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刘桂杰 《新闻爱好者》2011,(11):128-129
文学作品,作为要传递给读者美学意象和艺术享受的文本,需要借助模糊的手段。这使得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考虑语境和文化间的“异域差异”以求最大化的信息传递。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传递过程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读者期待、美学视野。分析论证了文学模糊现象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婧 《大观周刊》2011,(31):152-152,162
本文从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采取的三种处理方法:调整语序、变化句式、化模糊为具体。以此说明翻译不仅要把源语言译成译入语言.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王国礼 《东南传播》2014,(6):146-149
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英语对外译作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在世界文学空间中,处在边缘区域的中国文学很容易被中心区域的读者忽略;其次,中国文学空间的自治程度影响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空间的地位;最后,中国文学作品在外译时没有处理好"本土性"和"普适性"的关系。因此,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同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译入国读者了解并逐渐熟悉中国文学;另一方面要吸引国外优秀的翻译人才加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行列。惟其如此,中国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空间赢得更多的文学资本。  相似文献   

4.
赵舒静 《出版广角》2015,(12):31-33
本文认为,造成"文学翻译水平下滑"印象的原因可分为两类,并从译作数量、读者水平、读者需求和个体阅读习惯几方面分析了"非质量"原因,指出"质量"原因多是态度不端、望文生义所致,继而探讨文学翻译出版现状、优秀翻译人才流失和引进书结构失衡的连带关系,以及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出版责任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从政策扶持和法规监管的角度入手改善现状,而不是一味依赖宣传提高职业道德,过于仰仗市场自身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前,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部书,叫《谈美书简》,里边说过这么两句话,印象很深,对我启发很大。第一句话是:“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视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第二句话是:“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我想,这两句话,对我们研究翻译同样有用。做文学翻译,不能对原作之美熟视无睹,翻译失却了原作的美,无异于断其生命;做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不能不对美学有所关注,忽视了美学,文学翻译研究至少是不完整的。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研究文学翻译美学,我一直有一种担心,怕这种研究或流于概念,或流于玄虚,给  相似文献   

7.
王建敏 《兰台世界》2012,(28):15-16
梁实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尤其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翻译方面的权威,其翻译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史》及《莎士比亚全集》等.梁实秋先生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情操,并融合了西方古典的美学思想.另外,梁实秋的翻译实践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话精神,尤其是其对翻译作品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文学形式的输入及语言风格的再现等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甜 《大观周刊》2011,(29):34-34
1、理论综述 《译学辞典》对翻译美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岂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析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译介是翻译和传播结合的过程,受传播者、译者、受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渊冲提出的"创优之势"是对中国本土化文学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唐诗对外译介中,特别是在唐诗典故所承载的文化形象的传递和转换中,许渊冲既尊重原作的语言规范和文化特色,又兼顾译入语文化和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创译的手法塑造了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女翻译家杨必堪称艺术派翻译的典范。她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及对原文"神似"的传达,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她的译文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有着"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著名文学家老舍一生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他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获得了诸多感悟,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老舍的文学创作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他的文学翻译成果。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词汇应用于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的最终目的。而广告中模糊词汇的成功翻译也将直接影响其在译语读者中的宣传效果。本文分别从形容词、动词、拼写变异词、比喻词、模糊限制语五个方面探讨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的语用功能并就实例对其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在译文中的宣传效果,在翻译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词汇时,译者既要正确理解和推断其基本意义,又要结合交际情景、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等再现模糊词汇在原文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5):7
文学"走出去":翻译和版权代理人要改观《新京报》报道: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据北师大文学教授张柠介绍,《今日中国文学》的编辑部在北师大,俄克拉何马大学还有一个在中  相似文献   

14.
李晓静  昌切 《出版科学》2002,(2):75-75,74
如果把文学翻译看成一门学问的话,那么研究文学翻译就应该是学问中的学问了。研究文学翻译需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由比较美学入手研究文学翻译,则需要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熟谙两个语种以上的文学知识及其相关的知识背景,并熟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在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选,宇文所安的《诺顿中国文选》在编选和翻译两个方面独具特色。通过互文性的文本编排及"经典作品"和"非经典作品"的调和,宇文所安构建了一幅动态的、流变的、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学图景;通过丰厚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调和以及解构主义翻译理念,把中国古典作品传译给西方读者,消除了他们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误读。而诺顿出版公司的广泛影响,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则又进一步推动了文选的发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术语的文学翻译著作,还是一部并非为了出成果或评职称而写就的一部专著,纯粹是写翻译感想和切身体验,而且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方方面面,考虑周详。  相似文献   

19.
只有认识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主动性、初级阶段性以及中西文化接受语境的不平衡性,才能在翻译历史观的视野下认识到目标语读者之于中国文学传播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目标语读者进行市场细分,在充分了解不同群体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旨趣的基础上,选择适切的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构建中西合璧的译者模式,融合全球文化消费视角,并构建现代的翻译作品出版营销机制,方可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中国文学外译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戈宝权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他对苏联文学的翻译可谓情有独钟,他翻译了数十位苏联作家、诗人的50余部著名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和文学工作者深入了解苏联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