新闻亦有“硬”、“软”之分。具体分析和宏观把握军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对于改进完善军事新闻采写手段,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韩强 《当代传播》2000,(1):37-41
二、乌鲁木齐地区各民族受众的兴趣 (一)不同民族对各类新闻报道的偏好与选择 为了了解受众的兴趣,我们在有关新闻内容的题目内,列出了17类新闻,调查统计显示,在不分民族的综合排序上,喜欢和最喜欢“国内时事政治新闻”的占受众总数的84%,排在第一位;“国际新闻”为80.1%,排在第二位;“反映群众呼声的报道”为77.1%,排在第三位;其后依次为“社会新闻”(72.5%),“区内时事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